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库哈斯“包容”理念下的设计策略

2019-02-14 12:06徐骁斌
山西建筑 2019年1期
关键词:包容书库男主人

徐骁斌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 210000)

1 概述

在这个一切都朝着多元化和自由化前进发展的时代里,阶级正在被弱化,权威正在被瓦解,城市的真正魅力在于不断吸收,容纳和更新。建筑作为社会活动的容器,如何适应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已成为当代建筑设计一个重要的主题。

著名欧洲建筑师雷姆·库哈斯是第一个系统地将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建筑融为一体的建筑师,被誉为是现代主义的继承人[1]。“集高瞻远瞩者,执行者,哲学家和实用主义者,理论家和预言家于一身”,这是2000年普利兹克建筑奖对其的评价。作为当代先锋派建筑师之一,库哈斯身上有着众多标签。打破规则,不断寻求新的可能性是库哈斯不同于其他建筑师的特点之一,也是其推崇的哲学理念。他强调只有多元、矛盾和冲突引出的不确定性才是建筑师对现代大都会最顺应时尚的解读[2,3]。正如其重要理念“拥塞文化”所体现的对社会多元性的包容与拥护,库哈斯本身也是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深刻地认识到变化和多元是时代的真正方向,直面多元,接受多元,顺应多元是建筑社会价值的追求。在其建筑作品中,库哈斯常常着眼于建筑在城市中的角色,通过设计强化共生包容的理念,消隐“层”是其常用的手法之一。

“层”是建筑师创作中的一个基本概念。随着技术的发展,建筑不断突破高层数和高度的限制。然而,层叠空间也阻碍了空间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内部活动在功能,空间,流线甚至是精神上的断裂。“包容”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库哈斯有意识地在设计中试图打破层与层之间的边界,弱化人在活动过程中对“层”的感知,由此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包容与融合。本文将选取三个库哈斯的经典作品,对比分析其消隐“层”的手法过程,由此更进一步理解库哈斯“包容”的设计理念及其在手法上的传达。

2 库哈斯作品解析

2.1 波尔多住宅——空间“层”的消隐

1)项目介绍。

波尔多住宅是一个3层的私人住宅,业主是一对夫妇,男主人下身瘫痪,需要借助轮椅完成日常生活。如何让建筑适应这位特殊业主的基本生活是本项目的出发点。

为此,库哈斯在设计中设置了一块3 m×3.5 m的活动楼板空间,利用升降机将楼板举送至1层、2层、3层,分别对应酒窖,书房和卧室。于是男主人的主要生活需求得以满足。平台成了这座建筑的核心,正如库哈斯自己描述的,“电梯的移动每时每刻都在改变建筑内部的格局,这座电梯就是他的心脏”。

2)层的消隐手法。

对于一个残疾人来说,竖向空间的跨越为其行动造成极大不便,“层”的存在是其日常生活最大的障碍。库哈斯巧妙地引入升降机,实现了空间在高度上的无障碍切换,这个10 m2的空间既是竖向交通,也是房间。

消解不仅解决了由“层”带来的问题,更是实现了矛盾向优势的转变。因为这个水平升降台的存在,业主不仅免去了上下楼梯的苦恼,更突破了单一水平空间功能上的局限,实现了空间价值的提升。

3)包容性的体现。

借助升降平台,男主人在家可以行动自如,日常生活变得轻松灵活。不仅如此,这种空间“层”的消隐更是促进了使用主体在精神上的平衡。因为升降平台的存在,男主人摆脱了日常生活对他人的依赖,在心理上化解了其家庭地位的不平等,男主人不再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弱势个体,至此这个特殊家庭的意义才完整而又温馨。这种通过空间处理淡化残疾人与正常人在日常生活上的隔阂的做法,不失为一种从使用者主体角度对多样性的包容的体现。

2.2 西雅图图书馆——功能“层”的消隐

1)项目介绍。

在库哈斯眼中,现代意义的图书馆不仅仅是单一的借阅空间,作为现代社会文化传播中心,图书馆更应该是一个能容纳多种社会活动的综合体,借阅只是其功能的一部分。

库哈斯认为书库应该是混合性的,人可以在书库里接触多元的文化和艺术[5]。为了体现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库哈斯在西雅图图书馆的书库部分取消了传统图书馆独立封闭的房间做法,取而代之以类似莱特的古根海姆博物馆式的螺旋楼层,楼面缓缓上升。所有书顺着坡道排列,形成一条连续的书带,整个书库成为一个在竖向绵延开来的流动空间,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在同一个空间内阅览书籍,人们可以任意的在书架间自由穿行。

