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鼠阿佛》共读:大班语言区阅读行为的生发

2019-02-14 03:02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1期
关键词:田鼠果子绘本

江苏省无锡市雪浪中心幼儿园 余 颖

在信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需要培养的幼儿不仅是知识的接受者更是主动获取知识的探索者、终身学习者。

阅读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源头活水,而绘本阅读更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绘本阅读过程中,孩子存在随意翻书,不会读、不知道怎么读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做了如下实践研究。

一、多形式阅读加深绘本理解

本学期,我们在晨间谈话活动中增设了小主播时段的“好书推荐”。孩子们可以自主报名、提前准备好要分享的“好书推荐”。经由小主播推荐出的好书,我会根据当下主题活动,结合幼儿年龄特点等方面,挑选出一部分,最后请小朋友投票选出这一阶段他们想共同阅读的书,即必读书目。《田鼠阿佛》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孩子们选作了近阶段的必读书目,也由此与孩子们展开了一段奇妙之旅。

㈠第一阶段:听赏阅读

为了让孩子对必读书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在投放进语言区前,我会组织一次集体活动,将《田鼠阿佛》介绍给大家。除了将基本的作者信息、封面、封底这些容易被孩子们忽视的信息介绍给孩子们外,我还会完整地、声情并茂地以讲故事的方式给孩子们读一遍绘本内容即绘本文字信息。在这一过程中,我讲,孩子们听故事、看画面,不解释、不提问,称之为“听赏阅读”。

阅读,首先要有用耳朵听的经验,接着才是“读”和“写”的步骤。亲自给孩子们讲故事,这种体验对当今被影视、多媒体包围的孩子来说特别重要——有了这种用耳朵听语言的体验,而后孩子学会读和写,并听过文字进入语言的世界,体会其中的乐趣。孩子们在听的过程中,听的不只是故事,老师讲的也不只是文字,而是传递着自己对书的理解,传递着自己的感情。

㈡第二阶段:自主阅读

听赏阅读后,孩子们会利用游戏时间、自由活动等时间去阅读《田鼠阿佛》,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喜欢的画面”和“看不懂的画面”,《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5~6岁幼儿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和故事”。对于大班孩子,以一种任务的方式引导他们阅读,能够更好地支持他们去持续阅读这本书,去精读、细读、带着思考和问题去阅读,而非随意翻阅、匆匆浏览。

㈢第三阶段:讨论阅读

当大部分孩子都对必读书目进行了阅读并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和看不懂的画面后,我便组织第三阶段阅读:“讨论阅读”。

在这一阶段中,我会将孩子们的记录直接贴在黑板上或是以照片形式在PPT中呈现,由孩子来向同伴介绍各自喜欢的和看不懂的画面,并说出理由。

《指南》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喜欢与他人一起谈论图书和故事的有关内容”“对看过的图书、听过的故事能说出自己的看法”。幼儿在讨论阅读时会带着问题来交流,相互分享经验,弥补在自主阅读阶段对绘本的疏漏,从而促进对绘本阅读的进一步理解。

二、追随幼儿兴趣生成活动

根据“讨论阅读”这一阶段中孩子们出现的兴趣点,老师结合《指南》,基于幼儿年龄特点等综合考虑,进行甄别和删选后,给予相应支持,生发了一系列的阅读活动……

活动一:采集阳光

一次自由阅读活动中,两个孩子对于《田鼠阿佛》中“田鼠采集阳光”的这一画面争论不休。于是,我组织了一次集体谈话活动“阳光是否采集得到”,请认为能采集到的幼儿讨论“采集阳光的方法和所需工具”,画下自己所需的工具,并找到它们——“赴一场和阳光的约”由此展开。

孩子们有用水杯接阳光的,有摆成“大”字形躺在地上用身体采集阳光的,有用水桶放在自己的头顶采集阳光的,有跑着用网追捕阳光的,有用塑料袋兜阳光的……

孩子们通过亲身实践、采集阳光,真切地感受到了阳光照在身上是暖暖的、很舒服的,采集阳光是很享受、很惬意的。

活动二:户外寻果之旅

一段碎粮食的争论引发了孩子们对书中果子的探秘,更激发了他们户外寻果的兴趣。那段时间,孩子们最开心的就是去户外寻找各种果子。有的捡拾到了松果,有的采摘到了柑橘,有的寻来了野枸杞……

活动三:采集颜色

有了“采集阳光”“户外寻果之旅”两次活动,孩子们向我提议想和阿佛一样再去采集“颜色”。说干就干,我和孩子们走遍了幼儿园的每个角角落落,有的采集到了黄黄的落叶,有的采集到了洁白的蒲公英,有的采集到了五颜六色的花朵……

活动四:自然博物馆

可是,采集来的果子和“颜色”该放到哪里呢?自然角已经没有多余的地方可以放孩子们采集来的这些材料了,而每天依然有孩子会带来他们在小区里、公园里采集来的果子和颜色。“要不,我们把它们插在瓶子里,放到我们桌子中间吧,这样我们还能一直看到它们。”孩子们提议说——“自然博物馆”应运而生。

孩子们将采集来的这些果子和“颜色”分门别类的插到搜集来的各种玻璃瓶中,和我一同查找有些不认识的果子分别是什么植物,并写上学名贴上标签,投放到美工区,并取名为“自然博物馆”,宛如一片自然小世界。

孩子们将这些原本遗落在幼儿园、小区、公园角落的各种果子和“颜色”带到了教室,每天欣赏着这些最真实的自然材料,每天感受着它们的美,有时总能看到几个孩子在“自然博物馆”安静、专注地对它们进行写生,记录生活,记下美好!

