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问题及对策

2019-02-14 13:11孔平
教育·综合视线 2019年1期
关键词:妹妹爸爸妈妈家庭

孔平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家长的责任。由于“全面二孩”政策后二孩家庭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家庭教育问题也应运而生,特别是“大孩”的心理如果没能得到积极关注,往往会陷入心理障碍的桎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青少年今后的学习与成长。

“大孩”心理问题的案例

“二孩”的生养不是一个简单“生”的问题,“二孩”的到来对“大孩”造成的心理和情感等方面的冲击不容小觑。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容易产生不满和仇恨的心理。

孩子内心不平衡,敏感多疑,学习下降 案例:小玥,是一个七年级的女孩子,性格较为内向,平时就不太愿意和同学、老师沟通交流。最近她在日记中写到:“我觉得爸爸妈妈不再爱我了,他们有时间就会哄妹妹玩,对我不管不问,有时还极其不耐烦,我有了心里话也不愿跟妈妈交流,感觉周围没有可以聊知心话的人了。我讨厌妹妹的到来。”与此同时,月考中小玥成绩一落千丈。探析:无意中看到了小玥的周记内容,笔者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和小玥交流中得知,自从有了妹妹,妈妈不再像以前一样带她逛街、说悄悄话了,没有了往日的亲近感。爸爸回家也总是抱着妹妹,不像以前一样逗她开心了。这让处于青春期的小玥变得敏感多疑,她觉得自己不被家人重视,内心也更加不平衡,对学习也失去兴趣,整天神情恍惚。

孩子情绪不稳定,行为失常,仇恨心重 案例:小雨,七年级的男孩子,属于班里比较调皮的一类,上课爱讲话,下课喜欢追逐打闹,爱笑爱动。他虽然调皮,但是很少出现过激的行为。可是现在的小雨,经常因为一点小小的事,就跟同学大吵大闹,脾气变得非常暴躁,有时甚至还会跟同学念叨“真想杀了妹妹”。探析:现在由于妹妹的到来,爸爸妈妈顾不上小雨,小雨的一些要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应,有时候会大闹脾气。次数多了以后,家庭工作量增加的爸爸妈妈失去了耐心,往往会粗暴处理,致使小雨的行为也变得十分粗暴,在学校里经常出现大发脾气的现象,内心对妹妹也产生了仇恨心理。

“大孩”心理问题的归因

孩子的教育主要来自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其中,家庭是孩子入世以来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也最为深远。纵观以上两则案例中“大孩”存在的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父母在处理“大孩”和“二孩”的关系上存在不可取之处。

重心转移,忽视“大孩”感受 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成长还未健全,存在着不稳定性,处于半成熟、半幼稚状态。这个阶段的成长对于他们而言很关键,需要家长的关注和重视。而在一些家庭中,由于“二孩”的到来,父母的教养重心发生了转移,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投入到“二孩”的身上,忽视了对“大孩”的关爱和照顾。久而久之,“大孩”感受到家庭环境的悄然变化,“亲大疏小”的做法让“大孩”有了被冷落的感觉,这使得从小备受宠爱的“大孩”,丧失了家庭中心光环的地位,这种落差感会引起孩子很大的心理变化,致使“大孩”容易放大自我的感受,放大内心的孤独,产生自卑心理。

厚此薄彼,引起“大孩”仇视 有了两个孩子以后,许多父母会不由自主地在两个孩子之间进行比较,有的家长甚至将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看成了差距,给予他们定型的评价。在教育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此类言语,诸如“还是弟弟(妹妹)聪明”“你真不如弟弟(妹妹)懂事”等。此类言语会打压“大孩”的自尊心,过度的比较往往会产生负面效果,使“大孩”对弟弟(妹妹)的出现更加反感,甚至是仇视。特别是在个别有“重男轻女”观念的家庭中,当“大孩”是女孩子的时候,随着“二孩”特别是男孩的到来时,他们爱的天平就发生了倾斜。这种厚此薄彼的爱,对于“大孩”而言更是一种伤害。

玩笑打趣,误导“大孩”想法 对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而言,以自我为中心、自制力不强是正常的现象。“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大孩”无法想象与别人共同享用爸爸妈妈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大孩”心理是十分恐惧的。当周围的人开玩笑的打趣“大孩”:“以后弟弟妹妹要跟你抢家产的”、“等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等等。这些话语无形中会给“大孩”一种错觉和误解,弟弟妹妹的到来不是亲密的同伴关系,不是一种惊喜,而是一种威胁,让会让“大孩”越来越缺乏安全感,患得患失。

经验缺乏,引发“大孩”逆反 从1979年开始,计劃生育政策使得大部分中国家庭逐渐步入独生子女时代,40年的时间,这群80后独生子女们已为人母或为人父,如今他们成为了“二孩家庭”父母的主力军。由于家长自身缺乏与兄弟姐妹相处的经验,他们难以了解“大孩”在有了弟弟妹妹以后的心理变化,无法给“大孩”调节心理方面的经验。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压力,在面对“大孩”的情感和心理巨变时,他们往往不够细致,缺乏耐心,将“大孩”一系列的行为变化认为是无理取闹,往往通过粗暴的打骂方式进行处理,常会引发“大孩”的逆反心理。

