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小流域治理实践与成效

2019-02-14 13:26:19尤中坤杨玉姣花青龙
山东水利 2019年9期
关键词:费县河村梯田

尤中坤,杨玉姣,花青龙

(费县水土保持局,山东 费县 273400)

2016年以来,费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脱贫攻坚战略的历史机遇,将小流域综合治理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多方整合行业扶贫资金、项目,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下河村实现省定贫困村整体脱贫尽快实现。

1 基本情况

梁邱镇下河村位于费县西南部低山、丘陵地区,地表水较匮乏,耕地土层平均浅薄,村集体经济发展落后,是省定重点贫困村。水土流失类型主要以面蚀为主,是典型的北方土石山区水力侵蚀类型区,水土流失面积占比高、年均土壤流失量大。

下河村由原库泉村、沈家沟村、孟家庄村、下河村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共有18个自然村,全村共有1288户、4638人,其中贫困户687户、贫困人口1662人。全村拥有耕地498hm2,其中各种经济林32hm2。传统种植以花生、地瓜、玉米、小麦为主。绝大多数村民没有创收渠道,主要收入来源为林果、家庭养殖和劳务输出,2015年人均纯收入2800元。村集体既无村办企业,亦无集体收入,还历史遗留债务628万元。村容村貌较差,道路两旁“五堆”过多,严重影响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2016—2017年,费县响应国家精准扶贫战略的号召,大力实施水利工程、经济林工程和耕地等工程,积极推进下河村精准扶贫工作。至2017年底,脱贫率达到97%,基本上完成了贫困村整体脱贫的任务目标。

2 工作措施

2.1 精心组织项目实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东沟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过程中,费县以整地、兴水、通路为重点,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先后在下河村辖区内新建蓄水堰坝6座、蓄水池1座、大口井3座,修复蓄水池3座,新建石坎梯田66.67hm2,深翻土地100hm2,发展山楂树23.33hm2、苹果树43.33hm2,新修生产路1.8km。这一系列工程措施不仅起到了增加土壤肥力、拦蓄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还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方便了群众的生产活动,为下河村的长远发展、稳定脱贫创造了条件。

2.2 以第一书记为抓手,治理脱贫同抓共促

费县自2012年开展县派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实现帮扶共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实施后,第一书记的重点工作转向精准扶贫。2016年初,县水保局推荐2位工程科科长担任下河村的第一书记,担负实施小流域治理、助力整体脱贫的任务。两位挂职书记2年时间内既抓小流域治理工程的规划、布局、实施和管护,又抓上级扶贫政策的对接和落实、贫困人口的摸底、脱贫方案的研判、村党组织的建设和村容村貌的整治,治理与脱贫同促进同发展,使下河村有了新的变化与生机。

2.3 水保牵头多方联动,积极发展果树种植

为带动当地果树种植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东沟峪小流域治理工程在规划之初,就在广泛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了大面积经果林;同时争取林业扶贫项目50万元,栽植板栗66.67hm2。在小流域治理工程的带动和示范下,下河村以苹果为主的各类经果林面积达到231.33hm2,初步形成了库泉苹果、沈家沟核桃品牌,本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提高村民的种植技术水平,邀请县林果专家多次进行现场指导苹果等经济林的生产管理,并培养了3名农民技术员。为了解决果品的销售问题,与全县“四联八建”扶贫项目相结合,筹建了果品交易市场、采摘园和农副产品销售电子商务平台,依托金翔果树种植合作社建设瓜果采摘园1处,新成立苗木种植合作社1个,初步实现了特色果树种植、销售的规模化和产业式发展。

2.4 加强村容村貌整治,建设美丽文明乡村

2016—2017年,陆续争取了国家扶贫资金80万元,建成居民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争取国家交通扶贫资金35万元,硬化道路2km;建设库泉村乡村文化墙砌筑、街道美化工程,用水基漆粉刷墙壁6500m2、砌筑街道两侧绿化带花墙1200m;建设以“中国梦、廉政文化、孝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文化墙120m2等;完成旱厕改造200余户。

3 建设成效

3.1 林草面积增加,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梯田工程、蓄水工程、水保林、经济林、封禁治理等水土保持治理措施的实施,项目区建成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水土流失治理度达98%以上,年减少土壤侵蚀量70%以上,土壤侵蚀程度降低到轻度以下,林草覆盖率由原来的22.0%提高到23.3%,当地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以上措施有效调节和改善了项目区地表径流的时空分配,降雨经过各项措施的截留入渗,增加了土壤含水量,提高了治理区防洪抗旱能力,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为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2 建成高标准梯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一是对破损失修已久的梯田用机械进行深翻及田面平整,人工整修埂坎和开挖排水沟,整修后的梯田田面平整、土层深厚、地块变大,不仅增加了土壤肥力,还有效地防止因径流而导致的水土流失。二是对荒坡进行治理,新建梯田工程,不仅增加了耕地面积,还有效减少了面状侵蚀。三是建设一批高标准石坎梯田,并配套排水沟渠、大口井、生产路等工程,这一系列工程措施不仅起到了拦蓄径流、保持水土的作用,还满足了农业生产的灌溉需求,方便了群众的生产活动。

3.3 优化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高标准梯田的建成,不仅有效地防止了水土流失,还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有效增加治理区粮食产量。经果林的大规模建设、道路整修和销售平台的搭建,帮助下河村的特色林果种植业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帮助村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治理工程实施中,对于造林、挖排水沟、维修地堰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鼓励施工单位组织当地贫困群众参与完成。工程施工期间,下河村平均每天有75名贫困人口参与施工,每人增加收入6000元,带动贫困人口脱贫262人。

3.4 村居环境改善,美丽乡村初见成效

通过对山、水、林、田、路、村进行综合治理,形成了“山顶防护林戴帽,山坡经济林缠腰,山下小平原成片,沟道小塘坝成串”小流域综合治理效果,村居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乡村文化墙、街道美化工程、旱厕改造、垃圾储运改造等措施的陆续实施,使得村居内部更加整洁有序。

4 结语

费县东沟峪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以第一书记工作为抓手,依托小流域治理建设高标准梯田,大力发展果树种植产业,把小流域治理与下河村脱贫攻坚相结合,有效地加快了水土流失治理进度,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从根本上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其治理建设模式受到上级主管和行政部门的认可,东沟峪小流域被评为“全市十大水土保持建设示范小流域”,挂职第一书记被评为全市第三批“优秀第一书记”并记个人三等功,是区域行业精准扶贫的成功案例。

猜你喜欢
费县河村梯田
费县老兵的红色记忆
金桥(2021年6期)2021-07-23 01:27:20
费县故城勘探报告
东方考古(2021年0期)2021-07-22 06:29:04
费县山岭地果园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落叶果树(2021年6期)2021-02-12 01:29:34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今日农业(2020年17期)2020-12-15 12:34:28
《山区修梯田》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6:52
秀美梯田
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 06:43:44
山东费县:抓好县级储备 保障粮食安全
梯田之恋
民族音乐(2017年4期)2017-09-22 03:02:50
百姓事,记在笔头刻在心头——记水磨河村党支部原书记燕振昌
从江加榜梯田
乡村地理(2015年3期)2015-11-10 0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