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顿与设计基础教学

2019-02-12 08:47周俊魁
神州·中旬刊 2019年1期
关键词:呼吸形式运动

周俊魁

摘要:伊顿的教学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教育所采纳。作为形式导师,伊顿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的成长,创造力的释放。伊顿强调“运动”和“节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运动是感觉的源泉,身体感觉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基础。他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基础课程,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关键词:设计基础;呼吸;运动;形式

伊顿(Johannes ltten 1888-1967)是包豪斯首任设计基础课教师,在艺术设计教育史上第一个创建了完整意义上的设计基础课程,极具创新意识和实验精神。他扬弃了写实绘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教育,以欧洲现代艺术的创作经验为基础,把形式的分析与表达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以体验感受为教学手段来发掘学生的创造力,为不同的设计专业奠定了共同的形式基础。伊顿对艺术教育的执著追求和创新意识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方法,对当时的包豪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对现代美术教育做出了贡献。

早晨第一节课,伊顿带领学生做呼吸和凝神练习,让学生们的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以保证上课质量。他认为:“大凡一生中取得重大成就的人,呼吸都是慢、深、稳。那些呼吸不足的人,总是在思想和行为上表现出急躁和贪婪”。辅助手段是身体伸展放松四肢、冥想、祈祷,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一个“自我”的心理状态。

伊顿强调“运动”和“节奏”在自己的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认为运动是感觉的源泉,身体感觉是掌握节奏和韵律的基础。学生首先训练自己的手指,使其柔软有弹性。伊顿把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这三种基本形式的特征归纳为四个不同的空间方向。方形的特征是水平和垂直向,三角形的特征是斜向,圆形的特征是环向。他首先给学生讲解这三种形式的特征,并请学生站起来挥动手臂做转圈练习,直到整个身体轻松自如的投入运动,让学生体验到圆是一种不断运动的环形线。接着,学生们全神贯注地静默,用心去认真体验“圆”。只有在这时才能落笔,把圆画在纸上。体验“方”要不断认真的做直角运动的练习,三角形的体验则包括各种角度的运动练习。

保羅·克利参观伊顿课堂教学后作了这样的记载:“伊顿来回踱步,然后走向有一块画板和拍纸薄的画架。他拿起一支炭笔,身体绷紧好像憋了气,然后突然作画,一下、两下。拍纸薄页的上方出现了两条有力的平行竖线,然后要求学生做同样的练习。接着,老师便检查学生的练习,并叫某个学生做示范,以纠正姿势。然后,他边击拍子边叫学生做节奏练习,还叫他们站起来做这种练习。教师的意图似乎是要做一种人体按摩,以锻炼人体器官的功能敏捷。并对这种表现形式做了一些因为所以之类的解说之后,他又开始谈笑风生,并叫学生站起来就风和风暴的主题要他们表达感觉。之后布置作业,表现风暴,他给学生十分钟时间做这个练习,然后就检查作业和苛刻的评价。”

伊顿的基础课程形成了两个特别重要的内容:一是强调对于形态、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体验与分析,包括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绘画的构成分析,发现形式构成的规律,特别是韵律与结构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于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性。其中,伊顿最大的贡献是开设了现代色彩学的课程,主张从科学的角度研究色彩,而不是像大多数美术教师一样强调色彩对人的感情作用和心理反应。伊顿认为只有科学的方法才能揭示色彩的本质,学生必须先了解色彩的科学构成,然后才允许展开对色彩的自由表现,不能仅仅停留在个人的不完全可靠的感觉水平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色彩的两大特征:调和与对比。

伊顿的形式教学非常重视学生的个性表现。他以为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教学中,关键在于激发气质才能各异的学生,产生因人而异的内心反应。这是唯一造就创造气氛和通向创造性作品的途径。创作要求学生充满自信心,并最终找到自己的风格。各人的才能不同,对表现方法的反应也就因人而异,他们要沿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去发展,有些人对明暗对比反应灵敏,有些人敏感于造型、节奏、色彩、比例、构图、纹理、空间方向和体积。他把学生分为三类:真实再现者、精神表现者和理性结构者。真实再现者(倾向于写实):其创作依靠对大量的不同类型的自然对象的观察,以及真实的描绘,不作任何表现性的添加。理性结构者(倾向于设计):创作以对象构造作为起点,尽可能的理解他的每一个细节,并且它以几何的方式有序的组织配置起来。精神的、表现的(倾向于表现):其特点是忽视形体的自然构成,使自己听从于直觉。伊顿认为任何人的创作只有在符合这个创作者个性气质的情况下,他才是纯正的。他布置的练习顺序通常把表现性的方法放在首位,如要求学生完成音乐主题的表现,然后是构成性的方法,如用几何形分析自然具象形态组成有明暗变化的构图,最后才是写实的方法,要求学生细致的刻画物体,这是一种从直觉出发再到理性的训练方法,在学生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他又要求他们去寻探一种和本身的气质相符的表达,那些最为成功的学生作品总是那些真实的表达出学生本身气质的作品,这是感性和理性共同领导下的真正的自我探寻。和传统的艺术教学相比,伊顿把教学中技巧的训练变为对艺术规律的体验和认识,变为一种创新意识上的实验。

我国艺术设计基础课教育理论框架相对薄弱,缺乏比较完善的体系与比较规范的模式。大部分还停留在画传统素描的水平上,其根本的问题是没有搞清设计基础是什么?目前首要的任务在于深入研究包豪斯基础课的教学方式,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改良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伊顿的教学方式,自包豪斯开始,几乎无一例外地被西方国家的现代艺术教育所采纳。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不但可以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而且可以具有相当深厚的理论素养,还可以掌握比较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如此他们在社会上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伊顿.形式与设计.[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1991,9.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9

猜你喜欢
呼吸形式运动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不正经运动范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