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策略★

2019-02-14 05:02
山西建筑 2019年19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职业

李 艳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5)

2016年,教育部指出,要适应信息时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提升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是关键[1]。《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2016—2020)》提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业中的集成应用,推动建筑业信息革命[2]。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要解决好教育信息化和建筑行业信息化新形势下“教什么”和“如何教”的问题,提升信息化职业能力是必然选择。目前,关于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没有统一界定,本文基于TPACK框架理论提出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架构,从院校和个人层面分析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策略,以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顺应信息化潮流。

1 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架构

由美国学者Mishra和Koehler提出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即TPACK框架)能很好地表征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架构,它包含三个互相渗透和融合的基本要素。学科内容知识(CK)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快速更新的建筑信息化技术要求建筑类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信息化学习能力。教学法知识(PK)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最佳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知识的能力。技术知识(TK)是教师利用适当的技术工具,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能力,例如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使学科内容的呈现、表征、加工和管理变得更高效,便于学生进行以任务驱动的自主学习。依据TPACK知识框架,将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划分为:

1)信息化教学意愿。

信息化教学意愿是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的主观基础,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意愿,才能促进信息化教学行为的养成。

2)信息化学习能力。

信息化学习能力是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在学习与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获取并强化建筑行业与高职教育信息技术的能力。

3)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能力。

根据专业教学的需要,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并有效应用是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必备的能力。

4)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资源,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科学地设计教学情景和安排教学过程的能力。

5)信息化教学实施能力。

教师按照信息化教学设计执行教学计划并达到预期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信息化支持工具的应用能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的控制能力等。

6)信息化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跟踪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反思教学过程并不断改进的能力。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职业能力发展、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2 制约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2.1 院校因素

1)缺少必要的环境支持。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支撑信息化教与学全过程的硬、软件环境的集合[3]。目前,高职院校都逐步建成了支持信息化教学的软硬件环境,但很多院校由于资金不足、建设规划不充分,导致信息化教学环境功能不足或在支持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问题频出,不能满足大规模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要求,严重影响了师生参与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制约了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

2)缺少有效的激励措施。

国家相继出台了若干政策性文件全面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很多高职院校在落实教育信息化建设时表现出缺乏前瞻性,对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停留在口头鼓励的层面,缺乏合理的评价体系及可行的激励措施。大部分教师存在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压力大等实际困难,不愿意做出积极改变,难以实现高职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跨越式发展。

3)缺乏有效的教师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行业信息化和教育信息化相关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最直接的举措,目前院校采取的主要培训方式是参加国家、地方政府、各类高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各级组织举办的校外短期培训班。校外培训一般持续一周左右,较难对教师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发展产生持续作用,而且校外培训较少,院校受师资培养计划、经费等各方面条件限制,参训教师数量有限,还有很多教师未参加过信息化相关培训,无知必然无为。对于建筑类专业教师,还普遍存在行业信息技术与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割裂的现象,培训缺乏专业针对性和系统性,教师难以具备根据专业内容融合专业仿真软件和信息化教学技术,开发在线课程和资源,并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2.2 教师因素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者和主导者,教师个人因素是制约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最重要的因素。

1)教师的信息化意识淡薄。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普遍不高,部分教师习惯传统教学模式不愿改变;部分教师被动尝试,停留在简单的信息化教学活动中,不具备真正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观意识和能力。

2)教师的信息化学习动机不足。由于学校缺乏有效的支持和激励,信息化教学与工资、绩效、考核、晋升等各个方面关联度不大,导致大多数教师不愿意投入精力到信息化学习与实践中去。

3)信息化学习能力欠缺,建筑行业的新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较低。很多建筑类专业教师由于动机不足、自身水平有限、缺乏有效指导等各种原因,导致信息化学习能力未得到有效发挥,未能及时掌握建筑行业新技术和信息化教育技术,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受阻。

4)信息化教学实践不够。提升信息化职业能力离不开实践,调查表明,大多数高职教师在信息化资源整合与开发方面存在较大阻力,部分教师存在信息化教学支持工具使用不熟练、信息化教学环境不熟悉等操作技能问题,都严重影响了教师参与信息化教学实践的意愿。

3 提升高职土建类专业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对策

3.1 院校方面

1)重视培养教师信息化意识,建立健全的评价与激励机制,激发教师内在动机。

院校应加强宣贯,引导高职教师认清当前教育形势,形成信息化教学意愿,建立健全的信息化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4]。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纳入年终考核、职称晋升体系中,促进建筑类专业教师自觉加强建筑信息化专业知识与信息化教学理论的学习,掌握适应建筑专业的信息化教育技术,在信息化教学实践中打磨教学技能,关注建筑信息化技术与信息化教学技术的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信息化职业能力。

2)改善信息化教学环境,提供足够的信息化教学支持。

院校应为教师提供足够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支持,比如合理地规划与优化信息化教学环境、适度地开发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搭建信息化教学平台等,支持教师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去。

3)完善培训体系,加强校内培训。

高职院校应根据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信息化建设目标、教师信息化水平等现状,加大校本培训,实现校外集中短期培养与校内长期培养相结合,保证教师培养的延续性和系统性,真正实现各专业教师队伍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

4)多途径提升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

院校还可以通过组织信息化教学竞赛、微课比赛、多媒体课件大赛,鼓励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信息化教学研究、研讨等多种途径提升信息化职业能力。教师在参赛和教研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与借鉴优秀教师的经验,激发自己的信息化教学创新思维,提升信息化教学素养。

3.2 教师方面

实施教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转变观念,积极主动地开展信息化教学实践,是提升自身信息化职业能力最有效的路径。

1)转变教育观念,加强信息化教学意识。信息化技术能实现教学资源碎片化和可视化,互联网技术能实现教学资源前置和有效传递,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开展任务式学习,贯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2)让信息化教学实践成为常态。信息化教学实践是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的基础和动力,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必须立足于信息化教学实践,在实践中进行不断地反思与建构。教师应善于应用信息化平台和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应将信息化资源开发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作为信息化教学的支撑。优秀教师可以组建团队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并通过互联网共享。大多数普通教师需要对检索的课程资源进行再加工或者自己开发适应性资源。

3)积极参加培训、交流、竞赛等促进信息化职业能力提升。高职建筑类专业教师可通过参加线上线下培训、技术经验交流研讨、专家讲座等形式,加快深造BIM等建筑信息化技术,加强建筑三维仿真、虚拟现实等仿真技术的应用水平。优秀教师还可以通过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快速成长,通过交流分享让优秀带动整体,提高教师信息化职业能力的整体水平。

4 结语

信息化职业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政府、行业、学校及教师本人共同努力。特别是教师本人,只有认清当前形势,转变教育观念,主动学习行业与教育信息技术,积极地开展专业信息化教学实践,才能创造性地整合和开发信息,有效地应用和传递信息,才能全面提升信息化职业能力,为职业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