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国璞 刘丽飞 刘晓丽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肛肠疾病,又称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主要因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或周围间隙内发生感染形成,其具有极高发病率,是肛肠三大疾病之一[1]。病症表现为坐卧不安、肛周剧烈疼痛、发热红肿、排便不畅、夜不能眠、里急后重及大便秘结等。该病症具有病变复杂、发病急、时间短等特点,为避免诱发肛瘘等并发症,应及时有效治疗[2]。目前,手术是临床中最有效治疗手段,但由于病变位置深、脓腔大,手术切口损伤大、且呈开放性,加之肛周微环境复杂,术后不仅疼痛剧烈,且感染发生率较高,影响疗效及患者生活质量[3]。因此,术后有效清洗创面,对预防切口感染、减轻术后疼痛,改善预后结果等至关重要。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关键在于外伤清创,而传统清创方法存在诸多弊端,如工作繁琐、冲洗不持续不均匀而至风险较高[4-5]。
超声波清创作为一种新方法,具有痛苦轻微、清创效果佳等优点,为减轻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痛苦带来希望,但目前临床相关报道较少。为此,本研究对肛周脓肿术患者采用超声清创机清洗创面,探讨其应用效果与价值。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4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肛肠科收治的77例肛周脓肿术治疗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39例)与对照组(38例)。观察组中男性22例,女性17例;年龄31~49岁,平均年龄(40.0±9.0)岁;创面面积3.11~18.67 cm2,平均面积(10.89±7.78)cm2;病程6.23~12.63 d,平均病程(9.43±3.20)d。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32~49岁,平均年龄(40.5±8.5)岁;创面面积3.14~18.86 cm2,平均面积(11.00±7.86)cm2;病程6.16~12.66 d,平均病程(9.41±3.25)d。所有患者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或B超检查,符合“外科学”[6]与“肛肠病学”[7]中相关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相比无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同意。
(1)纳入标准[8]:①入选者年龄≥18岁;②均符合肛周脓肿相关诊断标准;③入选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书。
(2)排除标准:①术后感染、发烧控制无效者;②合并有精神病患者;③合并造血系统、心血管、脑血管、肝肾脏器等严重疾病;④合并有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肿瘤破溃、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结核病等;⑤依从性差、不愿配合研究者。
采用CareMaster-A型多功能超声清创仪(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
(1)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一次性脓肿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针对性抗生素支持。
(2)对照组。术后接受常规创面处理,对创面使用生理盐水反复擦拭3 min,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细菌及脓液,处理完成后,用浓度1%活性碘对创面消毒处理,并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操作中严格依照无菌规范操作;以上操作每日1次,至创面愈合。于清创前后,取创面标本做细菌培养。
(3)观察组。术后接受超声清创机治疗,操作时保持创面与刀头轻微接触或距离1~3 mm,持续清创3 min,清创时刀头呈45°夹角来回移动,彻底清除细菌、坏死组织及脓液后,用浓度1%活性碘消毒处理,并用纱布包扎固定,注意无菌操作,1 d一次,至伤口愈合。清创前后取创面标本,做细菌培养。
(4)细菌培养。创面标本采集使用无菌棉拭子,反复擦拭创面取样,将采集标本放入无菌瓶内,加入1~2 ml无菌生理盐水,混匀1 min后,取出棉拭子涂于琼脂培养皿中进行细菌培养,于恒温箱孵育24 h后,检验菌落数,并计算创面细菌清除率[9]。
(1)评估两组患者术后伤口疼痛程度、细菌清除率、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创面清洁效果。
(2)术后切口疼痛。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法,患者自行对术后切口疼痛进行评估,共0~10分,剧烈疼痛10分,无疼痛0分,评分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3)术后创口清洗效果。两组术后创口清洗效果通过细菌清除率、清洁度分为:①良,创面无肉眼可见异物、血凝块、污物;②中,经清创后存在少量异物、污物;③差,清创后残留50%以上血凝、污物、异物)、住院时间、感染情况等综合评估。
(4)疗效评估。根据“肛肠病学”中相关标准评估:①痊愈,经治疗后病灶彻底消失、创面愈合,患者体征、病症全部消失;②显效,经治疗完成后,患者病灶清除、创面愈合良好、且疼痛等病症消失或明显改善;③有效,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病灶、创面等基本清除愈合,且体征、病症逐渐好转;④无效,相比与治疗前,治疗后患者病情无较大变化,甚至病情恶化加重。治疗有效率=(有效+显效+痊愈)÷总人数×100%。
使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术后切口疼痛VAS评分比较(分,
?