应对策略

鲁迅先生曾说:“教育根植于爱。”所以在“二孩家庭”中,家长们的教育应当发生相对应的变化和改善,要细致观察“大孩”的行为和心理状态,把握好尺度,及时发现和改善问题,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为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教育环境而努力。

搭建平台,让“大孩”学会主动的爱 人在社会中扮演各式各样的角色,正确理解不同角色的含义是承担角色任务的良好开端。在家长们在准备二胎时,应当提前做好“大孩”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其让“大孩”被动接受,不如引导孩子让他们主动地、心悦诚服地接受弟弟妹妹的到来,树立正确的哥哥姐姐的角色定位。

在孕期,家长们可以引导“大孩”一起感受生命的变化,让他们萌生对新生儿的喜爱,引导他们有了弟弟妹妹以后就可以当大哥哥大姐姐了,大家可以一起做游戏,爸爸妈妈不在的时候也有人陪。同时也可以让“大孩”参与,和家人一起给弟弟妹妹取名、准备衣物等事情,给予他们时间和方法进行过渡和适应,让“大孩”觉得到自己是家中重要的一员,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在孩子出生后,也可以让“大孩”一同照料“二孩”,比如给弟弟妹妹穿衣服、看护、洗奶瓶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及时给予“大孩”表扬和鼓励,夸赞其发挥自己的价值。让“大孩”在参与的过程,不仅是一次亲子间的互动交流,也让“大孩”体验到了父母照顾弟弟妹妹的辛苦,同时增强了两个孩子同胞间的手足亲情。“大孩”情感的变化更有助于帮助接纳弟弟妹妹的到来。还可以设计一份“兄弟姐妹的成长手册”,让孩子用文字、图画、照片记录两人相处的点滴,让孩子感受相处的美好。此外,《爸爸去哪儿》、《海尔兄弟》和《粉红猪小妹》等都是关于一些兄弟姐妹之间友好相处、相互协作的优秀影片,家长可以和给孩子们共同欣赏影片,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快乐。

沟通引导,让“大孩”感受永恒的爱 初中阶段的孩子,虽然身心发展还未健全,但是他们的自觉意识逐渐形成,渴望获得尊重、理解和重视。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不当行为和变化时,谈心是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比较好的一种沟通方式。家长可以创建一种平等、安静的交流氛围,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便于学生敞开心扉,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沟通交流,了解孩子最真实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儿童梳理情绪。让“大孩”知道父母是关注自己的,不会因为弟弟(妹妹)的到来而忽略自己,让“大孩”意识到即使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的爱不会有任何改变。

一视同仁,让“大孩”享有平等的爱 偏心是很多“二孩家庭”中矛盾的根源。孩子在成长的任何阶段,都需要家长的呵护和关爱,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父母应该尽可能平等照看两个孩子,保持教育的一致性,不偏不倚。要及时扭转“重男轻女”“亲小疏大”“喜贤厌笨”的思想和观念。当然,这里的公平不偏私,并非指完全相同的对待,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合情的公平对待。当两个孩子出现矛盾时,家长要“蹲下来”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用一个平等的姿态引导孩子,讲道理摆事实,教给孩子两个人之间的正确、平等的交往方式,“对事不对人”既可以让“大孩”体验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培养“二孩”明辨是非、不骄纵的性格。日常生活中,不仅精神陪伴要平等,物质给予也要平等,东西不是要一模一样,而是要都把“大孩”“二孩”都考虑在内。这样不仅可以减少矛盾,还可以让“大孩”感受到家长对自己的重视,帮助“大孩”顺利完成独生子女到非独生子女的过渡。

平时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要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思考问题,换位思考,更耐心的和孩子沟通,多花精力去了解孩子。“二孩家庭”的优势和价值一定会被挖掘出来,给予两个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环境。细致观察“大孩”的发展变化,当遇到“大孩”的“非常”要求时,要考虑到“大孩”的心理,而不是粗暴处理,这样“大孩”的不良情绪和行为一定能得以解决。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家长们可以多看一些关于教育孩子的相关书籍,多听一些教育讲座,遇到棘手问题可以向专家或者学校的專业老师进行咨询,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规范自己的言行,给予孩子正确的爱,陪伴孩子,和孩子共同成长。

结束语

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二孩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家庭结构和家庭环境,也给家庭教育带来新的挑战。周国平曾说“任何一个孩子都绝不会因为被爱的太多反而变坏,相反,得到的爱越多,就一定会变得更好。”家长们要给予孩子更多公平、永恒、正确的爱,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变化,欣赏孩子们之间的差异,积极引导孩子,让“大孩”在爱中学会爱。

参考文献

[1]吴增强,沈之菲.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2]李萍萍.“全面二孩”背景下“老大”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J].江苏教育,2017(8).

[3]陶袁琳.浅谈二胎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2016(3).

[4]陈杰.浅谈“二胎时代”的家庭教育问题与教育策略[J].好家长,2018(12).

(作者单位:山东省胶州市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妹妹爸爸妈妈家庭
我的妹妹不爱我
家庭“煮”夫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我的爸爸妈妈
恋练有词
出海捕鱼啦
我眼中的爸爸妈妈
爸爸妈妈,我能行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