三、让阅读行为真正发生

随着孩子们对《田鼠阿佛》的故事越来越熟,孩子们开始和同伴对话,把自己当作其中一只田鼠。在教室里,能看到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在进行着角色对话,何不就让全班孩子来上演一出情景剧《田鼠阿佛》呢?孩子们一致同意这一提议,于是便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备中。

1.分组选画面定选段

孩子们自由分组,选组长,定选段,最后分为五组,表演五幕,分别是“热闹的一家子”、“互相帮忙的一家子”、“采集阳光”、“采集颜色”和“采集词语”。

2.画剧本

通过小组讨论,各自选定角色,并为角色设计台词,用简单的图画和符号的形式记录,作为各自的剧本。

3.列清单

表演需要哪些材料、道具呢?将所需材料、道具一一罗列、画下,然后根据清单去寻找、搜罗、制作、准备。

4.制作道具

根据清单,孩子们发动爸爸妈妈,全家总动员,家庭齐上阵,一起制作场景牌、角色牌;制作道具;服饰准备……

5.布置场景

孩子们将平时在语言区、美工区自制的图书,关于绘本的撕贴画、黏土画,关于田鼠的纸杯造型等作品悬挂、张贴在教室的各个角落,将寻来的果子、粮食、所需的材料、道具等放置到表演区,把教室一点一点的布置成他们想要的场景。

6.剧本彩排

在游戏时间,孩子们也会进行演出彩排,虽然每次总有孩子会自由发挥,不按自己设计的剧本走,但每次彩排也都有不同的惊喜闪现。

7.制作邀请函

表演给自己班的孩子看已经不能满足这些小演员们了,他们希望邀请幼儿园其他班的孩子或老师或爸爸妈妈来观看我们的表演。于是,孩子就提议说可以设计一张邀请函,邀请幼儿园其他班的孩子和老师还有爸爸妈妈来观看表演。

8.剧本上演

虽然准备的时间并不充裕,期间也有其他活动,其他学习、游戏任务,但丝毫不影响孩子们的准备和兴致。终于,在孩子们的期盼中,孩子们上演了一出属于他们的《田鼠阿佛》。

四、孩子们的发展

㈠读图高手

儿童并不是大人眼中的无知蒙童。他们虽然不识字,但同样拥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甚至于说,读图能力远胜于文字依赖症的成年人。他们会从田鼠的眼睛、神态、动作等方面去观察然后猜测田鼠可能在想什么,可能会说什么,会把自己当做故事中的主人公进行对话、角色扮演。这些都是隐藏在图画背后,文字里没有的,但孩子却能读得出。

㈡有自己对书的理解和价值观

绘本看似简单却蕴含深刻哲理,孩子们怎么看得懂,如何让孩子看明白呢?阿佛收集的阳光、颜色、词语是精神层面的追求,其他四只小田鼠收集的粮食是物质层面的,这是我们以成人的视角所理解的。“精神追求”这四个字对于孩子是生硬的、艰涩难懂的,但孩子们在说到“阳光”时,能感受到温暖的、舒服的,那孩子们理解的“阳光”就是有“温度”的,即我们成人理解的“情感”层面;孩子们说到“颜色”,会想到“五颜六色”“好看的”,是有光亮的,会去收集冬日里各种各样的颜色,投放到我们教室的自然博物馆,感受最质朴最纯真的自然美,这不就是我们成人理解的“艺术”层面吗?至于“词语”,孩子们知道是我们平时说的话,可以转化为阿佛最后念的诗,也会去欣赏诗歌,会去进行角色对话,即是“文学”层面。

包括当问及孩子们“你们愿意做五只小田鼠中的哪一只”“你最喜欢哪只小田鼠”这类问题时,孩子们都有各自的想法和理由,而最让我动容的就是那个说“五只田鼠我都喜欢,因为它们都有自己的功劳”的小女孩。孩子们喜欢收集“阳光、颜色和词语”的阿佛,也看到了其他四只小田鼠对阿佛的关心、包容和支持。正是这四只小田鼠对阿佛的宽容与接纳,才让这只特立独行的阿佛从容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看到这,我们还能说孩子没有看懂这本书吗?

㈢变“被动阅读”为“自主阅读”

以往孩子们都不喜欢看书,不愿进语言区。但当《田鼠阿佛》被孩子们选为必读书目的那刻起,孩子们从从“听赏阅读”到“自主阅读”到“讨论阅读”,从固定语言区的阅读到融入一日活动任意时刻的阅读,自然而然地将“被动阅读”转为了“自主阅读”。

《田鼠阿佛》陪伴孩子们不知不觉已有一个多月了,孩子们收集阳光、收集颜色、收集果子,画故事、捏故事、做道具、画剧本,最后上演了一出专属他们的《田鼠阿佛》,以这样的一种仪式感来暂别《田鼠阿佛》,开始下一本书的旅程。而《田鼠阿佛》已然成为一颗种子深埋在孩子心中,或许若干年后,当他再读此书或是再次有所共鸣时,这些曾经在幼儿园共读共演的片段都将被唤醒,现在种下的种子也将随着孩子们的长大而枝繁叶茂……

猜你喜欢
田鼠果子绘本
田鼠寻亲记
果子出嫁
小田鼠过冬
绘本
绘本
绘本
和田鼠小弟一样
果子和她的+1
一颗滋味果子
小田鼠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