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中
(鹿邑县畜牧局,河南鹿邑 477200)
当前,家猪疫病防治工作已经成为了当前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模块,细菌检测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其主要操作流程如下:
首先,需要进行检测样本采集,为了保证细菌检测结果的精准性,要求检测人员在无菌环境下,对六头死猪的小肠、肝脏组织进行样本采集,设置多组检测实验;接着,将采集的病猪组织在同一环境、同一时间内接种到普通琼脂平板、血清琼脂平板以及麦康凯琼脂平板和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在37℃的室内环境中进行科学培养;最后,在培养18~24h之后,对细菌的培养效果进行观察。若普通琼脂平板和血清琼脂平板表面产生隆起、圆滑的半透明菌落,而麦康凯琼脂平板在同一培养环境下产生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形成黑色的金属光泽菌落,则需要应用革兰氏染液进行处理和具体分析,若实验结果呈阴性,且鉴定结果符合大肠杆菌菌落特点,则可判定细菌的检测结果。
病毒检测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的诊断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应用针对性,在疫病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需要在无菌环境下随机选取两头病猪进行小肠组织的提取,并将提取的病猪小肠组织研磨成悬浊液,利用酚氯仿法进行综合处理。在此基础上,于病毒检测过程中,利用相关检测数据和检测结果建立系统的检测结果导出条目,精细化记录相关检测信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准性。另外,在实际的检测过程中,还需要针对病毒检测条目进行有效安排,组织相关人员将提取的小肠组织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进行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从而根据实际的检测结果判断病猪是否受到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大肠杆菌感染。
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仔猪拉黄色稀屎,死亡快等,发病率能达到90.2%以上,仔猪发病后,如果得不到及时的防控治疗,能很快造成整窝仔猪死亡。通过实践分析和科学研究可以发现,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主要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激发大肠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进行细菌致病性及药敏实验,其主要操作如下:
检测人员需要在细菌检测的基础上,选取大肠杆菌的培养菌落,对其进行合理接种,并在37℃的震荡环境下培养10h,接着将培养物接种于小鼠,观察小鼠的生理反应和生存活力。若细菌具有致病性,小鼠将全部死亡。要想进一步判断耐药性,则可将药敏片附着于培养基表面,培养十小时后,按照抑菌圈的实际直径,结合判断标准,获知具体的耐药性。
对症疗法是指按照仔猪的受感染情况以及主要的染病程度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为了保证仔猪拥有良好的身体情况,能够满足治疗需求,需要通过口服补盐液、葡萄糖、电解多维等方式,补充仔猪的体液,在后续治疗中,使用广谱抗生素以防止继发感染和合并感染[1]。首选药物为硫酸卡那霉素,针对体重15kg左右的病猪,每次每头肌肉注射50万~100万国际单位。为抑制肠蠕动,制止腹泻,可用阿托品,体重15kg左右的病猪,每次每头肌肉注射阿托品10~20mg。对于病情较重的猪,可用安维糖溶液50~200ml,或10%葡萄糖溶液50~150ml、维生素C10~20ml、安钠咖10ml,混合一次静脉注射或腹腔注射。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的治疗过程中,需要针对感染的实际情况以及疫病的主要诱因,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病毒性腹泻的治疗主要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一般来说,需要在仔猪的静脉内注射10%的葡萄糖、盐水和5%的碳酸氢钠注射液,并采用口服补盐液的方式,防止仔猪脱水以及酸中毒。另外,在病毒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还可以活性炭或鞣酸蛋白为主要的治疗药品,对仔猪进行治疗,合理补充维生素C,提升仔猪的机体活力,并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向仔猪体内注射盐酸黄连素5~10ml,黄芪多糖10ml,以满足治疗需求,促进仔猪的健康发育[2]。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的治疗过程中,针对细菌性腹泻,主要采用新霉素治疗方法。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基础上,可按照10~15mg/kg的剂量,对仔猪进行用药,或可采用庆大霉素的肌肉注射方式提升仔猪的机体免疫力,用穿心莲注射液按照每头仔猪1.5~2ml的注射剂量,每天进行一次肌肉注册,连用3d,促进仔猪病愈。而针对重症仔猪,可在第三天再次注射一次穿心莲注射液,并使用利菌净、氟哌酸、土霉素、氟苯尼考等药品与注射治疗协同配合,强化治疗效果。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家猪的饲养比例大大提升,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继发性感染仔猪黄痢进行科学诊断,并积极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家猪饲养环境。此外,还应在家猪养殖过程中全面保证养殖环境的清洁,做好疫病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