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丹
(荣成市崂山畜牧兽医站,山东 威海 264300)
猪流行性感冒简称猪流感,是生猪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一只染病迅速传遍全群,主要由A 型流感病毒引起,呼吸器官是主要受害部位,染病特征为突发、咳嗽、呼吸困难,早期突发高热及迅速转归,症状明显。然而,野外分离株的毒力存在差异,并且临床表现可能由继发感染的微生物所决定。猪是经典猪流感病毒(SIV)的主要宿主。据报道,猪源A型流感病毒可感染人,但不易在人群中传播,然而也曾有过免疫缺陷病人感染该病毒死亡的报道。在2009 年,一株H1N1 A 型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既感染人、猪和家禽,也有少量的犬、猫和其他动物被感染。本病在美国的中西部地区(偶尔也发生于其地区)、墨西哥、加拿大、南美洲、欧洲(包括英国、瑞典及意大利)、肯尼亚、中国、日本及东亚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都有流行。
猪流感病毒(SIV)属于正黏病毒科A型流感病毒群,含有血凝素抗原H1和神经氨酸酶抗原N1(H1N1)。最近,又报道了SIV 新亚型(H3N2、H1N2 和H2N3)。B 型和C 型流感病毒已从猪中分离出,但还未造成典型的疾病。中等毒力毒株所致的典型A 型流感病毒感染可有利于下列病原的增殖和感染:伪狂犬病病毒、副猪嗜血杆菌(引起格氏病)、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或猪肺炎支原体。也就是说,感染以上任何一种病原都可暴发并发症。带毒猪与非免疫猪的混群是重要的诱发因素。除非在低温条件下,病毒离开活细胞后存活时间≤2周。病毒很容易被消毒剂灭活。
在我国,本病最常暴发于秋季和冬季,常于特别寒冷季节之初出现暴发。在温带地区,感染可发生于任何时候。通常,暴发开始时只出现1~2 个病例,随后迅速传遍全群,主要通过空气和猪只接触而传播。病毒可在带毒猪体内存活3个月,并且可在两次暴发之间从临床上表现正常的动物中检出病毒。在抗体阳性猪群,当免疫力下降时可再次暴发感染。40%的猪群可为抗体阳性。以前未感染的猪群和无流感的国家发生猪流感,一般是引入带毒猪所致。
感染谱在亚临床到急性之间变动(病愈后可带毒6周至3个月)。病毒主要存在于这些动物的鼻液、气管和支气管的分泌物及胸内淋巴结中。主要经呼吸道传播,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本病的潜伏期很短,在经典型流感中,感染后16 h 内病毒在支气管上皮细胞内繁殖,并且局灶性变性、坏死、充血与脱落。24 h 后,支气管出现炎性渗出及肺脏卡他性炎症,尖叶及单个小叶呈紫红色病变。炎症部位发展很快,持续感染72 h 后很难检出病毒。初次暴发造成的繁殖障碍可能是次要的,因为很少从胎儿体内分离到病毒。由于呼吸道排出含病毒量很高的分泌物,因此在短期内可使大批猪只感染发病。
典型急性暴发的特征是突然发病,在1~3 d 传遍全群。主要症状是精神沉郁、发热(42 ℃)、厌食、咳嗽、呼吸困难、衰弱、虚脱及眼、鼻有黏液性分泌物。死亡率一般为1%~4%。病猪偶有肌肉和关节疼痛。病程短,多数病猪可于发病后6~7 d 康复。孕期母猪一旦感染,所产仔猪2~5 d即发病,而且病情非常严重,全窝基本死光,如有耐过者则转为慢性,生长缓慢,也有因继发感染使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情况发生。
可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变作出初步诊断,但确诊要靠病毒的分离和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离病毒可用发热期的鼻液,或者急性阶段早期的病变肺组织。用血凝抑制试验检测急性期和恢复期的血清样品,如果证明特异性抗体滴度升高,则可作出回顾性诊断。检测时必须包括H3 和H1 血清亚型的抗体。这一方法也可用于猪场调查。诊断无并发症的猪流感时,必须排除下列疾病:巴氏杆菌病、伪狂犬病、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及嗜血杆菌感染。
防止易感猪与感染流感的其他动物(如禽类、鸟类)或患有流感的饲养人员接触。注意防寒保暖,圈舍保持清洁、干燥,定期消毒。发病时,应立即隔离治疗。供给充足的饮水,在饮水中加放祛痰剂、清热解毒的中草药和使用抗菌药(青、链霉素等),对缓解症状,控制并发症和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对于本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采取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和疫苗免疫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免疫接种和严格的进口检疫是唯一特异性预防措施。提高饲养管理水平,避免各种因素刺激,有助于降低猪场损失。市场上销售的灭活苗包含了H1N2和H3N2亚型,可刺激机体产生强烈的保护性免疫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