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依玲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对于毕业生,高等学校要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此举旨在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促进毕业生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质量不断提高。本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为背景,探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途径,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伴随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连年增长,据教育部统计,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820万人,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且严峻的形势。党和国家为了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多渠道就业创业。但就目前而言,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招聘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命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以适应社会需求,是高校刻不容缓的责任。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升级是国家高等教育的战略部署,其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社会对培养单位的评价。而受门第偏见的影响,在求职时来自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容易受到招聘单位歧视,因此,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1.1 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为主线,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课程设置通常有较多的实践操作教学环节,在校内也有多样化的实践比赛和实践场地。同时,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往往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锻炼,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机会积累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实践动手能力在毕业生正式踏上工作岗位以后,可以迅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根据用人单位对学校2017届毕业生的反馈情况,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表现满意度达92.3%,满意度较高,用人单位普遍表示学校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能够较快适应工作岗位。
2.1.2 专业特色较为显著
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围绕某个特定行业进行专业设置,如教育行业、旅游行业、传媒行业等,形成了学校较为显著的专业特色,由于该行业在所处地域具备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人才的吸纳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毕业生的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通过专业培养后的毕业生专业技术技能与行业需要也能够较高程度接轨。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2018年1月四川旅游学院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成立,这是目前希尔顿集团大中华区与国内高校合作建立的唯一一所希尔顿酒店管理学院,学院依托学校传统优势并充分利用希尔顿集团资源,校企共同设计实施国际化的酒店管理教学与管理体系,建设高标准、国际化、多层次、全方位合作的国际酒店管理学院,最终培养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酒店商业管理领导人才。
2.1.3 职业期待较为准确
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高考成绩并不是最优秀的,但正因为如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相对更务实,不好高骛远,他们的职业期待和自我评估较为准确,愿意从基层做起,从小事做起。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学校委托第三方针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并发布《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学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7.50%,2017届专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2.27%,可见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职业期待。
2.2.1 就业择业观念不够成熟
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念在求职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大部分毕业生都能够感受到就业形势的严峻和求职过程的压力,但还是存在就业择业观念不能完全跟上就业形势,某些想法脱离实际的现象。[1]如对薪酬待遇、工作环境的期望过高,不愿意到农村郊县和艰苦地区工作等。同时很多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对就业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到大四才开始认真考虑就业问题,而没有从进校开始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规划,积累就业竞争的砝码。
2.2.2 知识能力储备不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生源本身的学习能力也有待加强,这使得学生在毕业时的专业知识整体把握能力和融会贯通能力不足,不能完全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也相对较弱,给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造成了一定阻碍。例如,一些学校致力于发展国际化办学,有众多长期合作的海外项目管理公司和海外实习就业项目,但很多学生由于自身英语能力未达到要求,而无法实现海外实习就业。
2.2.3 创新研究能力相对薄弱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实际上就是创新。[2]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目前普遍缺乏推崇创新的意识,对创新创业的理解流于传统创业,创新积极性不够,缺少敏锐的感知力和想象力,难以形成专业领域的新思维、新观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想法、发明新技术的创新研究能力存在不足。
2.3.1 服务地方经济
毕业生服务地方是校、地、生三方共同的需求,一般来说,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学校所在省市,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人力支持和智力支撑,是对当地集聚人才的直接贡献。高校的毕业生在本地就业的比例越高,对所在地区的贡献就越大。同时,学校容易及时掌握地方市场在不同环境下对人才的不同需求,从而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相应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保障毕业生顺利就业。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根据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在全国356所公布了本科生本地就业率的高校中,四川旅游学院成为西部地区唯一一所本科生本地就业率全国10强高校,本科生本地就业率为93.32%,位列本科生本地就业率全国第7。而据统计,应用型本科院校2017届毕业生平均本地就业率超60%,为所在地人力资源层次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2.3.2 用人需求集中
由于产业集群在一定范围内人才吸纳力度较大,用人需求较为集中,部分依托于产业集群建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坚持以服务产业集群内企业发展为办学原则,在密切联系产业内用人单位、了解企业实际用人需求的基础上,大力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样既解决了用人单位集中的用人需求,又解决了服务于产业集群的高校就业难题。以四川旅游学院为例,学校长期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吸纳实力雄厚、口碑良好、合作密切的优质企业作为就业实习基地,目前在国内拥有较为固定的优质就业实习基地79家,主要分布在渤海湾、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区及海南省等经济发达城市或专业特色区域。与深圳面点王饮食连锁有限公司长达20年的精诚合作便是其中的典范,20年来上千名学生在企业通过较为系统的实践学习,完成了从在校学生到合格员工的转变,目前197名毕业生已成为该集团高管。
2.3.3 创业环境良好
