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红梅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医院超声科,北京 102400)
卵巢囊肿是常见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多见于育龄期女性。发生于胎儿期的卵巢囊肿较少见,胎儿卵巢囊肿多数是来自生发上皮或卵泡上皮的良性肿物,95%为单侧[1],囊肿类型主要是卵巢滤泡囊肿。随着产前超声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胎儿期卵巢囊肿的检出率明显上升。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8例胎儿卵巢囊肿的声像图特征及预后转归,旨在建立准确、简便的胎儿卵巢囊肿的诊断思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孕妇及家属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产前诊断咨询,避免或减少盲目引产。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3月至2018年2月我院常规产前超声怀疑胎儿卵巢囊肿的孕妇18例,均为单胎妊娠,年龄21~36岁,平均27.9岁;孕次1~5次,产次1~2次。首次检出孕周24~36周,平均孕周33+1周。18例胎儿中16例为自然受孕,2例采用辅助生殖技术,3例于早孕期因阴道出血行保胎治疗。18例孕妇均无妊娠期合并症。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GE E8、GE E10及Philips 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6.0 MHz。孕妇取仰卧位,经腹行胎儿常规超声检查,首先测量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及股骨长等各项生物指标,观察胎盘,羊水及脐带情况。其次顺序扫查胎儿头颅、颜面部、脊柱、胸腹腔器官及肢体等。当发现或可疑胎儿盆腹腔囊肿时,须多切面、多角度及多体位扫查,观察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回声特征及血流信号等,排除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来源的囊性病变,结合胎儿性别,从而考虑卵巢囊肿的诊断。
18例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左侧10例,右侧8例。单纯型囊肿14例,超声表现为胎儿膀胱上方偏一侧的囊性肿物,囊肿直径1.2~5.3 cm,类圆形,壁薄光滑,内无回声(图 1,2);复杂型囊肿 4例,大小3.3~6.5 cm,囊壁厚,囊内透声差,2例可见点状回声沉积于囊内后壁(图3),2例可见少量分隔。17例为单一病变,1例合并永存左上腔静脉;引产1例,病理诊断为单纯浆液性囊腺瘤。继续妊娠至分娩17例,继续妊娠者每2~3周复查超声,观察囊肿变化;出生后2例实施手术,其中1例病理为单纯卵巢囊肿,1例卵巢囊肿扭转合并囊内出血。15例采取超声监测观察方法,3例孕晚期消失,12例于生后6周、12周、6个月、1岁复查超声,囊肿均逐渐缩小至消失(图 2)。
3.1 胎儿卵巢囊肿的病因与病理 胎儿卵巢囊肿仅发生在女性胎儿,绝大多数为卵泡囊肿[2]。具体病因不明,大多数学者[3-4]认为是由于母体雌激素、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胎儿促性腺激素的过度刺激,促进卵泡发育、增大,从而使胎儿卵巢出现生理性囊肿。1991年就有关于胎儿卵巢囊肿的报道[3]。母亲患子痫、糖尿病、多胎妊娠及妊娠并发同种免疫反应时,胎盘产生大量HCG,胎盘激素分泌失调也可导致卵巢囊肿的发生[4]。胎儿出生后,脱离母体高雌激素、胎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环境及刺激,囊肿将逐渐缩小以致经腹超声难以发现。本组12例出生后定期监测,其卵巢囊肿均逐渐缩小至消失。
3.2 胎儿卵巢囊肿的超声表现
