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珍珠
(广西省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河池 530700)
1日龄。预防鸭病毒性肝炎,应用鸭病毒性肝炎活疫苗。使用方法:滴口、鼻、眼,注射。
6日龄。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0.5ml。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7~10日龄。预防鸭瘟,鸭瘟苗注射。
15日龄。预防鸭传染性浆膜炎,使用鸭传染性浆膜炎灭活苗0.5ml。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90日龄。预防大肠杆菌病,应用大肠杆菌灭活苗1ml。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00日龄。预防鸭瘟,应用鸭瘟活疫苗1头份。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10日龄。预防禽霍乱,应用禽霍乱蜂胶活疫苗1头份。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120日龄。预防禽大肠杆菌病和禽霍乱,应用大肠杆菌灭活苗1ml,同时用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1ml。使用方法:肌肉注射。
是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是体温升高、双支无力、移动困难,便绿且稀,有泪。常见头颈部肿大,故有“大头瘟”之称。
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鸭对该病毒都有很高的易感性。本病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但通常在春、夏、秋季流行最严重。
症状:潜伏期2~5d,体温42℃以上,精神、食欲较差,体温高达44℃时,拒食,口渴好饮水,两脚发软,羽毛松乱,翅膀下垂,行动迟缓。严重时伏地不能行走。排绿色或灰绿色稀便。眼脸肿胀,流泪,分泌浆液或脓性粘液。鼻分泌物增多,呼吸困难,常见头颈部肿胀。病程一般3~7d,最后衰竭而死,死亡率80%以上。
防治:盐酸阿比朵尔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应搞好预防接种和加强饲养管理。
(1)注射鸭瘟鸡胚弱毒苗,25日龄以上的鸭2~3倍量肌注或老疫区5倍量以上引水。
(2)加强饲养管理,鸭舍、用具和运动场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卫生,不到疫区放牧。
是雏鸭的一种最急性传染病,死亡率高达90%。主要危害3~25日龄雏鸭。
病原体是一种肠病毒。感染后潜伏期1~4d。突然发病,迅速传播。病鸭精神萎顿,眼半闭、嗜睡状,并见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或背着地、转圈,双脚痉挛性运动,头向后仰,呈角弓反张姿势。上述症状出现几分钟至几小时内死亡。
剖检:肝肿大、质脆,被膜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肾、脾肿大,有班驳状。
防治:用高免蛋黄给病鸭每只注射1~2.5ml或高免血清和康复鸭血清肌肉注射0.5~2ml,进行防,治。
雏鸭增喂适量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以增强体质。不同日龄雏鸭严格实行隔离分开饲养。
本病又称烂肠瘟,是由坏死杆菌感染鸭的肠道后生长繁殖并产生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特征是肠道粘膜坏死,排黑色稀粪。
病原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土壤、污泥塘、动物饲养场等处均可发现,甚至常见于健康动物的肠道内。当鸭肠道粘膜损伤或细菌、寄生虫感染,将粘膜破坏,或鸭群饲养管理不良,鸭棚潮湿、营养缺乏时最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潮湿、炎热季节多发。发病多见于育成或成年鸭。
症状:病鸭精神萎靡,鸭体消瘦,拉出腥臭的黑褐色稀粪,肛门周围常粘有粪便。食欲下降,甚至废绝,有时见病鸭口中吐出黑色液体。
剖检:打开腹腔,恶腥臭气味扑面而来。肠粘膜充血、水肿,肠壁增厚,严重者肠粘膜坏死,甚至肠壁穿孔。肠粘连,发黑。肾肿大,肝肿大,质脆。
防治: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青霉素、甲削唑、杆菌肽,另外可选用阿莫西林、林可霉素等。在临床上往往采用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对本病预防,主要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抗感染
能力:同时做好鸭舍的卫生和日常消毒工作。在多发季节,可用上述药物进行预防。
病原是多杀性巴氏杆菌,革兰氏阴性。除鸭外,鸡、鹅和火鸡等家禽都能感染发病。由于病禽常常有剧烈下痢症状,所以统称禽霍乱。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成年鸭多发,幼鸭少发。
症状:症状可分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类。最急性往往看不到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或晚上进棚还正常,第二天一早发现死在棚内。急性型病鸭精神萎顿,离群,翅、尾下垂,头隐伏翅下,似睡,食欲废绝,体温42.5~43.5℃,口渴,呼吸困难,张口呼吸。病鸭常摇头,排灰白色或绿色稀便,病鸭瘫痪,1~2d内死亡。慢性主要表现消瘦,关节肿胀、跛行。
剖检:可见心外膜或心冠部脂肪、肺、胃肠道粘膜和浆膜等有小出血点,十二指肠出现出血性肠炎。肝肿大、色淡、质变硬,散布有灰白色针尖大的坏死点。慢性病鸭关节肿胀,有豆渣样渗出物。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2月龄以上鸭,每只肌肉注射禽霍乱氢氧化铝菌苗2ml,或肌注山东省生产的禽霍乱蜂胶灭活疫苗1ml。
药物治疗。(1)氨苄1g5kg料,连用3d。
(2)氯霉素按20mg/kg一次肌注,或土霉素每公斤饲料加0.5g拌料喂鸭。
(3)喹乙醇按20~30m/kg,一次口服。
(1)稻田边饲养旱鸭,是结合当地实际饲养情况形成的。稻田边饲养旱鸭,饲养环境独具一格,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2)稻田边饲养周期4~5年为一个阶段,为减少病害的发生,一个阶段以后需更换场地。稻田边养鸭由于属于粗放管理,仔细观察鸭群的生长和健康状况是必不可少的,同时要注意做好消毒与鸭群的免疫工作,杜绝疫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