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思华
(仙桃职业学院,仙桃 433000)
高职师范类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教师的基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提高高职师范类专业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符合现代人才培养需要,也是全面培养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的有效途径。在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符合现代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需要。高职师范类专业是高职教育特色专业,必须根据教育发展需要,科学有效的进行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培养,培养中小学需要的特色教师,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为区域教育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机制。
信息化教学依靠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国外高校教师在课堂上实行信息化教学比我国早,信息化教学水平较高,比较有代表性的国家英国和日本,都是非常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国家。尤其日本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利用信息化教学,同时对信息化教学的理论研究水平很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根据职业岗位能力需要,科学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我国高校在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研究最早是在2000年左右,教育部与美国“INTEL”公司联合开展了一个“未来教育”的信息化教学培训项目,很多高校积极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但当时都是国内一些优秀高校参与,高职院校基本没有参与。高职师范类专业教师在利用信息化教学基本都是2010年左右,个别高职院校能早一些,但最近高职院校都非常重视信息化教学,举办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促进了高职教师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同时为提高高职师范类专业学生信息化技术水平起到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完善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也促进了高职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为培养应用型高级师范类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了保障措施。
现在高职院校网络基础建设已经完善,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保障。但我国多数高校信息化教学课堂的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的技能知识掌握还处于浅层,信息技术的应用层次较低。对于基础的办公软件(如Word演示文档、PowerPoint幻灯片、Excel表格等工具。)基本都可以熟练掌握并运用。在微课、慕课时代的来临,传统的课件教学以不适合现代学生培养需要,需要加强高职师范类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的培养,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符合现代高职师范类专业教师发展需要。
高校进行信息化教学需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完善,尤其软硬件资源的建设是信息化教学的基本保障,因此信息化教学需要教学成本的投入,高校在信息化教学的实施需要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是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也是符合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需求。高校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的进行信息化教学,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师水平。
改善高校的信息化教学环境是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保障。高校不仅要完善信息化教学考评、培训、激励等政策措施,还需要适当争取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和推广高性价比的信息化教学设备,为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提供足够的教学资源、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等支持。
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主体,只有教师在主观意识上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的有效因素。高校教师是信息化教学的主体,只有激活高校教师的自我提升动力,才能从主观上真正自我激励高校教师自觉地学习信息化教学理论,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的实践。高校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合理引导高校教师积极改善信息化教学的专业意识和态度,并逐渐在行为上真正重视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高校领导需要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鼓励和奖励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对于取得成绩的教师实施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