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江南
[摘 要] 新课改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促使中职教育不断深化改革。中职模具专业教学,应该结合模具制造业发展情况,合理改进与调整,提高本专业学生竞争力,进而提高就业率,促进中职教育健康发展。针对中职模具教学现状进行简单分析,对新型教学模式重要性进行简单介绍,最后提出几点教学模式改进建议。
[关键词] 中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属于重点专业,该学科对学生实践能力与操作能力有着较高要求。基于中职院校“将能力作为根本,将就业作为导向,将服务作为宗旨”的办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对理论知识讲解加以重视,同时需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性,提高学生操作水平。
一、中职模具教学现状
(一)模具专业所面临的问题
1.设备停置
学校采购大量设备,然而由于中职院校无法将理论课与实训课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学时间长,忽略了实训教学,致使教学设备停置。
2.学生基础薄弱
中职学生年龄较小,缺少理论基础,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动力,同时未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3.师资力量不足
本科教师基于高校教育水平,有着良好的理论基础,然而实操经验不足;专科教师虽然有着较高的实训水平,但是中职院校对其理论教学存在质疑。中职院校无法将两股力量进行有机结合,导致理论教学与实操教学存在脱节现象。
(二)传统教学模式影响
在中职院校中,一些院校设立模具专业主要受模具行业良好的发展前景所影响,尤其在2005~2009年,各地中职院校相继设立模具专业,然而当时模具教学体系并不完善,师资力量并不充足,一些教师属于转岗任教,其并未经系统、专业的模具知识培训,只是短期培训之后开始任教。另外,安排课程的教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一般由基础课教师负责排课,其对课程特点不够了解,为提高排课效率,基本上将两节课作为一个单位开展排课工作。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的联系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现象,对教学效果造成严重影响,使学生无法进行系统学习。
基于这些现状,模具专业主要存在对学生能力培养不够重视、教学设备浪费、师资力量浪费等问题,教学活动无法与学生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学习兴趣较低,致使模具专业处于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分开的模式中。
二、新型教学模式重要性
结合中职教学特点,科學制定教学模式。可以制定任务引领教学模式,形成分层化教学以及模块化教学等模式,在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健全课程机制,将自身办学特色体现出来,在一些中职院校中,模具专业已经发展成为品牌专业,并且师资队伍已经具备一定规模,其课程体系建设已经开始与社会需求、企业需求等积极靠拢,将教学目标设定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提高教学课时合理性,保证学生职业能力得到有效强化。
解决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脱节问题。此种脱节问题较为严重,以模具专业角度分析,学生参与模具装配与模具加工实训课程时,根据理论教师设计的方案,以当前的教材投入与设备投入,基本上无法顺利开展加工作业,实际加工与理论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应该避免由于此种差异所造成的教学脱节问题,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热情。需要通过优化教学模式,实现统一化教学目标。
将教学首要目标设定为学生素质教育,中职院校需要提高学生职业技能与竞争力,在社会发展中,对机械加工以及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应该通过科学的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三、模具专业教学模式开展策略
(一)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传统课程安排较为简单,基本上为基础课程,为对专业特点进行有效突出,应充分认识到理工类专业特点,对一些文科类基础课程应适当减少。开展专业教学前,首先需要帮助学生设计职业规划,使其能将自身管理、生涯计划与发展进行有机结合,主要培养学生就业能力、基本素质以及专业素质等。
1.基础模块
该模块是模具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刀具、材料、UG软件与Pro/e软件应用、CAD绘图等课程,在此模块中,应将软件课程有机结合为软件设计课程。另外,需要进行模具工业课程,与企业相结合,该课程内容涵盖冷冲模具应用以及模具标准件等。
2.实训模块
当前,模具专业实训课程一般涵盖数控中级、钳工以及铣工等实训内容,实训课程较为丰富,然而模具制造实践训练略显不足,课程设置不够系统,需要进行优化,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二)加强项目化教学
在模具专业领域快速发展过程中,加工方法出现较大变化,然而车加工方法在教学中仍然有着重要作用,无论模具专业如何发展,均需要手动加工。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一道理,以提高学生积极性,一些学生认为,当前模具加工已经得到飞速发展,进行手工操作学习会与时代脱轨,教师需要纠正学生错误的观念,使其认识到车加工在模具专业中的重要作用。另外,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加以改进,课堂教学属于一门科学,同时也属于一门艺术。教师应积极了解学生情况,并结合车工特点,合理确定教学方法,使学生技能得到有效提升。通过项目驱动与任务引入模式,能有效提高车工教学效率,比如,在开展模具车加工教学时,可以将5人分为一组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先行讨论加工流程,之后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加工方法,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自身问题,使其印象得到强化。基于前期加工手段,组织学生开展实操训练,在具体加工时,教师可以通过答疑与询问等方式,提高学生主体地位,并重视探究式学习方式,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在学生完成车加工之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与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与优点,对学生车加工实操训练进行综合打分。另外,可以将相关企业零件作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使其可以结合案例展开训练与学习,进而将其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与具体应用环境进行结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氛围
