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梦卿,王晓波
(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北京 100011)
自2016年3月份取得基础电信运营商牌照后,海事卫星运营服务商正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商的行业,面临着更为剧烈的市场竞争和更多元化的用户需求,想要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赢得品牌和信任,在确保产品质量之外,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市场信息,深入系统地开展海事卫星业务数据分析工作,是企业决策成功的重要保障。海事卫星通信数据是海事卫星运营服务商的核心信息资产,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基于数据仓库技术的BI 应用以企业中的数据仓库为基础、经由在线分析处理、数据挖掘等工具将客户关系管理等业务系统有机结合起来,打破"信息孤岛"的限制,帮助企业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转化为有效支持企业决策的知识,使得宝贵的历史数据变成了知识的"源泉",为决策层提供一个方便的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是行业业务信息化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研究并建设基于海事卫星业务的数据分析BI 系统对于提高海事卫星运营商市场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数据分析BI 系统是以业务运营支撑系统中其他系统的数据为基础,构建统一的企业级数据仓库。利用先进的OLAP 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帮助企业的经营决策层了解企业经营的现状,发现企业运营的优势和劣势,预测未来趋势;帮助细分市场和客户,指导营销、客服部门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和高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对决策的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深受用户的青睐。
与一般的业务系统不同,BI 系统需要公司决策层的全力支持,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基于当前海事卫星业务的发展现状,在数据仓库的建设过程中应该从整体上规划,分布实施,先从数据集市建设开始,通过业务需求来驱动整体建设过程。BI系统的建设不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资金状况稳步向前推进。
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海事卫星业务系统持续性进行优化和升级,新的数据源不断涌现,各种应用所产生的数据大量增长,海事卫星运营商掌握丰富的海事卫星用户信息、海事卫星通信语音数据、流量数据和位置数据,数据的海量性、多元性和实时性使其具有经营大数据的先天优势,大数据支撑能力建设是“大数据、超细分、微经营、精服务”营销战略的必然选择。建设面向大数据的数据分析BI 系统有助于电信运营商向信息服务模式转型,当前各电信企业纷纷建立了BI 系统进行业务运营监控和客户关系管理,以实现客户挽留营销和收入增长。数据分析BI 系统主要应用于以下业务场景:
从客户获取—客户提升—客户成熟—客户衰退—客户离网整个过程的特点分析监控,给公司管理和风险控制提供有效保障。
依据目前互联网“接入、汇聚、核心、出口”四个层次的网络结构,将互联网分为四大部分:业务、省级资源、网内他省、网外;依据上述互联网流量流向脉络,指引互联网网络规划、网络流量结构调整、链路网间流量分流、链路扩容等。
终端本身的差异会导致通信基础业务的用户感知的劣化,但从传统的业务指标分析很难主动发现问题,依托集中化性能管理系统建立终端维度的通信基础业务指标分析体系,建立基础通信业务的用户量、业务量、业务质量三维一体的算法模型,挖掘终端与网络兼容性的隐患,提升客户端到端的业务感知。
自国内商业智能发展以来,就系统结构方面已经历了多次优化性的变革,经过研究和分析,考虑海事卫星通信业务特点,将数据分析BI 系统划分为以下四层结构:数据获取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应用层和数据访问层。
(1)数据获取层
数据获取层完成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海事卫星BI 系统从BOSS、CRM、网厅等源系统中将相关业务数据经过抽取、清洗、转换、整理并加载到数据仓库。
(2)数据存储层
数据存储层将海事卫星数据仓库中的标准化数据和元数据进行集中存储与管理,并可根据需求建立面向部门和主题的数据集市。
(3)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是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的过程。在应用层里主要包括数据的展示,结果分析和性能分析等过程。
(4)访问层
访问层面向各类业务运营人员提供对BI 数据分析系统的访问,由用户统一访问平台和各类特定访问工具两部分构成。
有限的市场及客户资源导致了电信运营服务商之间愈演愈烈的市场竞争,在此背景下,BI 商务智能系统作为将原始数据变为决策信息的一种解决方案,帮助电信企业积累数据资产,并基于这之上作出有事实依据的商业决策,决定面向目标的各种活动。在集团公司事业日益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需要不断的完善需求,优化系统,通过数据的深入分析和在各业务领域的深入应用,驱动企业的业务发展和战略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