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别昊
释义:转,运也,转移。此处指眼镜产业从一地转往另一地或从一种状态转移到另一种状态。
热点回顾:
◆ 2018年5月,香港雅视光学集团和韩国V牌相继签约入驻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其工厂占地均达150亩以上,龙头企业的迁入标志着余江眼镜产业园区已日趋成熟。
◆ 2018年11月,中国(重庆)眼镜产业园于顺利通过1~6栋楼的验收,并签约入驻睿盟光学、意匠光学等20余家企业。
此外,河南宝视达眼镜(连锁)中部国际视光产业园招商工作稳步推进中,中国西部(苍溪)眼镜产业园引进首家台资企业——四川康明宝岛视控公司。而奉节县移民生态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谢云凯表示:“要坚持以工业园区为核心,重点培育壮大特色农产品加工和眼镜两大主导产业。”
眼镜产业由沿海向内地转移这一话题经历了近几年的发酵之后,在2018年再次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新兴眼镜产业园区频频传来捷报,不断接纳新企业的入驻,但整体生产环境尚未形成气候;另一方面,温州、丹阳、深圳等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多数眼镜制造企业虽遭遇招工难、用地成本增加等困境,却仍旧按兵不动。此外,贵阳空港产业园、广西玉林玉东高新区等园区亦对发展眼镜产业表现出浓厚兴趣,眼镜产业成为内地产业园争相抢夺的“香饽饽”。事实上,在人力成本差异日渐缩小的当下,内地能否实现眼镜产业的成功转移成为了去年行业的热门讨论话题之一。
内地眼镜产业园究竟面临哪些难题?
首先,由于眼镜产业常常被误解为生产简单的暴利行业,殊不知其发展有着十分复杂的配套关联度。一方面,出于生产成本的考虑,生产企业希望产区能够拥有成熟的配套服务后再入驻;另一方面,相关配套服务若无足够的订单量往往也难以形成规模。这使得内地发展眼镜产业陷入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困境之中。
其次,地方营商环境的持续性成为眼镜企业搬迁的重要考量因素。眼镜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多年的坚持与努力,当下所制定的相关优惠政策能否兑现,地方政府是否会专注眼镜产业的发展等让企业经营者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最后则是出于经营成本的考量。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与内地的经营成本差约10%~20%,但企业转移所需费用与成本差会之间会在短期内造成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当大规模企业向内地转移之后,人力资源是否充足、人力成本优势是否会丧失等问题亦成为企业经营者考虑的因素。
对此,鹰潭(余江)眼镜产业园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内地眼镜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龙头企业的带动,而且地方政府一定要给予企业经营者足够的信心。同时,随着沿海地区生活成本的增加,工人回流的现象逐渐兴起,内地在用工方面仍拥有较大优势。
那么,内地发展眼镜产业是否有希望?从目前已经转移的眼镜企业来看,能够实现转移的企业几乎都对未来的发展都有着长远规划,其中中小型企业在转移时大多会比较各地产业园的土地、厂房及税收等相关优惠政策,而大型企业则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战略性的考量。此外,对于具有眼镜文化特色的区域来讲,让企业经营者和在外务工人员回到自己的家乡亦拥有着足够的吸引力。同时,对于长期在沿海地区经营的企业来说,向内地转移亦是使企业脱胎换骨的一次新机遇。
随着沿海地区的土地和用工成本的增加以及发展方向的调整,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迁往内地或将成为一种趋势。然而,眼镜产业的转移却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远的思虑与考量。新兴产业园区虽未成熟,但也具备优势,只有当地方政府与眼镜企业双方抱着彼此信任、共谋发展的理念进行合作,眼镜产业的转移才能从可能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