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农人物画的文人意趣

2019-02-14 06:14王鑫乙
艺术品 2019年12期
关键词:金农文人画人物画

文/王 煜 王鑫乙

金农,原名司农,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昔耶居士、曲江外史等,浙江钱塘 ( 今杭州) 人,是“扬州八怪”中具有鲜明个性和独特创作成就的画家。他独具匠心,又保有着清高的品格,信仰佛教,又画常人未涉及的领域,特立独行。其传世书画作品较多,主要著作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画梅题记》《冬心先生续集》《冬心斋砚铭》《冬心先生杂画题记》《冬心先生画竹记》等。

18 世纪中国人物画受政治影响,产生了一系列由乾隆皇帝的图像组成的肖像画,如《采芝图》《扎什伦御容佛像唐卡》等,也揭示促进了传统陈规的意识及对可用于刻意经营、虚构目标的图画与表现意识。金农生活的时代,考据学是学术的主导模式,宫廷画、文人画、世俗画蓬勃发展。

金农 牵马图 49cm×80.2cm 南京博物院藏

一、金农人物画综述

金农的人物画作品多以佛教题材为主,人物画的风格则一为“涉笔即古”,包括其《杂画册》《蕃马图》等皆为这一风格代表作品。以金农自画像为例,笔意疏简,不饰丹青,颇具吴带当风之意,有陆探微遗风。其《自画像》中提跋云:“余因用水墨白描法……衣纹面相作一笔画,陆探微吾其师之。”又有《国朝画识》中,金农“画马自谓得曹韩法”可知其“涉笔即古”则是遥承魏晋风骨,师法宋元古意的。虽经画家改造与发挥自成风格,却使其文人意趣得到了更好的阐释。这类作品用线柔和简练,稚拙而有韵味。 二为“苦硬清峭”,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如《罗汉图》《设色佛像图》等。以《鬼趣图》为例, 其题画云:“宋龚开善画鬼, 余亦戏笔为之, 落叶如雨, 乃有此山魈林魅耶, 悠悠行路之人, 慎莫逢之, 不特受其所惑也, 观者可以知警矣。”金农以鬼怪为喻,以醒观者亦是醒己。他用淡墨勾写树干, 大笔横点树叶簇簇, 层层叠叠, 于树木枝丫之空隙处淡墨勾勒鬼魅形象, 所画的鬼魅形象并非常理那般狰狞恐怖, 各有情绪表情,颇具“人”味, 让人觉得鬼魅世界似乎也亲和了许多, 线条时顿时挫,用笔或正或侧,起伏不定,笔墨苦硬,清峭峻迈。画面左上角被金农用特有的漆书体题跋题满,“雄奇变化,沉着痛快,如折古刀,如断古钗”(张叔未语《中国古代书法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年)。用笔如凿如斫,骨力铿锵浑朴。

金农“性情逋峭,世多以迂怪目之”(王昶《蒲褐山房诗话》),其人物画造型无论佛像观音、贩夫走卒、文人雅士皆以浑朴怪异见著。且在保有这种鲜明绘画风格、艺术特性的同时兼顾“传神”特征,以其《自画像》为例,画中的金农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高士, 大大的脑袋后拖着一条细长的辫子, 手拿藤杖做欲行之状, 头大而衣宽,脸部略向前,线条简练而概括,面部神情刻画入微。同样是在画面的空白处右上角,“古来写真,在晋则有顾恺之……南齐谢赫……他日归江上,与隐君杖履相接,高吟揽胜,验吴衰容,尚不失山林气象也”(《扬州八怪题画录》)。从古到今论述了写真的始末, 可见其高度重视“写真”艺术,并未因为追求“怪”而削弱对写真传神的关注,且使人们在读画的同时, 对其写真之史料有了一个了解。构图上,文字部分的密匝与人物简洁的白描用笔, 形成了极疏极密的对比, 这种形式的处理可谓匠心独具。

金农 达摩图 120.8cm×44.7cm 故宫博物院藏

金农 药师佛像 124.5cm×58.1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二、金农人物画的文人意趣来源

1.诗心

金农的诗歌创作有着独立、不愿归于流派、不随波逐流的特点。内容上有的倾诉自我抱负,有的鼓励友人,有的描绘美景,等等。格式上创造了独特的“三体诗”。这些都体现了金农的心境,表达了他高洁的人格追求。

