协同学指导下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改革探究

2019-02-14 07:41刘乐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年24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独立学院系统

刘乐嘉

[摘 要]结合《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的特点和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在独立学院该课程中引入协同学原理的可行性,提出了从强化课程系统与外部环境协同、重视课程系统序参量主导作用、建立课程系统内部协同机制三方面来实现课程系统的协同有序,提升课程整合力。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协同学;独立学院;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2.0 [文献标识码]A

1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的特点

风景园林设计课是风景园林专业核心课程,涵盖环境、空间、造型、材料、构造、文化等知识,与专业技能关联紧密,涉及设计方法,是“知”、“技”、“法”高度统一的课程。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需紧密结合行业所需,培养具备多重视野的综合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应围绕此目标,让学生协同“知—技—法”展开创新实践。

2 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协同学基础

协同学主要研究系统与外部环境、系统内部子系统间如何相互协同使系统达到有序状态。根据协同学理论,系统要产生协同效应需满足三个条件:开放性、非线性作用、涨落。基于三个条件分析风景园林设计课,可发现课程完全符合协同学理论范畴,协同学理论的引入将有利于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改革。

2.1 课程是一个开放系统

风景园林设计课是综合性极强的课,是由知识、技能、方法等多子系统构成的动态系统。课程子系统均具有开放性,相互之间能进行信息交流,从而相互影响和制约。整个课程系统也呈开放状态,能与外界进行信息沟通:一方面需要其他专业课程支撑;一方面也与行业紧密关联,须通过行业信息调整自身。

2.2 课程要素间呈现非线性作用

风景园林设计课程系统内的理论、技能、方法等要素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共同起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素质。然而,这些要素并非因果关联,而呈现出明显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和技能是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储备,是实现设计意图的重要保证。方法则是指导如何合理运用知识技能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使设计方案脱颖而出的重要保障。课程系统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刺激、制约,既可能形成正反馈效应,也可能出现负反馈效应。

2.3 课程系统存在明显涨落

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涨落一方面来源于系统内部。课程子系统存在动态变化,风景园林设计课需整合多课程知识技能,随着学习深入,课程需要迁移整合的内容逐渐增多,方法不断丰富,使课程系统处于不断“涨落”之中,从而从内部促使系统形成协同效应。一方面来自系统外部。当行业市场的外部环境变化时,课程系统不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形成“涨落”。

3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中协同学原理的应用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与协同学结合需把握控制参量支配、序参量主导和自组织三个基本原理。

3.1 强化课程系统与外部环境协同

從无序转变为有序,或者从有序转变为新的有序,首先需要有环境提供的能量流和物质流作保证。将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视为一个动态系统,应先在课程系统设置上协同,利用其开放性,使其能从与外界不断获得增强自身有序性的外在动力,形成控制参量,促进系统内部的相变运动。

3.1.1 课程系统设置协同

当前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的人才培养中,认为知识技能需要积累足够量才能进行设计,故此课程往往只集中开设一个学期或学年。然而,学生的知识技能随着时间推移不断积累,知识串联跨度越大,课程系统与其他课程间的协同效应越低,越不利于设计实践中知识技能的迁移和糅合。

将课程“化整为零”循序渐进设置,让风景园林设计课以“课程节点”形式分散到各学年,形成一条贯穿全局协同其他课程的主线,阶段性横向整合专业知识技能,围绕不同空间从不同角度展开设计实践,将有利于本课程系统及时与其他课程信息交流,形成使系统从无序趋于有序的内在机制。

3.1.2 微项目的引入

校企合作是独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普遍采用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模式。由于企业与高校目标取向的差异性,内容缺乏深入规划,使合作多只停留在参观、考察、认知阶段,导致需要以行业为导向的风景园林设计课与行业的联系不强。

在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中引入微项目,由合作企业为课程定制不同类型的微项目。与以往风景园林设计课的课题不同,微项目一是源于企业自身真实项目;二是项目主题和任务书由企业根据行业热点和企业需求制定;三是设计评价标准以行业要求及企业关注点为依据;四是项目复合度降低,针对性更强,考察关注度更集中。微项目的引入,增加了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与企业的对接,方便企业通过课程检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有助于课程与行业的信息交流,能使课程系统及时从行业变化中获取促进系统有序化的驱动力。