2)层的消解手法。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传播频繁而高效,西雅图图书馆就像是当代知识的一个大熔炉。缓慢提升的坡道悄无声息地消解着使用者对“层”的感知,身处其中的读者难以知晓自己在哪一层。高度的均匀提升也消除了传统的竖向交通空间,室内不再被清晰地界定为走道、使用空间和垂直交通,而是一个三维螺旋的流动空间,“层”被高度上的均质和连续消解。

由此形成的借阅空间同样是一种漫游式空间。人在其中,随着时间与位置的变化,其内心对于空间的感受能够保持平缓而不乏味,空间的中心性也在这种平缓的旋律中被悄然消解。坡道不拘泥于上下交通的基本功能,更打破了传统建筑中的界面限定。

3)包容性的体现。

正如库哈斯在设计之初就提出的设计理念,螺旋坡道式开架书库的本意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掘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中心的潜在活力,让文化在这个大熔炉中擦出更多火花。楼板高度的均质实现了功能空间的均质,继而实现借阅行为的均质,而行为的均质最后实现的正是文化的均质,也就是对当代文化多元性的包容。这种用连续坡道代替集中楼梯的做法一方面确保了流线的连续完整,另一方面也让使用者由于空间变化节奏的放缓更注重行为在建筑这个反应堆中的作用,信息的分享变得轻松平等。

2.3 CCTV总部大楼——流线“层”的消隐

1)项目简介。

央视总部大楼的总体设计构思其实很简单明了:不重复通常摩天楼作为单栋塔楼向空中追求绝对高度的老套作法,而是将摩天楼设计成一个高度适中的综合体——一个“巨环”[5]。

他希望将演播大厅、行政管理、后勤部门以至外界参观区域集于一体,形成一个环,既确保大楼内的团队协作,又能形成窗口般的形象以求对国家产生影响[6]。

2)层的消解手法。

整座大楼可以看作是两个单栋塔楼分别在底部与顶部用体量相当的连接体衔接完成的一个环形单体,本质上仍然是一对双子塔楼。连接体通过造型体量上的设计淡化了塔楼与天桥之间的差异,形成一个上下贯穿一气的环形整体。

传统超高层的流线一般是自下而上的轴线式交通,顶层是交通的尽头。央视总部大楼用全新的环状流线替代传统的双塔分离的交通模式,对于一个繁忙的电视台来说,这样的流线极大地增加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建筑中的活动如人体血液般循环流动起来。

3)包容性的体现。

立体环状的流线形式打破了传统观念中疏散必须从高处走向低处的思维定识,建筑内部的尽端空间被消解,竖向空间的等级被淡化,使用者的流线选择实现了从一维到二维的飞跃,整个建筑也成为一座蕴含无限可能的微缩城市。

3 结语

以上案例均通过打破“层”的限定实现了对多元性的包容,波尔多住宅通过升降机消解了空间在竖向的划分,西雅图图书馆通过坡道实现了图书馆功能在竖向的流动,央视大楼通过环状交通让内部生产活动真正流通。不难窥见,这些做法都殊途同归地实现了库哈斯包容多元的目的。

随着城市密度的不断增加,为了追求更高的空间利用率,将水平空间在垂直方向叠加成为最为普遍的建构方式。建筑设计中的“层”不仅是具象的楼层,更是一种普遍存在于社会主客体之间无形的隔阂。

库哈斯的建筑思想的突出价值在于对社会和文化的重视。他立足于现代都市文化,着眼于社会多元性与复杂性,努力在建筑与社会之间寻求平衡,对传统的建筑和城规思想有诸多的重要影响[2,3]。也对当代建筑师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摆脱与社会脱节的尴尬境地带来诸多启发。

猜你喜欢
包容书库男主人
“人梯书库”丛书
探析高校图书馆书库管理的问题及策略
勤俭匾
杯子
库中库:书库分层管理模式探究
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促进省域基础教育改革
浅谈“中庸之道”的精神内涵与当代价值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加藤嘉一:不妨“包容”外国对中国的批判
捉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