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以四川省为例,根据《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创业扶持对象覆盖省内全日制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处于登记失业状态的全日制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的可享受创业培训补贴;对大学生创业实体和创业项目给予1万元补贴;进入前期孵化的省级及以上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可享受5~20万元补助;毕业生创业可申请一定额度一定期限的创业担保贷款并由政府设立担保基金提供担保;创业大学生可申请一定额度一定期限的免息、免担保青年创业基金贷款并配备导师“一对一”帮扶;大学生创业实体吸纳就业并按规定缴纳社保可申请一次性奖励;对符合条件的大学生自主创业者提供一定程度的税费减免等等。这些政策的实施为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技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
2.4.1 宏观经济状况的影响
经济发展状况是人力资源配置的重要影响因素,影响着人力资源的需求结构、需求水平和需求数量,而人力资源配置又直接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2018年上半年,在对内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对外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下,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保持了基本平稳;但由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和近期需求面出现的一些新变化,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数量预期将会受到一定影响。
2.4.2 就业渠道未全面打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越来越多样化,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在求职中的就业渠道并未全面打通。在考虑考研、出国深造时由于自身条件和学校实力的影响会受到一定限制,科研助理、国际组织实习任职等就业渠道也主要面向研究型高校,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开放的机会较少。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毕业去向仍以签订就业协议、签订劳动合同的单位就业为主流。
2.4.3 学校知名度和认同度有待提升
绝大部分知名高校由于历史积淀深厚,师资力量雄厚,定位为研究型高校;而大部分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历史相对较短,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全国知名度较低。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存在心理误区,例如过分重视学校知名度,过分重视学历文凭,过分重视“985”“211”高校背景等,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求职者水平与岗位的不相适应,同时也导致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企业认同度偏低。
3.1.1 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
应用型本科院校应高度重视毕业生的思想工作,完善就业指导体系,加强相关师资建设,从就业政策的理解、人才市场的了解、求职流程的把握、应对压力的疏导、面试礼仪的指导等方面入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和科学合理的求职目标,发挥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具体来说,一方面应减少就业盲目心态,排除各种不切实际的理想,树立先就业后择业,服务基层的意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经验。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为导向,拓宽思路,多渠道求职,通过网络资源、人才市场等途径主动推销自己。
学校还要对学生贯彻职业生涯规划的全过程教育,在学生大一进校时,就通过新生心理普查、职业生涯规划入门讲座等形式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初识教育,一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大学的意义、任务和方向,二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优势劣势、性格特点、专业特长,三是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重要意义和实现途径。在整个大学期间,积极举办校内校企交流、校外走访实践等形式的活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加深学生对专业相关方向的了解,进而明确职业发展目标,为毕业时顺利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3.1.2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素质
在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念的基础上,应用型本科院校需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根据自己的特点特长有针对性地培养专业能力,拓宽专业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强化学生的英语、计算机等通用技能,例如对于有出国留学、出国就业意向但英语基本功不扎实的同学应组织专业教师开设特训班进行强化训练。同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学生非专业素质的培养力度,例如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社团和学生组织,利用寒暑假和节假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综合能力素质,而这也是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所重视的。
3.1.3 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
从课程建设上,创新教学方法,在教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教学重点转移到学生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在课堂中采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模拟现场、角色扮演、翻转课堂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感知力和想象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课外,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各种创业大赛平台,如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等,锻炼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能力;借助校内以学生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园、创业沙龙,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的浓厚氛围,实现创新创业训练的过程化管理。
3.2.1 把握市场动态,强化学校特色
目前毕业生的同质化是造成就业结构性矛盾的原因之一,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领域应与其他院校有所区别,形成独特的差异化核心竞争力。学校的发展不应盲目定位于规模的发展,在规模达到一定程度的基础上,应更加重视形成符合市场需求和市场发展趋势的就业优势,构建契合未来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专业集合群。
为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建立与市场动态紧密联系的专业设置新机制,坚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推进实践教学改革,加强特色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对不同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只有不断强化学校特色,才能使毕业生形成独具特色的就业竞争力。[3]
3.2.2 采取多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
毕业生的优质就业离不开政府提供多样化的政策支持,应用型本科院校应与当地政府加强联系,广泛收集就业信息,联络当地优质用人单位,拓展高质量就业市场,为毕业生提供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就业平台。采取积极手段鼓励毕业生服务基层、自主创业,并为这部分同学提供更多的就业帮助和信息服务。
3.2.3 建立就业网络,扩大影响范围
基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目前知名度和认同度较低的现状,学校应在有效利用当地资源的基础上,与省外用人单位进行密切联系,建立就业单位网络,从而扩大学校影响范围。向优质企业积极推荐满足其需求的毕业生,在校内及时公布招聘信息,主动进行就业情况跟踪回访,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发挥用人单位与高校毕业生间的桥梁作用,建立学校的品牌效应。
提升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任重道远,文章通过深入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的就业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面临的不同机遇和挑战,得出提升内在要素,克服自身劣势;合理趋利避害,战胜无形挑战的提升途径和6点具体建议。政、企、校、生应共同助推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让毕业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实现高就业率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