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想象出鼠王会长什么样吗?许多人也许会根据在动物中地位比较高的雄性来推测鼠王的样子,它们可能也是个头庞大,重量十足?也许还有人会想到《疯狂动物城》里那只气派的鼹鼠——Mr. Big。不过,真正的鼠王样子可能会让你的胃口不适。
几个老鼠的尾巴通过打结的方式,或者因为血、污垢和排泄物而黏在一起,老鼠头朝外,人们将这一群尾巴连在一起的老鼠复合体叫做“鼠王”。在德国阿尔滕堡科学博物馆就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鼠王标本,整整由32只小老鼠组成。这个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文物发现于1828年德国的布海姆,当时一家面粉厂发生火灾后,人们在挖掘废墟时发现了它们。
大多数的鼠王发现于德国,由黑色的老鼠组成,但在法国、波兰、荷兰、比利时和印度尼西亚各地也有发现,它们往往被博物馆制成了木乃伊,或保存在酒精罐子中。研究显示,这些动物曾经以鼠王的形式生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一奇怪的现象呢?
一个推测是:老鼠是攀爬建筑物的高手,它们用尾巴保持平衡。当一个空间老鼠太多时,难免会发现相互接触,如果这个时候它们的尾巴有粘性物质如粪便或者其他东西,可能会让多只老鼠的尾巴打结在一起,从而形成鼠王。2013年6月,加拿大的一家动物园就曾救治过六只尾巴被树汁黏在一起的松鼠,人们将这些松鼠的尾巴锯掉后,松鼠的健康并未受影响。
不过,从逻辑上讲,如果鼠王真的是在自然条件下形成的,那么这几乎是小概率事件。因为行动不便的鼠王将是各种猎食者攻击的目标,即使死后也可能会被其他动物吃掉。而老鼠本身也可能因为行动不便,难以觅食而自相残杀,这或许就是为什么迄今为止,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大概只保存了30~50例这样的标本。
20世纪初,在伊拉克南部的尼普尔遗址中,一位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有4000年历史的楔形文字石板。随后,至少有18块类似的石板被发现,大多数石板的年代可以追溯到伊辛王朝(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个统治时期)的中后期(公元前 2017-公元前1794年)。
起初,历史学家以为这些石板记载的可能只是普通的历史事件,然而,当人们将石板上的内容翻译过来,才发现这些古老石板记载的内容大致相同,都是关于苏美尔不同王朝统治者的统治年鉴。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它们可能是同一份苏美尔王表的副本。那么,这份苏美尔王表会是什么样的呢?
在这些石板中,一块收藏在英国牛津市阿什莫尔博物馆的保存得最完整。这块石板高约2.4米,由四个面构成,每一面有两栏文字,在它的中心有一个孔洞,考古学家推测,最初应该有一个木轴从这个洞中穿过,使得这个石板可以旋转,这样方便人们阅读它的四个面。根据翻译后的内容看,这块石板应该正是苏美尔王表的完整副本,记录着苏美尔从上古统治时期到伊辛王朝时期的14个官方统治者以及他们统治的时间。
苏美尔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中最早的文明体系,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最南端(伊拉克南部),在距今约4000年前结束,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
在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进入了类似中国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阶段,至少有12个独立的城邦:尼普尔、基士、拉格什等。每一个城邦,都有自己的神。神殿是城市的中心结构,政治权利原本属于人民,但是,由于各城市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城邦随后都采用了王权制度。
这份苏美尔王表正是列出了20多万年前,苏美尔各城邦,邻近城邦王朝的王权的归属者及统治时长。显然,这个列表是将神话的前王朝统治者与已知存在的真实统治者相混合的。
按照王表,“王权”自天而降,然后从一个城市转移到另一个城市,在大洪水爆发前,早期的统治者都属神话人物,一共有8个王,执政时长总共24.12万年。大洪水过后,执掌王权的许多君主,是实际存在的历史人物,但是王表也会将他们的统治时间说的很长。让历史学家困惑的是,如果这份王表是苏美尔文明的“王室史书”,那么,为什么他们如此认真地记载神话故事中的君主,而忽略掉一些非常重要的实际存在的君主?比如,著名的城邦拉格什第一和第二王朝都曾经非常强大,但这些王朝却没有出现在王表中。而大洪水之前的諸王本该是神话人物,但却被详细记载。苏美尔王表还与基督教《圣经》有着惊人的相似性,比如,两者都记载了毁灭人类的特大洪水。苏美尔王表出现于大洪水前,从公元前43.2万年到18.6万年间,一共有8个君主。这个记载类似于《圣经·创世记》的第5章,大洪水后,亚当和诺亚之间也间隔了8代。
洪水过后,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国王统治的时间变短了,暗示着人类在大洪水后,寿命缩短了,在《圣经》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记载。难道《圣经》故事是源于苏美尔王表吗?
苏美尔王表确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为什么王表同时记载了神话统治者和真实历史人物?为什么与《圣经》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这些都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研究,仍然悬而未决的问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