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全胜
(会泽县新街回族乡畜牧兽医站,云南会泽 654213)
仔猪水肿病的发病原因一般与养殖场(户)饲养管理不善有关,仔猪营养不良,加之饲养环境卫生不良、饲养场未定期消毒等,就会引起仔猪肠道微生物发生变化,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导致水肿病的发生。仔猪断奶后,养殖场(户)饲喂单一饲料,或者饲喂大量高蛋白质饲料,造成仔猪体内胃肠机能紊乱,致病菌在体内繁殖,且产生毒素,诱发水肿病的发生。除此以外,仔猪断乳过早、突然改变饲料、气候骤变、阴雨潮湿、疫病防治等等应激因素,也都会诱发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疾病暴发初期,一般未见病猪症状前即死亡。被感染病猪一般在早期会出现发热症状,便秘,如果水肿病是由于大肠杆菌引起,那么仔猪还会表现出腹泻的症状。
仔猪突然发病,初期病猪食欲废绝,精神不振,行走蹒跚,倒地后病猪四肢呈游泳状。心跳迅速加快、叫声嘶哑,眼结膜充血严重,发病后一般在几小时内即死亡。
病猪在眼睑、颈部、耳部、鼻部发生水肿,严重的引起全身水肿;最典型的症状是肌肉运动失调,导致蹒跚样步态,它可发生在后肢、前肢或两者。可发展到共济失调、麻痹和倒卧,共济失调的猪通常表现为颤抖或痉挛跑动或四肢划水运动,肌肉震颤,不时抽动,似游泳状;体温一般不升高。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盲目乱冲,呼吸快而浅表,心跳150次/min以上,后期张口呼吸,嗜睡或昏迷,病程1~2d,极少数能存活。
食欲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大多正常。眼睑、鼻、耳、下颌、颈部、胸腹部等水肿,其中耳朵水肿为最为明显。皮肤发亮,指压有窝,重症猪水肿时上下眼睑仅剩小缝隙。但65日龄病猪水肿不明显。行走时四肢无力,共济失调。左右摇摆,站立不稳,形态如醉,盲目前进或作圆圈运动。倒地后四肢呈游泳状。有的病猪前肢跪地,两后肢直立,突然猛向前跑。很快出现后肢麻痹、瘫痪,卧地不起。有的病猪出现便秘或腹泻。触诊皮肤异常敏感,叫卖嘶哑,皮肤发绀,体温降到常温以下,心跳加快,最后因间歇性痉挛和呼吸极度困难衰竭而死亡。
采用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K88、K99基因工程苗在仔猪断奶前后给仔猪皮下注射1/4~1/3头份,不仅能够使仔猪断奶后腹泻降低90%以上,而且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采用四川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微生物室研制的仔猪水肿、副伤寒二联灭活菌苗(中试产品),给临产20d的怀孕母猪和15日龄以上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2mL,仔猪水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下降了约30%。采取疫苗注射的方式来预防水肿病效果明显,并且费用较低,可以大力推广此法。一般疫苗预防经常使用的药物包含:磺胺类、喹诺酮类、土霉素、杆菌肽锌等等,在饲料中添加药物饲料添加剂,也能很好的预防仔猪水肿病的发生。
很多养殖场(户)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促进仔猪的生长发育,过早给仔猪断奶,但是早期断奶对于仔猪是一种应激,这种应激包含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仔猪与母猪分离的心理应激;第二,仔猪断奶后,分圈到保育舍的环境应激;第三,从母乳到饲料过度的营养应激。为此,应在断奶前及早开始补料来过渡适应。实践证明,从7日龄开始用乳猪料诱食,使仔猪在断奶前能适应植物性饲料,胃肠消化机能得到适应、锻炼和加强,断奶后1周内不要更换饲料,1周后采取逐渐换成仔猪料的方法,可以减轻仔猪断奶后营养应激的影响。仔猪早期断奶后胃酸分泌少,各种蛋白酶的活性低,尤其不适应植物性蛋白质高的饲料。因此断奶后3周内仔猪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不应高于19%,其中植物蛋白不应高于15%。
在饲料中添加亚硒酸钠-维生素E 添加剂,或肌肉注射亚硒酸钠注射液。亚硒酸钠-维生素E缺乏,肌体免疫器官遭受过氧化物破坏,使肌体抵抗力下降,并改善饲养管理,不仅可以预防白肌病、仔猪肝营养不良和桑葚心等疾病的发生,而且还对仔猪水肿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仔猪常常发生缺铁性贫血现象,缺铁性贫血不仅影响仔猪的正常生长发育,还会引起继发感染大肠埃希氏菌,导致腹泻和水肿病的发生。为此,对仔猪应在3日龄内于股内侧注射牲血素、铁钻针和丰血宝等补铁补血剂。
仔猪断奶前和断奶后,都要配合使用各种驱虫剂进行驱虫,防止仔猪体内寄生各种寄生虫,对于已经患病猪,要进行隔离处理。养殖场制定严格的消毒措施,定期彻底消毒,粪便每天彻底清理,搞好环境卫生。
仔猪水肿病治疗的关键是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临床实践证明,使用抗菌消炎药加维生素C,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要尽量减轻对病猪的惊扰。控制全身症状,可将磺胺嘧啶钠按20~25mg/kg和50%葡萄糖10ml混合耳静脉注射,硫酸卡那霉素2~4ml、维生素C6ml、维生素B2~3ml和50%葡萄糖10ml混合一次耳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2~3d;消除水肿应选用20%甘露醇100~150ml耳静脉注射;保护心脏用10%安钠咖4mL肌肉注射;为巩固疗效,可选用氢化可的松20~50mg,或用氯霉素25万单位或庆大霉素6万~8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