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成都,610213)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和倡议的提出,越来越多的中国国有企业积极响应,顺应经济全球化浪潮,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进军国际市场,也让世界看到更多贴着“China”标签的国际项目涌现。而“标准”作为一种全球通用的技术语言,不仅为不同国家的相同行业提供了统一的规范,而且也已经成为了决定生产成果是否能够被国际市场所接受的一项重要指标,与此同时,“标准化”作为一项项目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塔贝拉水电站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方,其发电量占巴基斯坦全国发电量的三分之一,是目前巴基斯坦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塔贝拉四期扩建工程是将一条原起灌溉作用的隧洞改造成引水发电隧洞,设计新增3台47万kW混流式水轮机(扩容总量达141万kW),由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水电七局承建。从2013年塔贝拉四期扩建工程(土建)项目部正式成立、标准化体系框架的初步构建,到工程后期随工作面的不断拓宽而逐渐完善成为具有项目自身特点的标准化体系结构,项目部坚持标准化建设,并将其贯彻实施到日常的经营管理和施工活动中去,在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质量安全的控制、工程技术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笔者结合塔贝拉项目一线工作实际,浅谈国际项目进行标准化建设实践的几点收获。
国际项目的标准体系结构对应于企业的标准体系结构,主要由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三大标准体系构成[1],其中以技术标准为主体,主要包括设计技术标准、采购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等,其主要依据是相应的国际通用技术条件、规范和行业所遵循的原则。管理标准体系主要包括经营管理标准、生产管理标准、质量管理标准、安全管理标准等,它贯穿于项目的设计、生产、经营管理的所有环节,是通过实践之后根据标准化原理对各环节所作出的最科学合理的规范要求,有效的实施管理标准体系能将各部门、各岗位结合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整体,提高协同工作的效率,是实现技术标准强有力的保障与支撑。工作标准体系主要是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各司其职,使项目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与此同时,还能够通过量化的考核标准起到激励作用,使项目的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这三大标准体系就像一条条导轨,穿插于项目生产和经营的方方面面,维系着项目正常有序的运行;也如同一根根标杆,界定了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范围、工作方法和工作标准,使它们变得规范、明确、有据可依。
整个塔贝拉四期扩建工程主要包括三个工区,分别为取水口、厂房与开关站,对应的主体施工内容为土石方开挖、混凝土浇筑及土石方回填,仅三大类,但每一类主体工作涉及的分项工程都比较繁杂(例如土石方开挖涉及到爆破、喷护、锚固、灌浆等,混凝土浇筑涉及到混凝土配比、混凝土温度控制、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以及钢筋绑扎、模板安拆、缺陷处理等等),所以实际上整个项目施工过程中包含有很多种不同的施工种类,那么面对多样化的分项工程,如何能在保证施工效率的前提下,使最终产品能够达到合同要求的标准?在塔贝拉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的措施是让建立标准、执行标准成为一种常态,使标准成为项目组织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依据。各分项工程施工以施工方案(技术标准)为依据,各部门工作流程以部门职责及工作范围(管理标准)为依据,各员工工作以岗位职责(工作标准)为依据,在各标准协同运行过程中,技术标准做为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我们明确它的主体地位,其它标准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其服务,从而实现对三大标准体系的合理构建。在此基础之上,塔贝拉项目实现了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的质量控制目标,并且成功完成了百米深水下闸门安装封堵、世界最大压力钢管岔管群安装等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分项工程的建设,获得了监理工程师及业主的一致好评。
不管是处于现场一线的施工生产活动还是项目后方的经营管理行为,在实施的过程中,对直接或间接影响过程质量的因素,都应该有其对应的标准作为实施指导依据和控制条件,通过对“过程”的控制,避免不符合规范标准的操作,从源头上扼制事故诱因的产生,最终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在塔贝拉项目中,从一个施工方案的编制到最后方案的实施并通过质量检测,需要经过自检(方案拟稿人)、一审(技术负责人)、复审(总工)、终审(监理工程师)四道审核程序,终审合格后,由技术部负责将方案发送至施工一线并做详细的技术交底,准备施工。施工过程中,一是由现场技术员时刻把关施工方案及相应技术标准的落实;二是监理工程师通过巡视、旁站、抽检等方式监督施工过程,在该项工程完工之后,首先由现场作业队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由项目部组织人员进行复检,最终由监理工程师、业主(如有必要)、项目部三方进行联合验收,以上所有检验验收过程必须有文字记录,并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后存档备查。在这整个过程中有效的落实了管理标准(施工方案从产生到实施再到最后验收整个流程的控制)、技术标准(施工方案的编制和施工过程中每一道施工工序以及最后施工成品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技术标准)、工作标准(整个过程中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现场施工员等各司其职,在满足标准要求的前提下,协同配合,共同完成该项工作)三大标准体系,采取“过程”控制的方法,使单元工程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