3.2.1 超声分型 根据超声下囊肿回声特征及囊肿大小,囊肿可分为单纯型囊肿和复杂型囊肿。单纯型囊肿超声特点表现为位于腹腔内的单个无回声团,直径>20 mm,伴壁薄,光滑,囊肿可随母体的体位改变而改变[5]。复杂型囊肿表现为囊肿壁厚,囊内透声差,并含有子囊、沉渣、分隔等,常合并囊内出血[6]。单纯型囊肿在某种情况下可转变为复杂型囊肿,如位置改变、体积增大,继发囊内出血或囊肿扭转时,囊肿的回声增多,从而由单纯型发展为复杂型。本组1例孕34周首次发现时囊肿位于膀胱左侧,39周复查时囊肿移至膀胱右侧,同时囊内出现点状沉渣,呈复杂型囊肿表现,排除前次超声误诊的可能,考虑囊肿存在扭转可能。出生后1 d患儿复查超声,囊肿持续存在,位于右卵巢,为复杂型囊肿。手术结果为卵巢囊肿扭转合并囊内出血。
3.2.2 合并症与并发症 胎儿盆腔囊肿极少合并其他系统异常[7]。本组1例合并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属2种不同胚胎发育及无明显相关疾病谱的偶发病例,缺乏大数据的诊断支持。胎儿卵巢囊肿的主要并发症是囊肿蒂扭转和囊内出血。卵巢囊肿内出血通常与卵巢扭转有关,卵巢扭转时胎儿可出现心动过速,可能是由于腹膜受刺激引起的[8]。卵巢扭转是胎儿卵巢囊肿最严重的并发症,通常需在出生后切除卵巢[9]。超声能发现囊肿扭转的主要征象是囊肿位置的改变,如位于膀胱左侧的囊肿,超声若发现其移至膀胱右侧,应警惕扭转的发生,如同时发现囊肿内部回声增多、由单纯无回声变为有回声、可见沉积物时,更应警惕囊肿扭转并囊内出血的可能。本组出生后术中1例即为此种表现。
3.3 鉴别诊断
3.3.1 肠重复畸形 肠重复畸形分为囊肿型与管状型,胎儿卵巢囊肿主要与发生于下腹的囊肿型肠重复畸形鉴别,两者均可表现为腹腔内的无回声结构;但肠重复畸形囊壁较厚,高频探头仔细观察可发现肌层结构,类似于消化道壁的结构,而卵巢囊肿多数囊壁较薄,无肌层结构,此为两者的鉴别要点。
3.3.2 淋巴管囊肿 淋巴管囊肿是因淋巴系统发育异常,表现为淋巴管囊性扩张,发生于小肠系膜的称肠系膜囊肿,发生于大网膜的称大网膜囊肿;两者均表现为腹腔内的多房囊性包块,与部分卵巢囊肿复杂型类似。但淋巴管囊肿主要位于肠管前方或肠管间,边界多不清晰,形态不规则,张力可高可低,而胎儿期卵巢囊肿多数囊壁薄,边界清楚,呈圆形或类圆形,张力较高。
3.3.3 肾囊肿 位于肾下极突出于肾实质表面的囊肿需与卵巢囊肿鉴别,两者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无回声区,但肾囊肿位置相对较高,其包膜与肾被膜相延续,不会因肠管蠕动而发生轻微的位置变化。
3.3.4 脐尿管囊肿 脐尿管囊肿男性多见,囊肿位于脐下正中腹壁深处,介于腹横筋膜与腹膜之间,表现为腹壁内的囊性包块,而卵巢囊肿位于腹腔内,两者位置不同。
图1 女,34岁,孕33周,胎儿囊肿位于膀胱左侧(BL,膀胱;Cy,囊肿) 图2 女,36岁 图2a 孕34周发现胎儿右卵巢囊肿,直径约4.3 cm,位于右肾前下方(R-K,右肾;Cy,囊肿) 图2b 出生后3个月右卵巢囊肿直径约0.9 cm(R-OV,右卵巢;Cy,囊肿) 图3 女,27岁 图3a 孕34周,胎儿卵巢囊肿位于膀胱左侧 图3b 孕39周,胎儿卵巢囊肿位于膀胱右侧,内见沉渣 图3c 出生后1 d,囊肿位于膀胱右侧,内见沉渣(Cy,囊肿;SP,脊柱)
3.3.5 充盈的膀胱 胎儿膀胱为位于盆腔中央的液性无回声区,纵切面似芒果状,横切面似圆形,其大小可因周期性充盈与排尿而变化,彩色多普勒可见2条脐动脉沿膀胱两侧走行;而卵巢囊肿为胎儿下腹部偏左或偏右的圆形无回声区,多位于膀胱两侧,动态观察时位置可稍有改变,但大小无周期性变化。
3.4 转归与预后 胎儿卵巢囊肿多为一过性囊肿,多数在孕晚期或出生后1岁自行消退。处理仍存在争议,目前普遍认同的方案:①定期复查监测;②宫内穿刺吸引;③新生儿期手术[10]。本组15例采取定期复查监测的方法,发现囊肿均在孕晚期出生前或生后1岁体积逐渐变小至消退。选择手术的指征:①囊肿体积巨大;②复杂型囊肿;③囊肿不消退;④无法排除卵巢畸胎瘤者[11]。本组1例手术患儿结果为卵巢囊肿扭转合并囊内出血,因此对于复杂型囊肿出生后应积极处理,减少因囊肿扭转导致卵巢坏死,对患儿造成不可逆的身心伤害。
总之,超声发现女性胎儿下腹部存在囊性包块,排除消化系统及泌尿系统来源后,动态监测囊肿体积变化可考虑胎儿卵巢囊肿的诊断。超声因其安全、简便、准确性高等优点,可作为胎儿卵巢囊肿产前发现及产后追踪观察的首选检查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