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晨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徐州北站
岗位是企业最小的细胞,是运输系统开展一切生产活动最基层的节点,是生产活动中一切安全工作的落脚点。运输站段的所有工作都是通过岗位得以落实完成或实现的,岗位的执行了决定了站段的执行力。因此,徐州北站自2017年4月份起开展了标准化岗位创建,并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进行下去。标准化岗位创建不是空穴来风,它继承了上海局集团公司标准化创建工作一贯的精神,是集团公司“三位一体”标准化建设新的延伸,是标准化创建在基层新的发展,是标准化创建新的外延。向上它承接了标准化班组创建,向下它囊括了车站的每一名职工。徐州北站在开展标准化岗位创建以来,有效地实现了职工个人价值,提高了职工积极性,提升了职工个人素质,特别是业务能力得到了较大提升。但是取得工作成效的同时,在制度标准、机制运作、工作落实等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创建质量的问题,成为标准化岗位建设的发展瓶颈,亟待解决。
健全的制度标准是推进标准化岗位创建的基础,能够引导车间按照集团公司、车站的要求抓好落实。车间在制定标准化岗位细化措施方面存在的缺陷,制约了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的推进和深入发展。一是细化措施不健全。有的车间所制定的标准化岗位创建细化措施中的职责分工不清晰,管理结合部工作界定不明确。创建目标、考评周期、考评内容等制度办法的制定不符合车站文件精神、考评要求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标准化岗位考评标准不科学。车间的标准化岗位考评标准缺乏针对性,没有针对不同岗位作业性质、任务和特点对考评标准进行细化设计;考评项目与岗位日常工作结合不紧密;部分考评项目分值不合理,标准化岗位考评结果不能反映岗位的真实状态。
标准化岗位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车站科室、车间各个层面的共同参与、分工负责才能有效推进。从日常检查的情况看,部分可是。车间合力尚未有效形成,工作结合存在“两张皮”的现象。一是创建推进主导的作用未发挥。部分车间对标准化岗位创建思考不够、着手力度不足,日常工作不能做到与标准化岗位创建的有效融合,如日常安全对标检查结果未纳入对岗位的考评。二是标准化岗位考评参与度不高,考评结果的准确性、真实性得不到保证。有些科室、车间认为标准化岗位检查考评是额外增加的工作量,在标准化岗位考评中,对岗位检查少、发现问题少、考评问题表面化,考评结果不能反映真实情况。
班组是标准化创建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层面,是标准化岗位创建的重要推动力和执行者,但在具体实施中,班组作用发挥不理想。一是班组长上手不够。对班组层面落实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没有深入思考,工作过程中存在应付、走形式等现象,部分班组长做“甩手掌柜”,创建工作全部交工人管理员或其他人员负责。二是工作方法创新不够。班组层面不能积极主动探索工作方法,没有思考采用如采用岗位互评、示范引领等方式来有效提高整体创建水平。三是对各级检查发现的问题未做到闭环管理。对存在问题缺乏分析、研究,制定的整改措施无针对性,对问题是否得到整改不检查、不验证。
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是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积极性、全面推进标准化岗位创建的重要手段。车站标准化岗位创建起始,对职工的奖励力度较小,此项奖励由于数额不大、且奖励周期较长,对于职工促进作用不大,并且所制定对于不达标岗位的考核金额也较小,没有使职工产生危机感、紧迫感,因此对于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的没有形成明显的激励作用。
一是健全完善制度办法。车站对车站标准化岗位创建办法进行了修订,明确了标准化岗位的创建形式、创建等级和范围,在制定实施细则时注重增强制度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同时由车站职教科牵头,会同专业科室,到各个车间指导车间制定车间细化措施,在结合车间工作实际的基础上,保证细化措施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二是优化岗位考评标准。 职教科牵头,专科科室会同各个车间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可量化、可检查、可评价、可考核”的原则,根据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等,将对岗位的各项管理要求转化为考评项目、考评条款,并结合作业难易程度、安全风险系数等因素综合考量,合理拟定分值,形成一岗一标准,不搞一刀切,量身定制,形成科学的考评标准体系,为准确评价岗位创建工作的情况提供了标准。
一是明确创建责任。标准化岗位创建是以职工岗位“遵章守纪,按标作业”为内容,以“实现岗位作业安全可控、作业规范、任务落实、质量达标、素质良好、团结协作”为目标,因此标准化岗位创建需要强化专业管理落实,从而提高现场作业执标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车站各部门均积极参与其中,将各项专业管理、基础管理要求转化为制度、标准在岗位落实,并加强对岗位的检查、指导,不断提高岗位的标准化创建水平。
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标准化岗位创建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更不是哪一个层级的事情。创建过程中,科室、车间要相互配合、相互协作,车间每月按时上报标准化岗位考核结果,科室每月对结果进行复核。科室、车间定期分析标准化岗位阶段创建情况,定期发表通报。形成职教科牵头,各专业科室、各车间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合力推进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
三是做好专业管理与标准化岗位创建的融合。不断优化完善标准化岗位考评标准,有效融合各项专业管理的标准和要求,各项专业检查活动与岗位考评有机结合,考评结果充分运用,促进专业管理在岗位的落实。
强化考评,主要是规范车间、班组的考评流程。由专业科室、各车间参与,采用日常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标准化建设检查与现场对标检查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每季度对各个车间、班组的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综合考评,结果纳入标准化车间、班组创建考核,有效的传递了管理要求和工作压力,促进车间、班组层面标准化岗位建设职责落实和岗位创建水平提升,真正发挥车间、班组主体作用,提高车间、班组对岗位检查、考评的质量。
一是优化标准化岗位奖惩机制。由于认识到激励措施在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因此车站修改了标准化岗位的考核办法,拉开不同等级职工间的收入差距,将季度奖惩,改为月度奖惩;将一次性奖励变为常态化奖惩,被评选为示范岗位的职工下一季度给予100元/月的奖励;而被考评为不达标岗位的职工下一季度将被给予50元/月的考核。
二是实行岗位创建与车间、班组创建联责考核制度。将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质量纳入标准化车间、班组创建考评,定期对车间、班组推进标准化岗位创建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评结果与标准化车间、班组等级、奖惩挂钩,通过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车间、班组加大推进力度,充分发挥创建作用。
为了让标准化岗位创建持续规范继续进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巩固提高标准化岗位创建的质量。
在巩固标准化岗位创建既有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优化方式方法,对岗位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根据问题性质制订不同整改措施,通过现场反映的问题倒追制度、管理等原因并从源头上进行解决。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升标准化岗位创建整体工作水平。
突出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优化完善标准化岗位创建各项工作机制,重点抓好季度定期分析、逐级考评、定期通报、不达标帮促等机制的有效实施,以机制为保障,确保标准化岗位工作的深入推进。
在保持示范岗位榜样作用的基础上,做好新的示范岗位的选树和培养,由个体榜样逐步扩展为群体示范。同时也选择部分基础薄弱的岗位进行立标打样,经过指导、帮促和培养,将后进岗位帮促前后的转变对比作为创建成果进行推广,均衡地提升标准化岗位创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