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连涛 李海峰
(济宁二号煤矿安全监察处,山东 济宁 272072)
济宁二号煤矿位于济宁高新区接庄街道办事处,经营性质为省属,属正常生产煤矿,核定生产能力420万t/a。在推行风险评估辨识过程中,职工有抵触情绪,不理解风险辨识的目的,辨识过程存在应付心理。让职工简单、有效、全面地对现场进行风险辨识,将风险管控措施落实好、贯彻好、执行好,是实现由防事故向控风险转变的关键所在。
通过全员培训向职工讲解双重预防的理念,使每个职工明白风险、隐患、事故之间的关系,通过广播、微信、板报等形式,对双重预防的理念进行广泛宣传,使双重预防的理念深入人心。
矿通过井口大屏幕对井下存在的重大风险地点进行公示,区队通过公告栏对区队作业地点的“四级”风险进行公示,使工作地点存在的风险、管控措施、应急预案做到人人必知。
岗位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步工作法,对上岗条件和岗位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安全评估确认,并携带岗位风险告知卡,在作业过程中随时排查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班组针对设备安装、检维修、动火作业、零星工程、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状态和安全措施等情况开展风险评估,由班组安全负责人组织实施作业环境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区队(车间)每天组织人员进行巡查或跟班盯岗,针对连续生产作业现场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开展风险评估,区队(车间)跟班人员、安监员(安全员)、班组长共同实施“三位一体”安全确认,确认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
管理人员下现场,要对现场区域存在的本专业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发现问题及时安排处理整改。
每月更新网格化巡查的地点、频次,将每月辨识的风险清单融入到网格化巡查之中,根据风险由大到小、由重到轻的原则,确定网格化巡查的频次,使全矿风险管控做到“全方位、无缝隙”的监督检查。
每周组织安全大检查,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对现场风险分级管控措施落实的有效性进行检查。对危险因素风险值是否超过容许临界程度进行检查、监测、分析。
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重点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安排整改。
建立双重预防信息系统,完善危险源数据库、隐患数据库,具备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隐患排查、过程跟踪、统计分析、逾期警示、信息上报等功能,使得信息管理数据化、智能化。
普及推广井下评估检查移动终端,使得现场评估和检查信息快速上传、及时反馈、动态预警、准确考核。
风险评估辨识是企业预防生产安全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通过风险辨识达到了对作业现场存在风险的进一步管控,进而形成超前科学的风险预防体系,矿井实现了安全生产。
济宁二号煤矿通过四个“提升”,夯实了现场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真正实现由防事故到控风险、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事后处理为超前预防管理方式的转变,真正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全员参与的安全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