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千里
摘要:民航空管运行过程中,常见危险源种类多,且对民航飞行安全的影响严重。基于此,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民航空管运行中常见的危险源,强调了对危险源进行识别以及管理的重要性。重点根据危险源的危险程度,对其识别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方案,希望能够为民航飞行安全性的提升,以及安全管理效果的改善奠定基础。
关键词:民航空管;危险源;安全管理
前言:
民航空管中,危险源指可影响飞行安全、可造成负面损失的源头。近些年来,随着民航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乘客量显著增加。一旦遭遇危险源,乘客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均将受到威胁。导致各类风险发生的原因众多,为提高民航运行的安全性,以掌握危险源为基础,对其进行识别、应对以及管理是关键。可见,有必要对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与安全管理对策进行探究。
1民航空管运行中常见的危险源
以危险源的来源为原则进行划分,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危险源,共包括“技术危险源”、“自然危险源”、“经济危险源”三种。所谓技术危险源,指由技术故障所导致的危险,常见危险包括“燃油不足”、“水压异常”、“风压异常”、“硬件故障”等[1]。所谓自然危险源,指由自然及环境因素所诱发的危险,常见类型以“大雾”、“暴风雨”、“鸟群”为主。所谓经济危险源,指由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危险,如“材料成本提高”、“设备成本增加”等[2]。
2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与安全管理方案
2.1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识别
2.1.1技术危险源的识别
为对技术危险源进行识别,于民航运行前加强技术检查是关键。例如:技术人员可于民航起飞前,对燃油量进行检查,判断有无燃油量不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观察水压及风压有无异常。如发现异常,需及时处理,以减少技术风险的发生率。为避免民航因硬件故障而发生危险,技术人员应于每日飞行后,对飞行器的硬件进行检查,以及时发现危险。此外,技术人员同样需每月对飞行器進行全面的检修,最大程度预防技术风险。
2.1.2自然危险源的识别
为及时识别自然危险源,民航飞行前,有关人员应加强对自然风险的评估。例如:民航飞行前,有关人员可以以飞行的线路为基础,对沿线各地区的天气信息进行收集。如某地区存在大雾或暴风雨等现象,需考虑延迟起飞,以免对乘客的安全造成威胁。为达到上述目的,民航工作人员需与各地气象部门相互沟通,以第一时间掌握各地具体的天气信息,降低自然危险的发生率,提高民航工作人员及乘客的安全水平。
2.1.3经济危险源的识别
为预防经济风险,民航工作人员应通过市场调查等方式,对风险进行识别,进而及时采取措施予以应对。例如:有关人员应采用大数据技术,对各项材料以及设备的价格变动情况进行观察,于每年年末,对当前年份的各项成本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通过观察成本变化曲线的方式,预估未来的成本变化趋势,实现对空管运行中经济危险源的识别。采用上述方式识别经济风险,对风险预防方案的制定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2.2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安全管理
2.2.1管理流程的制定
制定规范的管理流程,是提高民航空管运行中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对此,建议民航将“PDCA管理模式”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持续性的提高管理模式的规范性。例如:民航可首先根据当前的常见危险源,制定安全管理计划,并对计划进行落实。计划落实期间,工作人员需每日一次对风险进行记录。一旦发现某一风险,则需及时分析其原因,并以原因为基础,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继而将其纳入至管理计划中,使安全管理计划得到充实,提高管理水平。
2.2.2安全风险的应对
民航应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计划,确保危险发生时,能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使损失得以减小。以技术危险源中的“硬件故障”为例,民航工作人员应加强与空中工作人员的联系。一旦发生“硬件故障”,空中工作人员需及时与地面工作人员沟通,后者则需加强对飞行器的监测,并指挥前者对风险进行处理,以确保乘客与工作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原则,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2.2.3信息系统的应用
为减少各类危险的发生率,民航领域应将信息系统应用到安全管理过程中,提高民航运行的安全性。例如:民航可建立“飞行器运行数据库”、“航空监察系统”,由工作人员以上述信息技术为基础,对民航的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当某飞行器发生事故后,工作人员需立即提取其运行所产生的数据信息,对事故发生时刻的信息进行观察,以及时明确危险发生的原因,为危险的预防提供参考。
2.2.4管理模式的革新
严格落实责任制,对管理模式进行革新,能够有效提高管理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例如:民航可根据危险源类型的不同,设置3名管理人员分别负责对其进行管理。而3名管理人员,则可根据导致危险发生的原因,对其余员工的职责进行划分。一旦发生每一风险,民航仅需根据危险的类型,便可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采用上述方法进行安全管理,对管理人员责任意识的增强,以及危险的减少,具有重要价值。
结论:
综上所述,及时识别民航空管运行中的危险源,加强安全管理,可有效明确危险的严重程度,进而及时对其进行预防,提高民航运行的安全性,且有助于提高我国民航领域的发展水平。对此,民航应在总结运行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提高安全管理技术水平,在此基础上,积极革新管理模式,加强对风险的预防及应对,全面提高民航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慧洁.民航空管安全保卫系统设计方案及风险防控设计[J].质量与认证,2018,10 (10):72-74.
[2]张晓燕,韩松臣,杨昌其.基于物元分析理论的空管安全风险模糊综合评价[J].交通信息与安全,2016,34 (04):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