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爱情教育

2019-02-12 08:47王晶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爱情

王晶

摘要: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爱情的,要对爱情形成正确的认识,需要进行后天的教育和引导。近年来,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的走进中职语文教材,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在进行爱情教育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语文教师以此为主要载体,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学生的人格成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关键词:爱情;爱情教育;语文教学

马克思主义认为,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它是男女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成熟阶段后的产物。

从年龄上看,中职学生已进入到性成熟阶段,出现对异性的爱慕之情是正常现象。但现实情况却是,很多学生得不到正确的爱情教育,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一谈到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则色变,认为这是一个过于敏感的话题,应尽量避免,或者是在问题发生后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予以干涉。但学生中的恋爱风气并没有因为我们避而不谈或奋力阻止而消失,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有“愈演愈烈”的态势。可见,以往教育过程中一味地堵或者回避的做法需要改进。

一、语文教学中进行爱情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自身发展

中职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对爱情问题感兴趣的时候,但同时他们的人生观、爱情观及价值观还没有成熟,而随着网络与媒体的不断发展,一些游戏、影视剧、广告等传递的有关爱情的信息已经超出了我们想象,形形色色的爱情观以不同的方式侵入了学生的大脑中。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很容易给学生造成困惑,甚至误入歧途。利用语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不仅是让学生懂得爱,而且能让他们在懂得爱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思想成熟的人。

2、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中职生毕业即会步入社会,他们对爱情不正确的认识可能会给社会带来不和谐因素。2017年统计数据显示,大陆的离婚率30年间涨了8倍,从年龄结构看,22-35岁人群已经成为离婚主力军。这一社会问题的出现,与教育的缺失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能够进行亲情教育、友情教育,唯独缺少爱情教育。所以,教育应该负起自己的职能,在学生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给予他们应有的指导。

3、有利于语文教师的工作开展

要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爱情教育,需要教师首先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在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组织各种教学活动。

二、依托语文教材进行爱情教育的优势

在大力提倡人文主义教育的今天,我们对学生的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如何做人。就语文学科来讲,我们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要以教材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而爱情是人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也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近年来,关于爱情题材的作品越来越多的走进中职语文教材,如诗词类的《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孔雀东南飞》、《鹊桥仙》、《关雎》、《静女》、《氓》等;小说戏剧类的《项链》、《雷雨》、《边城》、《荷花淀》、《林黛玉进贾府》、《永远的蝴蝶》等;还有直面爱情教育的记叙文《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等。

这些优秀的爱情题材作品在进行爱情教育方面有极大的优势,它往往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教师以此为主要载体,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可以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完善学生人格。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是爱情题材作品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当今的职专生来说,树立怎样的爱情观,如何对待早恋,是我们教师不应该回避的一个问题。中职课本中选取了几首《诗经》中的爱情诗,如《关雎》、《静女》等。我们知道,《诗经》中描写的爱情,大多是纯朴热烈、忠贞专一的,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伟大的《诗经》,更可以借此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比如《关雎》中小伙子对姑娘的爱是如此浓烈——“寤寐思服”、“辗转反侧”,但如何表达呢?是凭借金钱赢得爱情嗎?不是,是“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从中我们看到他们的爱情是以精神建筑为保障的,没有精神的支柱,只靠物质基础建立起来的爱情是不牢固的,这种爱情或婚姻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再比如《静女》,诗中以男子的口吻叙述了他和姑娘甜蜜的爱情,表现了男子热烈而纯朴的恋情,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姑娘的天真、活泼和真诚。从诗中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相爱、懂得爱的真谛、并且能够互相理解与信任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2、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

经典的爱情题材作品,都是通生动的形象、优美的意境、铿锵的韵律和多变的手法来展示主人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在阅读这些作品时,让学生细细品味其中的人性美、意境美,领略爱情的美好,从而得到心灵的陶冶、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中职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美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以为只有漂亮的服饰、苗条的身材,光洁的皮肤再配以精致的五官就是完美的。表现对异性的兴趣方面也多是满足于漂亮、英俊,外表亮丽等,至于其内在修养,却并不在考虑范围内。而编入语文教材中法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莫泊桑的《项链》却能够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主人公路瓦栽夫人的人生悲剧不正是其虚荣心导致的吗?她年轻、漂亮,具备女孩子关于“美”的所有条件,最终却不免失去这外在的所有。而《荷花淀》中,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她们没有漂亮的外表,也不会用华丽的词藻,却在一举一动中表现出对丈夫的关爱和理解。

爱情是美好的,莎士比亚曾说:人生如花,而爱便是花的蜜。罗曼罗兰也说过: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年轻人对爱情的追求没有错,但爱只会在准备好的人群中散发它的光芒。要得到成熟的爱情,需要具备成熟的条件,而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苏霍姆林斯基说:“人在青年早期,感情尚不成熟,蓓蕾初绽,爱情迸发,这给年轻人的精神世界带来了许多与其道德修养不相适应的感受,也使学校的生活变得复杂了。我们教师有责任培育年轻一代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对爱的对象提出更高、更严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应立足课本,与时俱进,将爱情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促进学生的人格成熟、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