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重构及应用

2019-02-14 02:31袁凌陈艳庆
大学教育 2019年1期
关键词:胜任力模型高等学校辅导员

袁凌 陈艳庆

[摘 要]新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已无法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和辅导员专业化的发展需求。通过分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工作所面临的新要求与新挑战,重新构建基于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和传播能力的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三角模型”,并将其应用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能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辅导员;胜任力模型;高等学校;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1-0183-03

辅导员与学生日常生活和思想活动联系紧密,是教师队伍强有力的支持者和高校日常管理工作的实施者,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1]。辅导员的能力和素质对于高校学生思政、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学校舆情监督和日常管理的顺畅运行作用不可小觑[2]。然而跨入新时代后,大学生成长环境的变化导致他们的思想、行为特征、理想追求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且具有较强的独特性和差异性[3]。这些变化都预示着辅导员要不断学习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怎样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能力成为当下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培养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在深入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研究现状基础上,总结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新特征及其受到的挑战,通过文献阅读、实地访谈等方法探索性地重构新时代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三角模型”,为提高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提供实践参考。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研究述评

胜任力(Competency)是哈佛大学教授麦克兰提出的,他认为“胜任力是指对员工所具备的对个人和企业成功极其重要的知识、技巧和工作能力等具有指导性、观察性和衡量性的行为特点”。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胜任力的应用形式,是从组织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描述与岗位要求匹配的绩效优秀者表现出的一系列行为及引发行为的素质能力[4]。在胜任力模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麦克兰在 1973 年提出的冰山模型(如图1)。此模型将胜任力分为显性和隐性两个层面:显性胜任力是冰山水面以上的部分,代表个人所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即日常工作中的外在表现,这一部分易测量并且能通过后天的培训来改变和发展;水面以下的部分是隐性胜任力,是个人对自我的认知以及具备的人格品质和价值观等特征,这一部分作用极为关键,但是不易对外显露且难以测量。

我国目前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研究成果缺乏代表性与应用性。针对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内涵和维度,山西大学的杨继平、顾倩于2004年通过问卷调查法构建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沟通能力、言语表达能力、心理辅导能力、应变能力、原则性、职业忠诚度、理解尊重学生程度、观察能力、参与能力、创新能力、个人魅力在内的12个维度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素质模型[5]。因内容的丰富性,这一模型成为诸多高等学校选拔和评价辅导员的工具。但是由于维度较多,并且部分维度缺乏衡量标准,在实际使用中效果不佳。北京科技大学的彭庆红于2006年建立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胜任力素质的MKI 模型,这一模型由M-管理能力(Management),K-知识(Knowledge),I-思想政治素质(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三个要素构成,并特别强调了思想政治素质最为重要,管理能力次之[6]。这一模型首次提出高等学校辅导员意识形态的重要意义,提升了辅导员岗位的职业标准。华北电力大学的郝英杰于2007年提出了高等学校辅导员胜任力 CCR模型,包含能力(Competence)、素质(Capacity)和人格魅力(Respectable)三个由内而外的层级,位于核心层且作用最大的是人格魅力,其后分别是素质与能力[7]。中国地质大学刘世勇、陈莎于2011年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得出高等学校辅导员胜任力素质模型由认知特征、服务特征、影响特征、专业知识、个性特征、专业技能、成就特征、培养学生共8 个因素构成[1]。这一模型结合心理学和管理学进行胜任力特征划分,更加突出了辅导员工作的成就价值。

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主要以辅导员的具体工作内容为出发点进行构建,强调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强学生服务的满意度,但缺乏对辅导员工作方式和工作价值的研究。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对象的特征已发生改变,辅导员胜任力不仅应该包括完成具体工作的能力,更要强调工作方式的创新、工作价值的创造与传递。