表3 两组临床疗效观察比较[例(%)]
观察组清洁度良占比8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79%,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719,P<0.05);两组均未出现清洁度差的情况;且观察组创面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41,t=13.34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创面清洗效果比较
表1 两组术后创面清洗效果比较
?
两组术后第1 d、3 d、5 d和9 d时评估创面切口疼痛,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31,t=12.557,t=12.857,t=12.902;P<0.05),见表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89.47%,组间治疗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15,P<0.05),见表3。
观察组患者术后脓肿复发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3.6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66,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62,t=18.190;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脓肿复发比较(d,
表4 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及脓肿复发比较(d,
?
肛周脓肿是临床常见疾病,其是由细菌感染肛隐窝侵入括约肌间隙所致。目前,临床中一般采用外科手术治疗[10];既往临床多以分期手术为主,其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负担,且增加患者痛苦、延长治疗期;随着临床对该病症的深入了解,及一次性根治术的出现,为避免多次手术提供可行性。一期根治手术关键在于准确找寻内口,将原发病灶彻底清除;对此,临床中手术时需将手指深入寻找内口,脓肿切开引流、周围炎症及创面暴露等因素,导致术后整个恢复过程均存在剧烈肛周疼痛,长时间疼痛对患者情绪造成负面影响;同时手术创面位置隐蔽、与肛门距离较近,创面较大,易发生感染;且长时间疼痛刺激,可诱发释放炎症介质,抑制内皮细胞再生,延缓合成胶原,影响术后创面愈合[11]。因此,临床中在保证一次性根治手术的基础上,术后清创工作对疾病治疗同样至关重要。
既往传统清创需要大量生理盐水对创面反复清洗、消毒,不仅工作繁琐、费时费力,手工清创不持续、不均匀,且存在一定风险,如清创工作操作时不熟练、不规范,损伤神经、肌腱、发生出血,遗留清洗伤口的纱布、棉球等,不仅增加患者痛苦,甚至影响创面恢复。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外已开始对超声清创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成熟,在慢性难愈合性创面的换药、清创方面取得满意成果[12-13]。其主要作用机制:超声波是由机械振动产生,生物体受到一定剂量超声波作用时,可对生物体通过空化机制、机械力学机制、热学机制产生特定的生物效应。超声清创机是通过超声波对耦合介质(冲洗液)不间断作用,如1标准大气压(101.325 kPa)以上超声声压,是液体产生空洞,气体进入后产生大量空化核(微气泡),在超声振动作用下空化核发生收缩、膨胀、破灭,继而产生约数十兆帕的冲击力,分散创口的细菌,使其离开伤口组织;创口坏死组织在此作用下,发生剥离,达到良好清创作用[14-15]。同时,创面受到超声波能量热效应后,可使局部组织温度提高,促进生长因子释放,改善局部微循环,促进创面快速愈合。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清洁度良占比87.18%、明显高与对照组的65.79%,且观察组创面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表明超声清创机与传统手工清创比较,具备更好的清洁度,且更有效的除菌作用,对预防感染效果显著。术后第1 d、3 d、5 d、9 d等不同时间评估创面疼痛显示,观察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表明相比于生理盐水清创,超声清创机对缓解创面疼痛刺激效果显著,经分析,超声清创机可使病灶坏死组织自行剥离,减少手工操作的刺激性,减少病灶周围炎性刺激,进而减轻疼痛。此外,本研究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显然高于对照组的89.47%;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感染控制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脓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超声清创机在肛周脓肿术后清创、伤口修复方面更具优势。此结果与相关研究基本一致[16]。
肛周脓肿术后清创工作在疾病治疗中具有至关重要作用,采用现代化超声清创机治疗,相比于传统手工生理盐水效果更佳,细菌清除效果更好,有利于术后伤口快速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