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芬 陈虹宇
[摘 要]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容忽视,通过分析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以及当前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结合本学院专业特色,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策略,旨在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活力,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 高职;创新创业;改革
一、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意义
(一)紧跟社会发展脚步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人才,国内外无论任何高校都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教育,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職院校更应该积极转变人才培养方式,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以及能力,这样才能紧跟社会发展脚步,实现人才强国。
(二)缓解 “就业难”困境
高职院校旨在保障学生高效就业,然而在当今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难”的困境。因此,高职院校应该结合高职学生专业特色,不拘泥于学习专业知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校企合作教育相结合,创新高职育人模式,从而帮助缓解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困境。
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创新创业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项教学任务,但高职学生总会陷入误区。一是学生对创新创业的概念并不理解,觉得自己既不会创新也不会创业;二是觉得只要学好专业知识即可,对创新创业抱着事不关己的态度;三是对于创新创业比赛,高职学生参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有些报名比赛的学生认为参加了比赛就是创新创业。
(二)创新创业教育过于片面
在高职院校中,大多都是教师进行课堂教育,学生只将创新创业简单地理解为一门课程。此外,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也缺乏科学合理地指导,以为创新创业仅仅就是开公司或开店,既不做市场调研也不会写创业计划书,盲目去创业,项目一旦遇上困难,便立刻放弃。
(三)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高职院校大多都是通过“专带兼”的形式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非专职教师,所以对课程的理解和把握不够深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很好地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进步。此外,创新创业相关课程的专职老师数量稀少,精力和时间有限,无法契合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
(四)双创基地不够成熟
为了培养具备双创能力的高校学生,各高职院校都配置了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或实践基地。但是无论从数量或质量上都有很大的不足。从数量上,高职设置的实训孵化基地数量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实践需求。从质量上,实训孵化基地没有合理使用,甚至只是摆设;而且入驻的创业团队以盈利为目的,并没有起到孵化作用。
三、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一)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合理引导科学指导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应重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培养的重要性,思想跟不上,行动自然跟不上。要想合理科学地引导学生强化创新创业意识,学院应该做到两点:1.调动学院辅导员的积极性,为学生精准详细地讲解大学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可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访谈、三进三知等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先“动起来”。2.可邀请创业成功的毕业生返校座谈,将创业经历讲给在校学生听,让学生的思维“跑起来”。
(二)强化师资建设,优化课程设置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应结合学院实际,采取“学校导师为主,企业导师为辅”的教育方针,学院应为学校导师提供培训机会,以保证教学能力和知识储备的进一步提升。学院应聘请技术过硬、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业导师辅助教学。课程设置应多元化,可开设GYB和SYB培训课程、思维导图、专利撰写等相关课程。
(三)加强校企合作,搭建有利平台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主要方向可总结为“物移云大智”,“物”即物联网,“移”即移动应用开发,“云”即云计算,“大”即大数据,“智”即人工智能。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创新创业就必须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学院应充分利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将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引进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将专业知识与企业实践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中打牢基础,在实践中创新创业,使有创新创业意识的学生“走出去”。
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每一所高校不可忽视的重任,创新是高职院校每位教师的责任,也是每位大学生应担负的时代重任。创业是保证多途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因此,高职院校应结合各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际,多方位支持,创新教育模式,帮助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新时代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宁.高职教育管理创新模式及应用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2).
[2]杨成林,邬静,王乃东,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突出问题与发展策略研究[J].大学教育,2019(10):180-182.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编辑:刘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