二、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要求与挑战

(一)新时代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要求

新时期背景下辅导员职业胜任力具有多样化的特点,辅导员需要担任多重角色以及承担相对应的责任与使命。首先,辅导员要担任思政教育者和传播者的角色,要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必须在思想上、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为立德树人大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其次,辅导员要做好知心人和引路人角色,努力成为学生的成长导师和知心朋友,帮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职业发展,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陪伴学生度过困境难关。在学生成长的不同时期,辅导员要有不同的角色转换和工作重点,要切实满足青年学生的不同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最后,当前正处于大变革时期,辅导员要做一个创新者,深入把握新形势下的工作规律,大力推动改进创新。辅导员要敢于走在时代前列,通过创新工作方法,加强自我学习,来改进班团干部建设、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等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力争成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奋进者和开拓者。

(二)新时代对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挑战

当前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整体较为年轻化,辅导员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新时代环境的改变对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提出了诸多挑战。首先是提高自身思想政治水平的挑战。思想政治觉悟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辅导员虽然要求是中共黨员,但是大部分辅导员没有经过系统化的思想政治培训,因此对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缺少相关的领悟能力,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成为影响辅导员胜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次是建立良性师生关系的挑战。高等学校辅导员虽然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干劲十足,但是他们很难把握好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大部分辅导员能成为学生的益友,却不易建立起教师的威严。其三是对专业能力水平要求日渐提高的挑战。一方面,高等学校辅导员受专业背景限制,对工作中需要用到的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就业问题日益突出,这需要辅导员能因材施教,利用专业知识帮助学生走出困惑。因此辅导员既要规划更多的时间学习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知识,同时也要积极参加创新创业知识培训,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一岗位。最后是对辅导员提升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挑战。现实中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琐碎,往往对大学生中兴起新事物、新技术、新语言后知后觉,导致创新意识不够,因此辅导员要能及时掌握视当代大学生成长中的“新鲜”事物,摆脱传统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新的技术比如互联网新媒体的传播和使用是辅导员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日常表现的重要平台,管理工具和管理方式的创新是辅导员迫切需要掌握的工作技能。

三、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素质模型的重构

目前各大高等学校针对辅导员的职业胜任力要求主要以教育部2014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为导向。文件主要从辅导员的政治、业务、纪律和作风四个方面进行岗位要求和标准制定,它要求高等学校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学科知识储备能力、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但是随着信息化渗透到学生管理的各个方面,高等学校辅导员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才能更高效地胜任学生管理工作。

根据新时代赋予高等学校辅导员的责任与使命,辅导员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的新特征,结合对辅导员的访谈结果,本文重构了新时代辅导员职业胜任力“三角模型”,如图2所示。这一模型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传播能力三个能力要素,这三个能力要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同时具备这三种能力要素才能更好地完成培养新时代优秀大学生的使命。

(一)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核心能力,高等学校辅导员要善于学习新技术,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在新时代创新工作方法,适应时代发展,满足辅导学生的工作需求。首先辅导员因为受自身专业背景的限制,需要自主学习工作中常用到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知识,才能全面掌握日常工作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其次,根据辅导员的岗位配比,一名辅导员同时可能负责多个专业的学生管理,因此辅导员要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与基本的专业知识,才能及时解答与指导学生求学中的难题与就业中的困惑。再次,辅导员具有教师身份,高等学校要求辅导员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科研任务,辅导员需要努力学习领域最新成果,才能在辅导员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就。最后,在信息技术快速变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群体容易受新媒介、新技术的影响,产生新的思想。

(二)工作能力

工作能力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基础能力,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向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要求辅导员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党团和班级建设能力、学业指导能力、日常事务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能力、网络思政教育能力、危机事件应对能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能力、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8]。辅导员需要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时代特征,通过定期参加“高等学校辅导员技能大赛”等职业性比赛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新时代要求高等学校辅导员要以工匠精神投身于学生管理工作,才能在工作生涯取得突出成绩,成为领域专家。

