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剑
(福建省肿瘤医院,福州 350001)
近年来,通过信息技术在全国医疗机构的受重视程度逐渐加强,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智慧医疗模式因便捷的措施与条件得到了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的认同。因此,对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益统计、成本核算、维修、报废等问题实施信息化管理是当前我国医疗事业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医院改革的深化,医疗运营管理也从此前效率低、不规范操作的传统管理方式向更为先进、快捷的信息化管理方式转型。设立医疗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运用互联网科技能够满足信息安全、信息及时整合以及信息实时共享的要求,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主要内容为:第一,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批管理。为了提高审批效率,管理系统需对科室提交的申购内容、月计划置配内容、医用卫生材料购买、常规设备增补目录进行审批,将审批结果会反馈到申报部门进行检阅。申报者可以在线查看审批结果,如通过审批,申报人可根据采购计划完成采购过程,医院采购部门按照流程在互联网进行招标,最后接受招标要求的买卖人与医院办公会达成一致决议,签订合同。第二,对维修申请过程进行管理。申请默认人需要在“医疗器械报修”申请单上填写维修申请的内容,如名称、编号及故障申请日期等。采用人工方式输入申请内容,录好后保存其申请信息,系统将自动生成医疗设备报修单,并传送到各个科室。而后设备科接收到维修单,进入“器械维修列表”中查找内容,依据故障具体内容判断故障状况,合理评估维修所需费用,最后反馈给设备使用部门,进行下一步的工作开展。第三,设立不达标登记制度,违规操作的登记内容需要及时报告给管理部门,由管理部门统一处理,避免由于不合格情况的阻碍严重影响医疗机构的质量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机构的快速发展。
随着大众对健康问题的高度重视,旧的医疗设备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医院建设整体要求。部分医院的管理系统仅限于财务信息管理,并不能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以及耗废情况进行监管,其结果严重影响了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进程。因此,建立完善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资源,对全院医疗设备的使用周期以及运行情况进行及时动态监管,从根本上解决人工采集数据严重影响医疗设备管理效益的问题。例如,加大院领导对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的重视与支持,开发院领导思路,从而建立一整套符合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管理机制,比如给理予人决员策的支工持作与任资务金,投维入护,数完据善库数的据真准实备性工与作完,整增性加[1]医。把疗设健备全管管理机制作为有效开展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的措施之一,努力达成医院的持续发展。
随着信息化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日常工作也发生了相应改变,自动化管理已成为改善各个领域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部分医院虽然重视医疗设备的信息化建设,但由各科室的独立性以及管理内容的差异,在短时间内并不会有较大改善。要想实现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有效应用,加强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步骤。为此,在面临信息化建设不到位的情况时,院方应积极做出解决措施。例如,院方可以加大管理力度,明确管理目标,规定科室在进行设备维修或采购材料申请时必须在网上进行出入库登记,否则账单不符合月终结算,直接影响科室绩效[2]。信息化能否得到建设与发展,是促进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关键。
在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以往的临床工作习惯被改变,面对新型医疗设备时,许多相关专业的工作人员会因认知的局限性以及技能方面的欠缺而造成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工作效率较低的结果。因此院方在招聘工作人员时,应将能否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与相关专业技能顺利完成医疗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作为招聘重点。为此,院方可以通过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的方式提升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效率。例如,院方对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与检测,提高其对新型设备的操作水平,同时培养管理人员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创新思维,对于那些工作态度不认真,对待工作不积极的管理人员,要给予一定的惩戒,减少在其职不谋其位的状况。医疗设备管理者通过专业技能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
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作为新的管理领域,管理机制还需经受实践应用的检验,所以,只有积极探索并不断完善医疗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真正提升设备的管理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