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随着饲养业的不断进步,养牛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因为饲养生产中存在非常多的影响因素,很容易导致牛群发生疾病。而牛流行热在生产中比较常见,临床生产中曾经称之为“三日热”或者是“暂时热”,感染的病牛主要症状就是机体发热,呼吸表现比较紧迫,同时可见关节障碍,但一般都是呈良性经过。
牛流行热病的传染源主要就是患病牛,在病牛高热时期其血液和呼吸道分泌物中有病毒存在,除此之外该病还会通过吸血昆虫叮咬而传播,是疾病流行过程中比较重要的传播途径。所以,牛流行热病大多在吸血昆虫流行的盛期发生比较多,该病的流行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在每年的夏末秋初、气温比较高而且降雨量大的时期多发,通常流行间隔时间是3~5年。
患病牛通常会突然发病,一般病势都非常凶猛,患病前1d牛在饮食和使役方面没有什么异常表现,第2天早上开始发病,或者牛在上午没有异常表现而下午突然发病。病牛有高热的情况,一般体温会升高至41~42℃,触之感觉皮温不整,鼻镜呈干燥状态,但是也有个别的患牛在体温方面表现正常。病牛在发病几个小时之后就会有跛行的表现。病牛的主要症状是消化道功能出现障碍,大部分患牛排泄的粪便没有异常,但是可见有粘液存在,而且还带有血丝;但是也有个别病牛会发生腹泻,而且排泄的稀粪呈现粥状,有恶臭味,还可见很多胶冻状物和血液夹杂在其中,导致粪便呈现黑红色,伴随有明显的腹痛。大部分病牛的呼吸速度都会加快,心跳频率也会相应增加,同时伴随心音亢进的情况。有的患牛眼结膜没有异常表现,或者仅有轻度的充血,但是少数的患牛会有双眼流泪的症状,而且一般会有少量的脓性分泌物存在。患牛对于饲养舍及其周边环境的刺激都非常敏感,精神状态比较沉郁,不喜欢站立而经常呈卧地的姿势,饮水量减少的比较明显。
对急性死亡的病牛进行剖检可以发现气管和支气管黏膜呈现明显的充血状态,而且黏膜出现肿胀,气管中有大量的泡沫状粘液。肺脏出现肿大,全身淋巴结表现充血。真胃、肠黏膜有卡他性炎症和出血,实质脏器浑浊肿胀,伴有出血。
日常的实际生产中应该做好传播媒介的消灭工作,平时做好饲养环境的卫生管理,这些是预防牛群感染流行热病的重要方式。定期给牛群接种流行热弱毒疫苗,通常在首次免疫后3~4周可以再进行二次免疫,以保证接种牛体内产生比较好的保护效果。注射高免血清能够有效对抗牛流行热,而且能够产生比较高的抗体效价。据相关报道和临床生产经验可知,给牛注射200~250mL的高免血清,对防治牛流行热病有很好的效果。
牛流行热病的预后良好,生产中即使对患牛不采取治疗措施,单纯的通过加强护理的方式,病牛也会在4~7d就自行康复。但如果配合注射高免血清能够明显的缩短病程。如果同时采用中草药进行治疗,会得到更好的效果,一般用药一次,经过30~40h患牛即痊愈。中药与西药治疗相比更经济,而且中药的配方相对更简单,常见的大青叶、地胆头、黄皮叶就可发挥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牛流行热病目前还没有特别有效的药物,在牛发病初期可以根据发病的实际情况应用退热和强心功能的药物。如果患牛的停食时间比较长,可以适当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液。给患牛注射抗生素类药物能够有效控制并发症和继发感染。对于出现呼吸困难的患牛可以及时进行输氧。防治的重点工作就是消灭蚊蝇。
临床中牛流行热病一般来势都比较迅猛,病牛的临床症状相对比较明显,根据病牛出现发热、跛行、消化道和呼吸道卡他性炎症,病程比较短、预后良好等发病特点,通常就可以做出有效的诊断。
病牛出现跛行的症状,其中以后肢跛行较为多见。大部分病牛排粪在干湿度方面没有异常情况,但是会混杂有血丝。流行热病属于热性传染性疾病,表现高热的患牛占11%,而中、微热的病牛有54%,体温没有异常的在35%左右。通常经过治疗的患牛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的情况。
实际生产中对疾病进行诊断的时候,很容易将流行热与流感加以混淆,病牛在临床症状上所表现出的特征也基本相同,所以饲养者应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争取尽早的发现病牛,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将损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