课堂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有着重要地位。然而传统教学形式与学生发展存在严重不符,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新方法与新观念,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教师应竭尽所能提高课堂气氛,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进而提高学生车加工学习兴趣。车加工其本身非常枯燥,教师可以轻松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然而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尤其对中职学生,其在初次接触该课程时,对车床组成部件功能、含义以及主轴箱等无法进行有效理解。若是采用传统教学形式,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氛围。
教师可以将车床主要零部件设计成立体动画,逐一为学生讲解,加深学生对车床的理解,将枯燥的课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比喻,将生活事例引入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结合的模式,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轻松,有效提升学生兴趣,促进教学效果。
(四)注重实践性教学,强化实践实习基地建设
对于模具专业,在实践性和逻辑性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在模具教学中,实践性教学的作用非常重要。基于学生实习机会少与模具专业在人才方面的要求等,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时,需要将该教学模式的效能充分发挥出来,强化实训基地建设,优化教学设备,为学生建立现代化教学实验室,给学生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另外,结合模具专业学生就业状况,中职院校应该积极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寻找实习机会,使学生对本专业情况有所认知,进而提高其学习动力,不断巩固所学知识。
比如,在进行“塑料模具设计制造”教学时,教师应该结合塑料模具和模具基本概念展开教学,可以利用实物教具为学生讲解。在模具发展史、塑料性能以及塑料成型方法等方面,教師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进行直观展示,使学生能充分理解相关知识。在塑料用途、塑料成型收缩、成型收缩原因等方面,教师可以设置实训周,借助工程提供的模具,让学生动手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模具专业自信心,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还可有效调动学生主观性与主动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五)建设多元化教师队伍
为满足当前模具专业教学要求,应该结合模具专业特点,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在教学中,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只需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即可,因此,需要教师不断学习现代化教学理论与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不仅可以开展理论教学,还可以进行实训教学。双师型教师主要优势就是,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合理为学生设计实训任务,同时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科学制定实训方案,摆脱传统教学束缚,提高教学灵活性。同时,中职院校应该积极聘请实干型教师,比如,企业工程师等,外出教师应该积极与企业进行联系,为学生提供工厂参观机会,让学生感受本专业实际作业情况,促进其知识吸收与理解。
在新教学模式中,给教师带来一定挑战,要求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实操技能熟练,同时需要对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教师应该积极下企业学习、参加培训,以丰富自身知识,成为加工型教师、设计型教师。
综上所述,在模具专业教学改革中,需要中职院校全体上下的共同努力。结合模具专业所面临的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等现状,借助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加强项目化教学、注重实践性教学、建设多元化教师队伍等策略,提高教学有效性,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谢玉宝.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8(8):227-228.
[2]刘瑞娟.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厂中校”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模具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6(39):99-100.
[3]柯文场,刘海燕.中职学校模具专业综合实训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2017,458(32):101-103.
[4]马小伟.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多元化教学模式构建研究[J].科技,2016,14(36):169-170.
[作者单位]
广东省清远市职业技术学校
(编辑:赵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