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本齐 霍本能
(1.重庆市綦江区南桐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0803;2.重庆市綦江区万东镇农业服务中心,重庆 400800)
非洲猪瘟的流行会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稳定性。所以根据2018年8月以来非洲猪瘟在我国大多数省份规模养殖场出现大面积流行蔓延的情况,必须加强对非洲猪瘟流行病学的研究,并探索其风险因素,以促进非洲猪瘟风险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
非洲猪瘟传播方面的唯一自然宿主是生猪,除了家猪和野猪以外,其他动物不会感染非洲猪瘟的病毒。研究发现,患有非洲猪瘟的病猪或者携带病毒的病猪各组织器官、分泌物和排泄物中含有高滴度病毒,因此非洲猪瘟的传播途径相对较多,能通过唾液、粪便、血液、车辆等进行传播。同时,非洲猪瘟能通过软蜱进行传播,其是唯一的虫媒DNA病毒。因此在非洲地区,受到蜱虫感染的影响,非洲猪瘟长期存在,无法根除,极易出现爆发流行的情况。另外,由于病毒的传播途径广泛,因此饲料、水源、工作人员服装等受到污染后也会成为传染源。
非洲猪瘟的具体传播途径有多种,主要包含直接传播途径,以直接接触感染为代表;间接传播途径,以饲喂污染饲料、接触污染粪便以及接触垫料等为代表,蜱媒介传播也是较为重要的途径。从俄罗斯相关部门的调查数据能看出,动物产品移动过程中的接触和饲喂泔水是最主要的非洲猪瘟传播途径。
非洲猪瘟最初在1921年被发现于非洲肯尼亚地区,其后其相继在西欧地区、南美洲地区、中美洲地区等传播,在随后的一段时间范围内,疫情相对较为稳定。在2007年后,非洲猪瘟呈现出国际化爆发的情况,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并扩散,截止到2015年,全球就已经有52个国家已经出现了非洲猪瘟的病毒,非洲猪瘟的影响愈加显著。2016~2019年,每年仍然有很多地区出现非洲猪瘟的问题,2018年我国也大面积爆发了非洲猪瘟问题,给生猪养殖业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对非洲猪瘟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主要是结合病原体突然爆发的情况、流行和传播的可能性等进行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综合分析在自然生态环境变化加剧情况下动物疫病跨国界传播的风险,发现非洲猪瘟的风险因素主要从以下方面得到体现:
在动物疫病传播体系中,一些已经绝迹的病毒可能会受到病原体遗传异变的影响,形成新的病毒,进而引发疫情问题,给生猪养殖造成巨大的打击。实际上,从国际范围内看,非洲猪瘟疾病的存在时间也相对较长,多年来其主要作为非洲南部地区的慢性感染病形式出现,一直到2007年,其出现跨国传播,传入到高加索和俄罗斯地区后,病毒病原体出现了异变情况,表现出超急性的形式,慢性感染形式没有出现,对俄罗斯等国家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
一些动物疫病出现大范围的传播或者异变,与生态环境的变化都存在直接的关系。在生态环境出现破坏或者形成变迁情况后,生猪养殖方面自然疫病源地以及野生的自然宿主出现流动的情况,开始在人类社会和养殖业范围内传播,也会引发疫病的流行和传播等问题。从非洲猪瘟的流行情况看,最初这种疫病仅仅存在于疣猪和野猪体内,后来在蜱虫媒介生物的作用下向家猪群体传播,现阶段已经在家猪群体中广泛流行。
在评估非洲猪瘟疫病风险的基础上,为了降低风险的影响,还要对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结合流行病学的研究能看出,非洲猪瘟向着非洲以外的地区传播主要是由于向生猪喂食了受到污染的饲料或者携带病毒的肉类等,导致非洲猪瘟出现了跨国界传播的情况。所以为了对非洲猪瘟进行有效的控制,降低风险问题的影响,在风险管理方面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一,要加强对疫区生猪以及猪肉制品的检疫工作,严格促进检验检疫工作得到贯彻落实,确保不从非洲猪瘟流行的国家和地区进口猪肉以及相关产品。其二,相关部门要做好污染源的控制工作。如果发现了来自于污染国家的船舶、飞机等废弃物上携带非洲猪瘟,则需要及时有效的对这些物品进行销毁或者合理的处置。其三,国家应发挥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全面加强管理,在非洲猪瘟控制方面,要尝试构建完善的动物卫生标准以及规范的检验检疫体系,针对生猪养殖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范体系进行完善,并促进国家动物防疫工作的优化开展,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推进养殖业、加工业、运输业和存储环节的管理和监督,避免非洲猪瘟继续传播,对我国生猪养殖业的发展造成冲击。其四,国家在开展非洲猪瘟防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外来动物疫病检验力度和检测力度,加强对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的严格控制,有效遏制非洲猪瘟在我国范围内传播流行。
非洲猪瘟是具有较高风险的流行疾病,在我国出现非洲猪瘟流行情况后,为了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降低非洲猪瘟引发的不良效应,就要针对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以及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科学快速高效的处理非洲猪瘟问题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