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明坤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的号召。四十载风雨兼程,四十载艰难探索。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教育事业破冰前行的关键之举。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教育事业基础条件不断改善、城乡学校大踏步前进的40年,是教育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的40年,是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国际影响力显著扩大的40年。
1977年,邓小平主持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作出恢复高考的决定,教育率先打破体制坚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1985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纲举目张、简政放权,开启了教育体制改革的大幕。1992年邓小平南方考察,发表振聋发聩的讲话,演绎了春天的故事。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改革高校毕业生“统包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1994年第二次全教会进一步提出要在20世纪末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的目标,启动“211工程”。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等教育扩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201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从2015年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017年党的十九大将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再到2018年全國教育大会强调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步伐愈加坚定而铿锵。
改革开放40年来,一个个接连颁布的文件,一项项密集实施的新政,一次次直面痼疾的变革,教育改革、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创造了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据统计,2017年中国学前教育毛入学率79.6%,1981年仅为12.62%;201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高中教育毛入学率88.3%,1981仅为39.56%;全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779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7%,而1978年仅为0.7%。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道虽迩,不行不至,面向未来,我国教育事业需要坚持改革再出发。
首先,要坚持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恩格斯说过,“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改革开放40年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不断解放思想。毋庸讳言,相较于其他领域,教育领域的思想仍偏于保守。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观念一改天地宽。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呼唤新思想。要实现2035年教育现代化目标,必须在教育发展的目标、动力、标准、内容、路径等方面,进一步一系列思想解放。譬如,要科学处理公办民办教育的关系,不能盲目实行国进民退,在政府财力有限、区域差异悬殊的现实背景下,民办教育不能退场,依然要鼓励社会力量依法兴办教育。
其二,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墨子·所染》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人生的底色要从一开始就打好。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旁观者,更不是反对派和掘墓人。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教育应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立足新时代,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现实中,应试教育依然大有市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德育”过于枯燥单一,“智育”偏重追求分数,“体育”缺乏锻炼强度,“美育”流于形式,“劳育”基本缺位。对此,关键在于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和考试招生制度,如若风向标不彻底改变,其他所有改革将事倍功半。
同时,要坚持以破解问题为归宿。马克思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论断:“‘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评判教育发展的根本标准在于人们是否满意。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当前,我国教育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急需解决人们关注的突出问题。一是教育公平问题,教育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太大,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仍需改善;二是教育质量问题,大校额、大班额、超班额现象普遍存在,校舍、设施难以满足教学要求,教师队伍数量、结构、编制与质量不够合理;三是教育体制问题,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体制机制、职业教育质量提高体制机制、教育经费投入使用机制等均需加快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