金农出身清贫,一直寄居扬州,30 岁时家境愈发衰微,“麻薄葛粗疏,催烧多悲秋”正是其贫寒的写照,但他47岁时在其所绘小像上提诗“蓍簪韦带不讳贫,疏髯高颡全天真”,可见其安贫乐道处之泰然,并以“逸民”自称,又曾在《冬心先生集》的自序中说“予赋性幽夐,少耽索居味道之乐”,正是这样的性格,使金农不愿结交权贵之人,而是结交同样爱好的人,自比魏晋风骨,不入派别、洁身自好。另外,早年授业恩师何焯而卷入当时的政治纷争入狱,也让本来就苦硬清峭的金农彻底对官场失望,文人的入仕梦想也彻底破灭。于是他寄情山水之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2.傲格

金农作为自宋元以来的一文人画大家,自谓“同能不如独诣,众毁不如独赏”,可见其不肯寄人篱下的孤傲之感。他的画作中,诗书画印相得益彰,这体现了清代以来文人画中的现实主义精神以及世俗化的趋势。而文人意趣又使得金农的肖像画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一分独立的艺术魅力,这来源于金农自成一派的作风,独树一帜的人格。他一改传统,不再抒发“怀才不遇”的套路,而是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塑造了文人画表达作者精神境界的新的方式。

金农画格:虽不像八大山人、石涛等人自幼学画,但他仍在中国绘画历史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这应与金农独特的画格有关,吴昌硕评金农“下笔一尘不染”,齐白石评金农“删尽一时流俗气,不能能事是金农”,可见,金农的绘画不沾凡尘,走出了一条自己清净的道路,这也与其孤傲的心性有关系。

金农诗格:诗歌是金农抒发自我的方式,他将他的人生追求,艺术品位寄托在了诗中,“古香清不醭,一挺复一螺。老夫乱涂抹,却胜画双蛾”,从诗中可以看出金农的孤傲不羁和其对艺术独特的见解。当时清朝实行文字狱,在如此压力下,金农仍坚持着自我初心,在诗歌的创作中体现出了文人高洁的风范与情怀。金农与其他仍坚持着文人风骨的士人群体,一同维持着文人的传统气节。

金农书格:就书法而言,金农并没有继承王羲之、颜真卿等人已有的成就,而是另辟蹊径、自成一体,将楷书用笔的方法,隶书用笔的气势,篆书用笔的意境结合在一起,融会贯通而成。“冬心先生书,淳古方整,从汉人分隶得来,溢而为行草,如老树着花,姿媚横出。”这是清代书法家江浞在《跋冬心随笔》中对金农书法的评价,金农其笔法古拙,书风格调高远,这种境界绝非保守的院体派而能成,也绝非一朝一夕而能成,而是金农凭其孤傲,率真的人格,对创新,不俗的追求之下形成的。

金农 佛像图 134cm×65cm 天津博物馆藏

金农 香林抱塔图 61.5cm×28.8cm 苏州博物馆藏

3.写画

在《设色佛像图》中,金农将书法用笔融入人物画,佛像的笔墨勾勒线条艰涩而质朴,打破了佛像绘画完满工整的造型传统,其中有他酷爱金石碑刻,将书法中“渴笔八分”运用于人物线条勾勒的原因,而这种朴拙的干笔线条,也成就了金农人物画独特的画面风格,在意趣与殊途中取得平衡,画面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雅境。

金农诗集《冬心先生集》中记载其所作诗《江上岁暮杂诗四首》其一:“内史书兰亭,绝品阅世久……少日曾习临,搴帷羞新妇。自看仍自收,空箱防污垢。一事胜辩师,未饮缸面酒。”金农35 岁前曾研学《兰亭》等传统帖学,此诗也正体现其要舍弃追求帖学的妍美而向篆隶书古拙淳朴之艺术思想的转换。

《墨林今话》赞他的书法“书工八分,小变汉人法,后又师国山及天发神谶两碑,截毫端,做擘窠大字,甚奇”。汉隶与碑刻中的金石之气,古硬、坚实的书风对他的书法创作乃至人物画的“苦硬清峭”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金农人物画中苍劲有力、古硬如斫的线条正是从他由古碑日复一日的锤炼中提炼出来的。人们盛赞金农书法“若太华峰头堕落一块石,亦若广武沙中掘出半段枪。圆者枘,方者凿,平者错,锐者削”。金农酷爱碑帖石刻,对“金石之文”心摹而手追,久而久之,其书法自增添一股金石碑刻般朴拙刚劲之气。

