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班主任教育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几十个性格各异的学生,如何有针对性地进行有效的“育人”,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摸索和研究。教师只要有爱,有智慧,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定能让学困生走向进步。
关键词:了解;反思;善待
小静是个文静又内向的孩子,平时话语不多。平时她不吵不闹,不会违反班级纪律。她的学习成绩并不好,知识消化慢。这样的孩子是最容易被老师和同学忽略的。她妈妈说,可能最近要考试了,怕自己考不好,心事重重的样子。周末在家不愿意做作业,也不愿跟家长交流,有时乱发脾气。希望老师能帮帮她,开导开导她。我知道这孩子此时一定是充满焦虑的,一定是极度缺乏自信。据我了解,从小学到现在,她没能在学校生活、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无论怎么努力都没有效果。严重的挫败感让她产生了一种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用狗做的一项实验。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鸣器一响,就给予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实验后,蜂鸣器响,在给电击前,先把笼门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而是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这就是习得性无助。一次次的失败,促使她对自己做出了不正確的归因,认为自己天生愚笨,因而主动放弃学习,并以消极的方式对待学习问题。我不想让小静成为这样的孩子。
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班主任工作,为自己的“忽视”懊恼。作为班主任,我们除了做好学校的教学活动,更应该全面关注班里的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好在一切都还来得及,我一定要拉小静一把。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 善待学生,用爱浇灌
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了教育。对于这样自卑而敏感的孩子,我应该细心地去捕捉去发现,及时给予她足够的重视和关爱,帮助她打开心灵的窗户,让阳光充满她的心田。于是我经常找她聊天,有意关注她,对她嘘寒问暖,还亲切地喊她“小静静”。她听到这个称呼,很是欣喜,眼睛都是放光的。她一定是感受到老师是很喜欢她的。有一次,她在语文日记中写道:“今天晚自习的时候,老师找了好几个同学聊天,一个接一个,我是多么希望老师也喊到我啊,果然,老师喊道:‘小静静。我好开心啊!”可见,这个孩子是多么地想要亲近我。后来她会主动找一些题目来问我,我也会给她一颗糖果,或一个小礼物鼓励她,她的学习状态越来越好了。
二、 了解学生,智慧教育
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或者厌学的孩子,我们首先要了解原因,才能因材施教。小静同学明显是因为从小到现在都没有过成功的喜悦,但是她对自己还没有自暴自弃,她的内心是挣扎的。明明自己努力了,但又得不到成功也得不到旁人的鼓励和认可。在这个优秀同学占大多数的新班级,她是落后的。我们都知道,一个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定不是老师教了她多少知识,而是她自己努力学了多少知识,也就是说,主动学习的孩子,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潜力。我要想办法调动她的“内驱力”。通过调动她的内驱力,让她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只有这种内需被激活,很多事情才可以水到渠成。于是我一改以往的作风,让她做我的英语课代表。我让她负责收发练习,布置作业等。她一开始有点胆怯,怕自己做不好。我告诉她,课代表不一定要成绩好的,有能力的孩子都能做。我暗示她是有能力出色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刚开始时,她有时会忘记发本子,慢慢地,她做得顺手起来了。有时,我没有及时布置作业,她会根据当天的上课内容,“自作主张”给同学们安排任务。一段时间以后,她的英语课代表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每件事情都安排得妥妥当当。我惊喜地发现,她能把自己的各科学习时间安排好了,更会合理利用晚自习时间了。
三、 调动学生,感同身受
我找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把小静喊出教室,我们俩肩并肩坐在教室外面的长凳上。我微笑着对她说:“开学到现在,老师对你有了一定的了解,听你妈妈说,你长大了也想当一名教师,是吗?”她不好意思地点点头。“但是,你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当上老师的呢?”我知道,学生对老师都是充满好奇的,恨不得知道老师所有的秘密。她点了点头。“但是老师只告诉你一个人,因为你看起来可以让我信任。”我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她觉得,她和我是有相同之处的,我们可以成为朋友。希望她以后也能敞开心扉,乐观开朗地看待自己的不足。我给她讲了一个我自己读书时候的故事。
“一开始,老师在班里的学习成绩也是落后的,后来,我找对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对自己树立了必定能学好的信心。慢慢地,我的成绩进步了。那时,我发现,原来我也是有优点的。从那以后,不管学什么,我都很有信心,各科成绩一路突飞猛进,成了班里的佼佼者,还经常拿奖学金。”小静认真地听着,她一定在想,她也是有可能像老师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小静给自己设定了目标,她想在初一期末考试的时候,冲进班级中等水平。她跟妈妈讲这个目标的时候,妈妈在心里犯嘀咕,觉得她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经过一年的努力,最终,她取得了预期的成绩,人也变得活泼开朗多了。我庆幸,孩子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伸出了援手。每个孩子千差万别,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到“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孩子的成长有他自己的规律和节奏,当他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不断给他浇水、施肥,用阳光温暖他,耐心等待他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玉龙.班主任工作“六要”[J].考试周刊,2011(48):226.
[2]王晓春.今天怎样做教师[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
作者简介:詹利群,江苏省苏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江苏省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