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庭院建筑的设计理念与文化探究

2019-02-13 17:52:33周海彬
散装水泥 2019年5期
关键词:庭院空间传统

周海彬 朱 蓉

(1.福建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福建福州350012;2.江南大学设计学院,江苏无锡214122;3.澳门城市大学创新设计学院,澳门999078)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理念中,庭和院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空间范畴,庭院由庭和院构成,院即为院落,是有围墙围合的封闭性空间。“因为房屋是具体的物体,在创制文字的时候,文字本身就将建筑的情况,包括了它的外形和内容记录了下来。”

庭院是四周有垣墙相围绕的建筑,是一种具有空间性概念的建筑,同时也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基本的活动单元,关于庭院建筑的起源并没有确切的记录。目前,国内有相关记录的庭院住宅建筑源于西周时期,位于陕西凤雏村的周朝早期遗址,与明清时期的庭院住宅在其空间布局以及建筑风格方面具有很多相同点,建筑呈矩形,在中轴线的位置从南面到北面依次是影壁、前堂以及后堂,并且前后堂之间采用廊子相连,是一个布局较为工整的庭院建筑。

1 庭院建筑的要素分析

1.1 庭院建筑中的主体要素

庭院建筑内的主要建筑要素包括有殿、堂、楼、阁、房等,庭院当中的主体建筑是指庭院中占据重要位置的单体性建筑,它的位置一般是处于庭院建筑的中轴线上,所以,庭院建筑中的主体建筑对于整体庭院建筑的规模和使用性质具有一定的平衡和制约作用。此外,庭院建筑中的次要建筑也就是建筑中的侧房以及厢房,在庭院建筑中的空间位置以及整体地位方面处于次要和补充的位置。

1.2 庭院建筑中的连接要素

庭院建筑中的连接要素,有很多种形式,廊就是一个“虚”的空间元素,主要起到连接作用,常常依附于主体建筑外侧,成为檐廊。作为厅堂与室外的一个过渡空间,一边是敞开,一边依附于建筑,形成半室内的空间。增加了屋宇出檐的距离,视觉上减弱了建筑单体外立面的体量感,增强了建筑外立面的虚实效果。在实用功能上,与屋宇外部的廊道结合,作为有屋顶的交通空间用来遮风蔽雨,形成一个过渡空间,从室内空间到廊再到室外的庭院,从私密空间逐步到公共空间的过程,起到引导以及指示性的作用。同时,廊还可以依附在围墙边,让大片单调的粉墙实体加入廊这个虚空间元素,使视觉丰富。

1.3 庭院建筑中的绿化要素

中国古代,人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因此,出现众多的园林性建筑。作为私人建筑的庭院建筑同样追求这种意境及审美趣味,庭院建筑中的树木花卉以及假山怪石等通过再次加工起到营造氛围的作用。庭院建筑中的绿化要素为了丰富本身的空间构成,突出其时令格调以及起到改善气候和人文环境的目的,所以,内部山石的布置以及树木花卉品种的选择、栽种位置的选择等都需要遵循四季气候的变化,遵照时令进行布置与栽种。绿化因素在庭院建筑的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

2 庭院建筑的空间特征

2.1 传统庭院的内聚性

中国古代传统庭院具有的最为鲜明的空间特征是其本身的围合性,使得庭院对外具有一定的排斥以及封闭性,对内具有聚敛性。这种空间特性是由于古代建筑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强,古代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内敛含蓄使得人们对居住建筑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要求,也就是居住建筑需要具有本身较强的领域属性,具有明确的内外空间分隔,使居住人员产生较为强烈的归属感,从而产生较强的聚合心理。这种空间特性有利于人们的集聚和专注,同时,由于中国古代所具有的家族聚居的生活特点使家族有较强的凝聚力。

2.2 传统庭院的复合性

中国传统庭院所具备的复合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庭院建筑是以院落为主体进行设计,采用由内向外的设计方式,将房间和院落相结合,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生活氛围。建筑四周采用围墙与外界相分隔,顶部为开敞性,人们身处其中可以直接体会到四季气候的变化和外间的自然环境,又使庭院建筑具备了外部空间的特点。二是由于庭院建筑顶部开敞性的建筑设计理念,可以在建筑内部实现多项功能活动,在古代的建筑生活中扮演多职能角色,不仅可以进行日常的接客待友等活动,还可以进行粮食作物的晾晒以及家庭劳作等,庭院建筑可以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所以,在建筑内同样可以体验乘凉聊天的乐趣。