金农在人物画中的书法用笔,使得其画面中的文人意趣更得以体现,书法用笔所独有的苍劲气魄,在金农对人物的描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金农绘画中的精神境界,大多在其书法中有所体现,同时,其书法中独到的韵律趣味,也渗透进了金农的人物画之中。可以说,金农的艺术思想是有整体性的,他的绘画、书法,言谈事迹,都体现出了其自身独特的艺术境界,他在一生中也追求着这种艺术的整体统一,金农把他在生活中的体会赋于字画之中,同时,字中有画,画中亦有字,书画之意境又反过来影响了金农的一言一行。总之,金农的文人意趣成就了金农整体贯一的艺术境界。

三、金农的文人特征及对文人画的继承与发展

纵观“扬州八怪”绘画尽管风格各自不同,但有明确共同点,一则不愿受正统艺术束缚,二则直抒文人胸中块垒不平之气。金农作为一名对画史极其精通,学养深厚的画家,诗画一律、书画结合,以文人画鼻祖王维为宗,却剔除其中被传统文人画中过分强调的叛离出尘或高标自得的士夫观念,追求意境与神韵而不再是一味追求古意,隐逸出尘。例如他在画中题字“赏予目无古人,不求形似,出乎町畦之外也”。晚年更是深体禅意,自云“余画诸佛及四大菩萨、十六罗汉、十散圣,别一手迹,自出己意……观者不可以笔墨求之”。由此可知,这种不受古法牢笼而勇于发展变化,发源本心创作的思想力量与艺术趣味根植于金农浑厚学养与经历,亦发源于他对自然与客观事物的观察与体味,可谓“中得心源”。

金农认为,绘画应反映作者内心的精神境界,而非单纯是物象的表面,“前人画竹,钩(勾)勒之妙,不名一家。有以朱碧渲色为之者,亦能品种高艺也。予屑隃麋半挺,漫然写意,所得在成都大慈寺灌顶院壁上唐张之用笔之法,可以想见”(《冬心画竹题记》)。因此,即使是“隃麋半挺”的竹子,也可在其中看到文人趣味,也可反映自己的内心所想。从金农对其他画家的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出,金农重视的是超越笔墨表象的更深层次的内容、意境。然而,金农处在一个文人画价值发生转变的时期,一味地弘扬过去文人画所标榜的淡泊、超脱的模式已逐渐被文人画家们淡忘,士夫精神逐渐被实用精神所替代,而金农在这种环境下,不再是简单地一个人痛苦地抒发着自己的不幸,而是将自己的感触转变为一个整体的艺术风格,并用这种艺术风格的感染力去表达个体意识,这正是金农身上独特的文人气质,也是随着文人画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改变。

对于“扬州八怪”文人画的评论,向来有两种,其一是评论其浮躁、散漫,另一是评论其关心时政,贴近生活,一转之前居高不下、逃避世俗的走向。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论,正证明了文人画逐渐世俗化的趋势。而金农的文人画,包括金农的肖像画,在世俗化的基础上,多了一分意境的表达,可以说在世俗中,寻气韵之灵动,非食烟火人所能梦见。金农一方面不想沾染凡尘,一方面又不能抗拒世俗化潮流,正是这种矛盾,使得金农的艺术得以进化。在大环境中,正是中国千百年继承下来的文人意趣,在当时世俗文人画中,加入了一丝“仙气”,使得文人画家不论是愤懑的呼号,还是嬉笑怒骂的不羁调笑,始终保持着“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清醒。

金农,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具有极强的文人特征与人文个性,学养浑厚,可以说是扬州画派的集大成者,承古而研新,其在诗、书、画上表现出的感悟与其孤高清远文人品格的坚守突破了当时“家南田而户正叔”的审美定势而别树新帜,获得了包括新兴商品经济的认同,打破了传统文人画的温柔敦厚与传统教义的局限,拓宽了艺术的社会功能与审美视野,使明清以来的人物画进入新的发展高峰。

金农 锺馗图 113.3cm×54.5cm 上海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金农文人画人物画
“文人画”里写春秋
禅画文人画中的简约与萧散
谈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写意性
「印象派画家」金农
李湘《红楼梦》人物画选
当代画家 胡石
文人画:内心自省的外在流露
画家也有经济头脑
张翔洲中国人物画
“香自苦寒”的扬州八怪之首
——金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