标准产生的基础是把科学技术进步的新成果同实践中积累的先进经验相结合,使其所规定的概念具有科学性、先进性,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将标准化工作贯穿到项目的各项活动当中去,能够使我们摆脱落后的、无序的、不受控的生产经营活动,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出更大的生产价值。
塔贝拉项目原合同总工期为1946d,后经业主下发赶工指令,将首台机组发电时间提前了340d,这使本来就并不宽裕的工期更加紧张,如何能在业主要求的期限内完成发电目标,成为了整个项目面临的巨大挑战。重压之下,项目部各部门分工合作,忙而不乱,严格按照既定的标准体系运作:一线作业队为满足施工进度要求,将施工时间调整为全年365d,全天24h不间断连轴运转,通过合理的编排工作班次,既能满足现场施工不停顿的作业强度,又充分保证了员工的休息时间;技术部根据赶工目标,重新梳理并制定与赶工工期相匹配的施工计划,方案、图纸安排专人负责提前完成,保证一线施工的技术供应;与此同时,合同部积极围绕赶工与业主及监理工程师谈判,为项目部争取更大的利益;物资保障部,根据赶工计划,提前将各种设备物资采购到位,保证不因为物资设备滞后而影响工程进度;综合部,积极响应项目部赶工大动员,做好文档归类管理以及信息管理工作,同时良好的后勤保障工作也使所有员工生活无忧,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赶工大热潮当中去。截至目前,首台机组已成功实现既定的发电目标,剩余两台机组也将陆续实施发电!
正是因为项目的标准化建设,使生产经营活动变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在资源有限、条件有限、工期有限的情况下,将人、物以及组织管理通过高效合理的利用,提高了生产力,为项目创造出了更大的价值。
国际标准作为国际市场当中的一杆标尺,谁的技术符合国际标准,谁就能获得国际的认可,才有可能立足国际市场。虽然我国的国际项目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逐步的将国际标准融入到项目自身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中,但我国标准化建设起步较晚,在已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编制出版的国际标准中,绝大多数都是由英、美、德等实现标准化较早的发达国家承担编制的,在编制过程中,承担编制任务的国家有意将本国的专利技术编入标准,而专利技术具有的地域性和排他性,就在一定程度上使标准成为了新的技术壁垒。
塔贝拉采用的工程技术标准主要为欧洲、英国、美国及德国标准。在该项目的合同中,包含一座新建发电厂房下游的挡水围堰(经过我方技术人员现场勘察及分析,认为将该围堰施工成为土石围堰是节约施工成本、降低施工难度且具有技术可行性的选择,但业主根据其认可的西方标准坚持将该围堰施工成为钢板桩围堰,并将之作为合同的一个附加技术条件,迫使我方接受了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案),工程开工之初,由于对该类型围堰施工经验的缺乏,如何突破技术关成为了摆在众技术人员面前的首要难题,如果围堰施工不按期完成,整个项目的进度都会受到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技术经理带头进行技术攻坚,一方面研究学习国内外同类型围堰的施工工法,另一方面请相关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一线由施工经理监督组织施工,全项目人员协同作战,历时近2年,最终成功攻克这一施工技术空白区,并总结出了超深直腹型钢板桩围堰施工方法,形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为项目和公司今后在钢板桩施工方面积累了相应的施工经验。
毋庸置疑,技术壁垒是客观存在的,但如果我们各个国际项目在借鉴、学习、吸收发达国家先进技术的前提下,能够积极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工作流程,并从项目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一套达到或领先于同行业国际水平的标准体系,那么,技术壁垒就将不再是阻挡我们开拓国际市场的障碍,而是刺激我们积极创新的助力剂。
(1)标准体系的建立应从项目实际出发,以满足顾客需求为前提,并结合国际标准和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最终形成符合项目自身实际情况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标准体系;
(2)标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的过程,项目应该定期组织标准体系自查,形成自查报告,针对自查报告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改进、完善,存在落后老旧的技术标准也应及时更新,灵活的将P-D-C-A[2](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合格评定-分析改进)管理模式运用于项目标准体系建设,可在极大程度上保证体系的先进性、实用性;
(3)标准体系建立的最终目的是实施标准体系,因而对标准体系落实的监管工作必须做到位。与此同时,应该多组织和进行与标准化体系基本思想有关的培训及宣传工作,做到“实施、监管、培宣”三种措施并举,才能将标准化思想深入地传达到项目员工的思想中去,形成人人懂标准,人人讲标准的良好工作氛围。
当前,中国国际项目有着良好的历史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挑战。在不进则退的市场洪流中,我们必须要大力推进国际项目标准化建设,在借鉴学习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同时,鼓励国际项目摸索建立适合自身项目发展的标准体系,用标准化促进规范管理、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及项目工作成果的技术水平和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国际项目能够向哪儿走、走多远,亦对提升项目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