2.3 庭院建筑的时空性

庭院建筑在布局中体现出很丰富的时空性,在庭院建筑中,会对建筑群通过轴线或引导线巧妙的安排,使体验者在游历这些建筑的同时体验到时空的转化。几个空间运用中轴线和引导线等方式的结合作为建筑组群时空转换的线索。庭院建筑一般由几个甚至多个建筑组合而成,这些建筑之间进行穿插、分割、联结,转换在建筑的室外空间。而建筑的室外空间又是相对的,就建筑单体而言,它是外部空间,突出了建筑组群内景的时空构成。一般来说,构成建筑群落的时空性也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关联”之美,随时合一转换在建筑的室外空间。

3 庭院建筑的文化探究

3.1 体现择中而建的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方位较为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中国传统的时空观念得以不断继承与发扬,在传统的建筑布局中被很好的体现。传统的空间观认为“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中”的概念和层层递进的空间布局是中国古代“择中”意识和等级制度在建筑群体空间形式上的反映。“中央”是最尊贵、最显赫的位置,“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因此,大到都城规划,小到普通住宅的建造,“中”的概念意识都被最大限度地强调和渲染。同时,择中与“辩方正位”“正名分,明等第”相联系在一起。

庭院建筑的布局形式在长期的历史变革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根本性的主旨依然是以中间庭院为中心,通过南北方向的延伸以及东西方向的并置为基础,以庭院自身作为载体用以体现建筑中所蕴含以中正为核心的思想文化内涵。

3.2 突出礼乐秩序的文化观

中国传统文化绵延千年,其中“礼”和“乐”也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象征。我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礼”作为我国儒家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华夏民族文明和其他民族之间的重要区别。体现在建筑中就是建筑本身的规模、色彩、形式以及空间方位是否和本身的等级相符合,传统式庭院住宅的规模、色彩以及空间布局等可以体现出古代的尊卑秩序及其他的伦理观念。家族宗族作为古代中国国家的内涵,在协调社会结构、统治社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与中国古代“礼”文化的严谨束缚相对应的是传统的“乐”文化。在庭院建筑中很多装饰性构造建筑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人们对乐的追求,在照壁和屏壁上面书写的诗词作品或是绘画作品等,都体现出人们在遵循礼制的同时对于“乐”文化的重视。庭院建筑本身可以看作中国传统礼乐文化的融合。

3.3 追求天人合一的哲学观

中国古代人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这同样也是人们对自身生活最完美的追求与想象。在“天人合一”的传统宇宙审美原则中,儒道二家都把怎样使自己的生命和宇宙融为一体作为最重要的问题加以研究。“天人合一”的抽象观念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哲学的理念中,在庭院建筑中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具有鲜明的象征性特点。庭院建筑集中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和四时节令的追求及尊重,这一点在北方的四合院建筑以及南方的天井建筑中都有所体现,庭院顶部中空的设计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对话的场所,庭院中树木花草的栽种布置以及假山石造型的运用使得建筑内部成为了一个具有一定自我调节能力的小型生态环境系统。庭院建筑在光照、通风、温度、湿度等各方面都具备较强的调节能力,是一个可以实现各种生态功能自我调节的生态系统,这种对自然环境的因势利导以及灵活运用于西方社会所提倡的征服与改造自然完全不同,体现了我国古代的高超建筑智慧以及与自然和谐共生、追求天人合一生活境界的生存理念。

4 结语

庭院建筑是我国古代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空间艺术的建筑形式,庭院建筑本身的建筑布局和内部空间的分隔无不体现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庭院建筑自西周开始经历了千年的传承,与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所倡导的“礼”“乐”文化以及“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巧妙融合,承载了我国古代的建筑智慧和传统文化底蕴,其建筑的内部布局以及构建方式都对现代建筑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庭院建筑在当今时代下不仅仅是一种建筑文化,更重要的是一种人文精神,代表着我国近千年传统文化的建筑符号。

猜你喜欢
庭院空间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回到庭院
时代邮刊(2021年8期)2021-07-21 07:52:40
空间是什么?
庭院
文苑(2020年7期)2020-08-12 09:36:24
创享空间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庭院中的童年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
斑鸠飞落的庭院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