3.2 重视课程系统序参量作用

协同学认为由于控制参量变化,子系统的无序运动会逐渐减弱,当达到阀值时,子系统呈现出有序运动状态,协同作用明显增强,形成序参量。序参量源于子系统之间的非线性协同合作,反过来又支配子系统间的作用。

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最终目的不是教会学生几种绿地空间类型的设计套路,而是要让学生具备风景园林设计的思维能力。设计思维能力是学生在风景园林设计课实践中不断积累、吸收、迁移、糅合各课程知识技能所形成的,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解决日益复杂的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各种问题,是设计能力“质变”的体现。设计思维能力反过来又作用于知识、技能、方法等子系统,使子系统间的有序运动增强,帮助学生协同知识技能、发散设计思维、推进设计思路。设计思维能力一旦建立就具有一定稳定性,对风景园林设计课起主导作用,具有课程系统序参量的特征。

因此,在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中,应重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和运用设计思维。课程应以项目为依托,以过程为导向,遵循“定题——解题——选址——概念——深化”的基本流程,在循序深入的设计实践中帮助学生梳理设计思维脉络,引导学生完善“发现设计问题——解析设计问题——发散设计思维——制定设计策略”的设计思维过程。

3.3 建立课程系统内部协同机制

自组织原理告诉我们,系统的内部原因即系统的自主性是系统产生、变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根据自组织原理,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须明确学生主体地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才会增强,主动参与性的提升才会推动“知—技—法”的协同,促使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的“質变”,从而达成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目标。那么,要促进课程系统的自组织,就须从内部建立协同机制。

3.3.1 教学方法协同

随着教学改革不断探讨,针对风景园林设计课的教学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势,问题导向法、案例法、“M-B-M”法等方法层出。在突出个性化和全面化培养的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中,一方面,每个学生在设计实践中所构建的设计思维能力有差异性,体现个性化;另一方面,不同设计课题对应最适合的教学方法也不尽相同。单一教学方法可能适合于某些学生,可能只适合于某些设计课题,适配性不够强,而根据协同原理,多种教学方法将会相互影响、补充、促进。因此,在风景园林设计课中,教师应因学生制宜、因项目制宜,充分协同多种教学方法加强课程子系统之间的关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在帮助学生整合专业知识技能、引导学生构建设计思维能力上取得最佳效果。

3.3.2 教学师资协同

在风景园林设计课中,教师的知识素养、引控能力、沟通技巧直接影响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改变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目前普遍采用的单导师或双导师制,根据设计项目涉及的知识点配备多名导师实践指导。以一名导师主控,协同其他导师(包括企业导师),结合不同阶段内容或根据不同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由多名导师共同帮助学生归纳整理。通过课堂集体交流讨论,以自身学科专长和设计认知加强学生的设计感悟力,启发学生进行逻辑性思维推演,引导学生展开多方向发散性思维,帮助学生贯通专业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判别分析、加工知识的设计思维能力构建。多导师协同增加了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的开放性,加强了“教”与“学”之间的协同,为学生设计思维能力的构建拓展了空间。学生能够以自身为主体,通过多位教师的协助和引导展开多学科的发散性设计思维,能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地逐步融会贯通知识体系,避免设计思维形成定式。

3.3.3 教学模式协同

处于信息共享背景下的独立学院风景园林设计课应充分利用信息共享空间带来的优势,协同好传统以教材为主导的线性教学模式和新型以微信息为主导的发散教学模式,于课程中融入微课、云班课、网络群交流等基于网络信息平台的教学形式。将设计实践的难重点制成微课,在前期共享给学生自主学习;通过网络群交流随时参与学生的设计讨论,及时帮助学生甄别和过滤网络微知识,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地复原微知识之间的关联结构。

[参考文献]

[1] 肖军飞,刘大伟.协同学视阈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构建探讨[J].教育探索,2012(02).

[2] 高轩.协同学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01).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设计独立学院系统
一种无人机缓冲系统
品“助读系统”之妙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直扩系统中的窄带干扰抑制
植物造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景观都市主义设计思想的风景园林教学研究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独立学院法学专业的学科特色及其发展研究
以微课教学促进独立学院国际经济学应用性教学转型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