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2-14 08:30:04陈亚莉刘亚鹏
数字通信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计算机院校

陈亚莉,刘亚鹏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 471000)

在新经济常态下,我国步入了信息化时代。在此背景下,社会对于计算机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各个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和计算机平面设计相关的专业,此专业主要涉及图像处理、美术基础、平面与色彩构成以及版式设计等,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开展对图片与影像的后期处理,以及美术制作等相关工作,学生在毕业之后可进入装潢、营销与广告等行业之中的岗位。但是,高职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迫切需要对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予以改革。

1 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1.1 教学模式较为传统

现阶段,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我国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的过程中,仍然运用着重理论和轻实践的方式,以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为主,学生只能够较为被动的对知识进行接收。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较多的弊端,极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并且还会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产生影响。就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而言,其属于一门跨领域学科,涵盖美术、计算机以及文学等相关学科,存在着独立性,需要构建起完善的教学知识体系,并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1.2 不重视创新思维与美学思维培养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和美学专业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需要学生具备独特的眼光,正确运用系统理论知识、美学知识以及计算机知识等,同时还需拥有发散性思维与创新意识。现阶段,计算机平面设计作品规模较大,为了能够在竞争极其激烈的市场之中占据一席之地,设计者需增强自身创新思维,设计的作品要彰显独特性,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大众的眼球,触碰到大众的心灵深处。所以,高职院校在开展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引导学生学习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但部分高职院校在教学中不重视对学生创新思维与美学思维的培养,导致学生在计算机平面作品设计中缺少灵性,缺乏钻研精神。

1.3 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本质方面属于重实践,轻理论的一门专业,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构图能力[1]。但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在知识基础方面较为薄弱,学习习惯也存在着偏差,难以对自身学习形成约束。其中,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空间思维不强,进而在学习计算机构图与三维建模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较为困难;部分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大部分正版计算机平面设计软件没有汉化版,因此难以适应对这些软件的使用,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畏难心理;部分学生没有美术功底,对审美知识与色彩常识的掌握不足,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艺术修养及设计理念的影响,所以也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该专业的课程教学效果则难以保障。

2 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构建适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与企业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就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而言,人才培养目标需和高职教育目标一致,即培养服务、管理以及生产在一线的人才。同时,高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模式应将市场导向性作为基础,采取提升人才质量以及毕业生就业率的方式来突显出自身具备的价值,促进市场意识的提升,并与市场之间维持紧密的联系,建立市场信息反馈与调控机制,并正确运用以培养学生能力作为核心的2+1模式,紧紧围绕职业素质与技能等,对教学过程予以科学的设置。

(2)构建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评价体系。高职院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需要在构建2+1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结合行业实际岗位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标准,构建新的教学模式[2]。就2+1人才培养模式而言,“2”指的是两年在校学习理论,“1”指的是1年企业顶岗实习。基于此,高职院校应在学生顶岗实习前,邀请企业与行业专家对学生开展岗前技能测试,包含以下内容:软件操作能力以及项目设计制作能力。假如学生未通过测试,则需要对他们开展集中训练,直至考核合格之后才可以参加顶岗实习。通过对此模式的运用,能够促进传统围绕专业基础以及知识的课程体系,转变为以专业知识够用基础,职业岗位能力为重心的课程体系,确保理论与实践的有效融合,进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2.2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计算机平面设计指的是将计算机作为基础,对美学予以渗透而制作出来的文艺品。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与优秀的平面设计者,除了需要具备独到的视角、良好的审美能力之外,还需拥有创新能力。就专业角度而言,优秀的平面设计作品不只是简单的把各类元素拼接在一起,而是科学的设计与完美的布局,这样方可制作出吸引大众眼球的作品。

高职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的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思维,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开展教学活动时,需增强人文教育,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之美、大自然之美以及人文之美等,运用自身的智慧去挖掘生活中某些元素的某个角落,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进而让作品更具韵味和灵性。其次,虽然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基本功的掌握十分重要,但也需要重视实践教学,对此教师可采取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在第二课堂中开展各类比赛,诸如美术作品鉴赏以及摄影比赛等,引导学生在比赛中对各类素材进行收集与整理,通过互联网去挖掘更多的优秀作品,并能够发现其中蕴藏的美,进而拓展学生视野。学生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可促进团队协作能力与竞争意识的提升,并增强自主学习与自我研究能力。另外,在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教学模式予以优化的过程中,需增快对教学方式及工具的创新,诸如开发利用教学软件与加快教学软件的升级等。就现阶段的社会生活而言,平面设计存在于生活的各个角落,特别是在智能手机快速普及的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基本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通过手机进行拍照也成为了一种生活常态,拍照结束之后,大部分学生会通过各类美图APP对照片进行美化,一般为“美颜”,进而增强对照片的观感,从本质上而言这也属于平面设计的范畴,由此可见对此行为存在着天生的兴趣。但是,在对该领域知识予以学习时,学生在“教学”的影响下,只能够较为被动的对知识进行接收,进而逐渐丧失对于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牢固的掌握住此专业课程存在的相关学科优势,并贴合时代发展潮流,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运用学生关注与喜爱的时事以及明星等,也可以将学生自己拍摄的风景照、自拍照等作为案例,以此来调动学生兴趣。其次,对课后作业予以布置时,需将学生兴趣爱好作为基础,诸如让学生为自己喜爱的电影或电视剧制作海报等,以便于更好的对学生创造能力进行培养。

2.3 结合专业课程学科优势,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4 拓展教学,加强学生实践能力

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之后,那么就需要有用武之地,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设计的相关知识[3]。古代练武之人,武功需要每天练习,才可以做到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平面设计也是如此,若学生缺乏实践的化,长此以往就会慢慢的淡忘。所以,教师需要向学生创造出良好的实践平台,通过实践对学生学习效果予以检验,进而对学生技能予以巩固。例如,在教学“CorelDRAW图像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设计公司的部分项目融入到课堂之中,并将学生划分成若干个小组,立足于设计公司要求,让学生在小组之中间讨论、交流与设计。在此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挥出辅助指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进行创作。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摆脱传统课堂教学束缚,并增强学生合作意识以及沟通能力,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亦或是在教学“平面广告”时,教师可让学生走出校门,在社会中去寻找各类平面广告信息,诸如房产广告、饮料广告以及服装广告等,拓宽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职业教学的迅速发展,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感兴趣的人可以在不同层次的学校之中进行学习,虽然各个学校在教学方面存在着自身的优势,但值得肯定是和高等院校相比之下,高职学生在社会竞争中处在劣势地位。因此,为了能够让高职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工作岗位之中脱颖而出,高职学校需根据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课程予以改革,不断增强学生专业能力,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专业人才,进而推动职业教育的积极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计算机院校
计算机操作系统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3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40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Fresnel衍射的计算机模拟演示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