(三)传播能力

传播能力是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关键能力,辅导员要具备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的能力。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研究一直强调高校辅导员要重视人格魅力的培养,辅导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具有重要影响作用。高等学校辅导员的传播能力主要体现在辅导员能通过正确的方法与途径将正确的价值观传播给学生。大学生的人格培养是高等教育重点关注的话题,当前高校大学生以“00后”为主要群体,他们具有话语权要求高、知识面广、个性化要求高、依赖网络信息技术等新特征。因此,高校辅导员要能及时恰当地选择传播的内容、工具和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与教育。新时代要求辅导员能在平凡的岗位中不断释放和传播正能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千千万万的青年学子,培养更多思想品德高尚的当代大学生,因此如何选择正确的媒体,用得体的言语与方式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或纠正不良的舆论导向并产生预期效果,是新时代辅导员工作中需要时刻关注的问题。

四、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应用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胜任力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工作中也已得到深入应用。结合以往经验和新时代辅导员职业胜任力的新特征,“三角模型”可运用到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分析、招聘、绩效考核和培训开发等多个方面[8]。

首先,在对高校辅导员岗位的工作分析中,根据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高等学校可以将传统注重工作要素的岗位描述转化为基于职业胜任力模型的工作分析,以此来发布辅导员岗位的招聘信息,吸引更优异的人才加入辅导员队伍。

其次,在对辅导员候选人的招聘考评中,基于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高等學校可以将辅导员招聘环节中的笔试和面试进行多角度考评。将传统以马列毛思想政治理论为重点的笔试转化为涵盖思想政治、专业知识、心理学、管理学等综合理论的考查。同时重视应聘者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分析、判断力和洞察力,从侧面了解应聘者的价值取向。面试环节在以往结构化面试考查应聘者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反应能力的基础上,增加新兴技术下个人的成果或技能展示,了解应聘者对新技术的学习能力。再次,在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绩效考核中,高校应建立以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为导向的绩效考核,通过细分不同能力包含的要素,确定考核指标、权重与标准,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管理部门更加科学地筛选优秀人才,同时也能引导辅导员以绩效考核指标为导向调整自己的工作现状,提升工作质量,从而帮助辅导员进一步提升自我,最终提高等学校育人水平。

最后,在对高校辅导员的培训发展中,尽管目前高等学校每年定期组织辅导员进行职业培训,但是缺乏针对性、时效性的培训并不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因此高校可以通过辅导员的绩效考核结果,基于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为辅导员量身定做培训计划,从而进一步激发辅导员的潜力,帮助辅导员实现专业化、职业化和专家化的发展目标。

五、结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模型的研究随着时代变化而增加了新的特征。高等学校辅导员承担着培养新时代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光荣使命,加强辅导员的队伍建设,提高辅导员职业胜任力是促进高等学校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辅导员更因重视自我职业胜任力的提高,与时俱进,才能做一名新时代优秀的辅导员。

[[ 参 考 文 献 ]]

[1] 刘世勇、陈莎.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检验[J].湖北社会科学,2011(3): 168-170.

[2] 丁笑生.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内涵建设的归宿[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7(6):154-157.

[3] 黎晓曦. 从德育到心育——论新时代大学辅导员的软管理[J]. 大学教育, 2017(1):176-177.

[4] J?rgen Sandberg. Understanding Human Competence at Work: An Interpretative Approach[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0(1):9-25.

[5] 杨继平, 顾倩.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的初步研究[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6):56-58.

[6] 彭庆红. 高校辅导员素质结构模型的构建[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6(3) :90-94.

[7] 郝英杰.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6):22-25.

[8] 伍琼中. 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要素与提升途径[J]. 教育与职业, 2018(3):7-9.

[9] 李欢哥. 在新形势背景下通过团队建设促进辅导员职业能力提升的相关探究[J]. 教育现代化, 2018(3):13-14.

[10] 叶潇舟.释放正能量,做新时代的辅导员——评《梦想实践家——一个高校辅导员的思考和实践手记》[J].中国教育学刊,2016(3):134.

[责任编辑:刘凤华]

猜你喜欢
胜任力模型高等学校辅导员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胜任力模型在煤炭销售企业人才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胜任力模型的电子商务专业大学生素质结构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