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悠悠
(湖北省谷城县人民医院, 湖北 襄阳, 441700)
脑血管性痴呆是由脑血管疾病引发的一类认知功能全面衰退及智力障碍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发病率有所提升,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1]。该病以记忆、认知、言语、精神、情感等方面的衰退为主要表现症状,对患者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及社会活动均会产生严重影响[2]。多发性脑梗塞是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诱因,会造成脑部组织缺血缺氧,使脑功能区域受到累积性损害而出现痴呆[3]。本研究探讨了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片对脑血管性痴呆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预后生存质量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脑血管性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符合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4]中相关痴呆诊断标准; ② 存在既往脑血病史并经神经影像学(脑CT或MRI)确诊; ③ 大多伴有高血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糖尿病、高血脂症; ④ 痴呆修正量表评分≤20分; ⑤ 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合并意识障碍、癫痫、谵妄或精神疾病者; ② 严重心、肾功能不全者; ③ 严重神经功能缺损致无法配合研究者及药物滥用者; ④ 有其他引起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的脑部疾病或系统性疾病者。将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单盲法分为2组,各60例。研究组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51~74岁,平均(64.60±11.20)岁,病程5~24个月,平均(14.20±4.70)个月; 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54~75岁,平均(63.70±12.40)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4.60±4.90)个月。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批准,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比性好。
患者入院后经CT或MRI及各项常规检查确诊后,均接受稳定血压、降糖、预防脑血管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 胞二磷胆碱注射液(吉林百年汉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2607, 规格2 mL: 0.25 g)0.2~1.0 g, 静脉滴注; 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 100 mg/片), 1片/次, 1次/d。研究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服银杏叶片(贵州信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8023), 1片/次, 3次/d。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① 比较2组疗效。根据治疗前后痴呆修正量表(HDS)评分变化评价患者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等智力改善程度。疗效标准: 显效, HDS评分上升大于9分,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恢复正常,神志清楚,可进行一般性社会活动; 有效, HDS评分上升4~9分,主要症状减轻或部分恢复正常,但反应仍迟钝,智力有部分障碍; 无效, HDS评分上升小于4分,反应迟钝,智力障碍等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 比较2组治疗前后左侧、右侧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③ 调查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状态指标评分。认知功能采用痴呆修正量表(HDS)评定,共11项,满分32.5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认知功能越好。日常生活能力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定,该量表共10项,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日常生活能力越好。精神状态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该量表共7个项目30条,满分30分,得分越高表明患者精神状态越好。④ 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治疗前, 2组间左、右侧MCA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左、右侧M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而研究组左、右侧MCA搏动指数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研究组左、右侧MCA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组左、右侧MCA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治疗前, 2组间HDS、ADL、MMS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 2组HDS、ADL、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研究组HDS、ADL、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左、右侧MCA血流速度与搏动指数比较
MCA: 大脑中动脉。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表3 2组治疗前后HDS、ADL、MMSE评分比较 分
HDS: 痴呆修正量表; 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MMSE: 简明精神状态检查表。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研究组治疗期间发生2例胸闷胸痛、1例头痛、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发生1例胸闷胸痛、2例皮疹、2例头痛、3例恶心呕吐, 2组均未见明显的血常规、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的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均明显缓解。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安全性均较好。
脑血管性痴呆是一种获得性智力损害,有调查报道,中国65岁以上人群中,男性患病率约1.40%, 女性患病率约1.20%。相关医学研究[5]表明,多发性脑梗死为脑血管性痴呆的重要诱因,当动脉梗死灶体积超过80~100 mL后,可因神经元缺失及脑萎缩引起痴呆。此外,高血压及小动脉硬化致小血管长期处于缺血状态,血流灌注水平较低,患者大脑负责认知功能区域神经元发生迟发性坏死,逐步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临床表现记忆、认知、言语、精神、情感等功能衰退,智力、自理能力严重下降,社交功能丧失,严重损害患者健康及生存质量。目前,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治疗药物以改善脑部微循环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及神经元保护剂为主[6-7]。本研究采用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片治疗研究组脑血管性痴呆患者,疗效显著,也与改善脑组织细胞功能、抗血小板凝集、保护神经元细胞功能的脑血管性痴呆目前治疗宗旨相符[8]。
本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1.67%, 高于对照组76.67%, 提示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联合银杏叶片的疗效更佳。胞二磷胆碱是核苷衍生物,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量,同时改善脑细胞能量代谢,促进血氧和葡萄糖的利用[9]。另有研究[10]表明,胞二磷胆碱可抑制神经元突触中乙酰胆碱酶活性,提高纹状体乙酰胆碱含量,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提高。阿司匹林对乙酰化环氧酶具有抑制作用,阻碍酪氨酸活性位点与花生四烯酸结合,进而抑制TXA2合成,阻止血小板凝聚与释放。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凝集,抗血栓形成,降低血液黏稠度作用[11],其改善患者痴呆症状的作用已被证实,但效果有限。银杏叶片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动物实验结果表明,银杏叶片可有效清除血管痴呆大鼠模型游离自由基,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现代药理学研究[12]表明,银杏叶片主要含银杏黄酮甙、银杏内酯和白果内酯,可有效预防脑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扩张血管,抗血小板凝集及抗血栓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左、右侧MCA血流速度均显著上升,搏动指数下降,提示三药联用具有更强的协同作用,可有效改善脑部血流,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并提高缺氧耐受力,抗血小板凝集效果显著[13]。同时,研究组治疗后HDS、ADL、MMSE评分改善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提示研究组经治疗后认知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精神状态显著改善,三药联用可有效保护神经元,改善患者认知功能,而痴呆症状的缓解,可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精神状态显著改善,生存质量提升[14-1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经对症治疗后,患者不良反应均明显缓解,显示2种用药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胞二磷胆碱、阿司匹林及银杏叶片联合治疗脑血管性痴呆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脑血流循环与认知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安全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