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巧珍
小学教育中写作教学处于打基础的阶段,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有意识地将生活中的内容展示出来,让作文回归生活。但是,受到小学生阅历较浅、生活体验不会加工等因素影响,作文生活化还存在许多障碍。目前,小学生作文过程中往往存在立意过高、结构固定、缺乏真实体验等问题,严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他们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力与生活体验,但是却没有方法将之有效展示。对此,在生活体验与写作能力之间建起桥梁,帮助学生在写作中顺利地描绘“真情实感”,就能够提升学生的作文水平,有效避免学生作文中的“假大空”现象。因此,本文研究与分析了导致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原因,继而提出了针对性的作文生活化指导策略,希望能够在学生生活与写作中搭建起桥梁,让学生的作文丰富多彩。
影响学生作文生活化的原因
导致小学生作文脱离生活的因素是多元的。既有教学指导的影响,也有学生自身认知的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在小学作文指导中存在功利化的现象 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已经从根本上转变了传统的作文指导模式。然而,在小学高年级作文中,由于面临着应试与升学压力,作文训练只能按部就班地进行。例如,一写好人好事,就是同学擦桌子,扶老奶奶过马路;一写父母,就是父母操劳,鬓角白霜,毫无创新性。这都是功利性作文的“套路”,让学生按照模板进行,虽中规中矩,却远离小学生作文成长目标。
写作中缺乏生活体验,出现以成人生活代替学生生活的现象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较少,难以构建起对生活的体会。如果教师在作文选题中,选择一些超越学生认知领域的主题,就会影响学生判断,产生“伪生活化”现象。语文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小学作文应该“力求个性、有创意”,体现出个体的差异。如果教師在教学中一味地强调生活经历,反而会适得其反,无益于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作文中简单地复制生活场景 作文素材来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是纯真的,对生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将生活体验引入作文中,是重要的路径,也是被普遍认可的。但是,如果一味地对生活场景进行重复,不能引导学生对生活场景进行深入体验,那么往往就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思维,无法找到生活化的突破点,最终生活化作文指导也就失去了意义。
小学生作文生活化指导策略
前文主要对小学作文生活化指导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生活化指导的目的不在于“生活化”,而是要让学生最终养成“我写我思、我写我心”的习惯,能够在作文中将自己个性化的生活经验改造后展示出来,形成一篇独具匠心的文章,这才是生活化指导的最终目标。笔者在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项作文生活化指导策略,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在作文指导与选题中,必须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 从日常教学中可以发现:许多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往往能够更加专注、认真,写出完美的文章;而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则经常消极懈怠。因此,可以说在作文指导中,兴趣也是鼓励学生抒发内心所想所思的前提,能够有效地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进而为提升作文水平奠定基础。
要根据作文主题,为学生提供一些基础性素材 学生的生活无疑是丰富多彩的,但是在生活中却无法单独完成写作素材的收集,导致文章散乱、素材堆积,缺乏条理性。这就需要教师在作文指导中,引导学生提炼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发现事物的本质,大胆舍弃那些繁枝末叶,抓住事物的核心,并将之加工创造、改编,发掘小事件中的大内涵,进而直抒胸臆。
体验生活情景,学会如何表达 在作文指导中,发现学生并不是无话可说,而是不知道如何将心中所想表达出来;即使想要表达,也具有畏难情绪,怕写错、怕过短。因此,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表述技巧,尝试在联系生活实际的情况下,去充实文章段落,丰富文章血肉。具体实施中,可以鼓励学生应用“思维导图”这一工具,将自己的所想、所要描绘的事物建立一个关键词,然后围绕这个关键词进行发散思维,让抽象的事物逐渐充实,更加准确与生动。
在作文评价中明确生活化作文评价维度,引导学生未来写作方向 例如,在教师评价中,肯定其中合理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同时,借助同学互评来审视自己的作品,加深生活体验;最后,评价也要进行适当拓展,张扬学生个性。
结束语
作文与生活有着天然的联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言:“语言的贫乏本质是生活的贫乏。”在生活与写作之间构建桥梁,就要鼓励学生将目光、思维方向投向生活,关注生活与生命。在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力的基础上,挖掘其中内涵,并坦诚、真实并加以必要的修饰,展示出一篇个性化文章。因此,生活化作文模式可以在小学生作文指导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王红莲.切准练笔点 巧架写作桥[J].学周刊,2018(34):128-129.
[2]王洋.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有效思考[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0):117.
[3]彭红梅.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下的写作教学探微[J].小学教学参考,2018(24):10-11.
(作者单位:安徽省肥东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