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华丁
(石家庄市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河北石家庄 050041)
所谓的布病是指由布氏杆菌所引起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危害极大,该疾病在牛羊中较为常见,养殖人员如果不注意卫生,很容易患上布病。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检疫制度完整性较差,加大了布病的传染概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有关部门不重视检疫制度,无法对患病牛羊进行及时的处理;二是养殖户逃避检疫制度,一些养殖户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知道牛羊患病的情况下,在市场中贩卖患病牛羊。此外,还有一部分养殖户对于免疫接种的认识程度严重不足,没有做好牛羊免疫接种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布病防治的难度。
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代表牛羊已经感染了布病,如果养殖户没有将患病牛羊进行隔离,患病牛羊会将疾病传染给其他牛羊,继而造成大面积的感染,给养殖户带来严重的损失。
有关部门和养殖户应定期对牛羊进行检查,检查的类型为血清检查,检查周期为每半月一次。在布病的高发期,则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检查次数。在饲养牛羊之前,需要提前对饲养牛羊进行血清检测,检测结果合格方能饲养。在牛羊产仔时,需要对母牛羊的身体情况进行检查,避免牛羊幼崽在母体内感染疾病。养殖户需要在春秋两季,对牛羊进行免疫接种,以增强牛羊的免疫力。但是在免疫接种期间,一个月只能注射一次接种疫苗。
如果牛羊检测结果呈阳性,则代表该牛羊已经患上布病,养殖户应及时将其隔离或坑杀,避免大面积传染问题的出现。对于患病较轻的牛羊,养殖户应该将其单独隔离,然后请专业的兽医对患病牛羊进行恢复治疗,充分激发疫苗的作用。治疗牛羊在恢复后,养殖户不要急于将其放出,而是要将患病牛羊继续隔离,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果隔离牛羊没有发病迹象,在对其进行重新检查,检查结果合格后,将其放出,重新回归种群。对于患病较为严重的牛羊,养殖户应尽早将其坑杀,不应出于利益考虑,食用和出售患病牛羊。
政府有关部门应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到养殖户家中,对牛羊进行检测,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患病牛羊,工作人员应将消息上报给部门领导,并对患病牛羊进行处理。将牛羊患病程度作为处理方式的选择依据。在坑杀患病牛羊后,应给予养殖户一定的经济补偿,如果患病牛羊过多,部门资金不足,应及时将情况报告给上级部门,申请财政拨款。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不得以权谋私,或故意克扣养殖户的补偿款。牛羊免疫接种的所需费用,都应该由政府部门承担,政府部门应结合市场情况,适当增加补偿金额,促使养殖户积极参与到牛羊检疫工作中,以此来强化牛羊布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有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提高养殖户的布病防治意识和能力。养殖户自身也要加强防治知识的学习,例如:养殖户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到网上查找布病防治知识,或者通过购买有关书籍,丰富自身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选择适当的养殖方法,以减少牛羊患病的机率。此外,养殖户应该关注牛羊的身体情况,选择正规的疫苗,及时予以注射,提高牛羊的免疫能力。正所谓,防患于未然,只有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才能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牛羊感染布病的机率。
一些养殖户在购买牛羊的时候,往往只关注牛羊的价格,对于牛羊的检疫情况却漠不关心,这也是导致牛羊布病频发的重要原因。为强化牛羊布病防治的效果,养殖户在外购牛羊之前,必须要对牛羊进行实地观察,并通过正规的方式,对牛羊进行检疫,检疫合格后方能购买。在外购牛羊进入养殖区后,应将其隔离饲养,隔离几个月后,如果外购牛羊没有出现患病反映,才能与养殖区原有牛羊混合饲养。从而避免现有牛羊感染布病,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此外,养殖户还要注意自身的健康安全,在治疗患病牛羊时,养殖户应避免与患病牛羊发生肢体上的接触,究其原因,主要是布病会通过接触感染人体。因此,在养殖牛羊的过程中,养殖户应该提高防疫意识,并采用有效的布病防治措施,加强对牛羊的管理,降低牛羊的患病率。养殖户在饲养牛羊时,应佩戴口罩和手套等防护装置,防止布病感染。
综上所述,布病对于牛羊和人体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并且布病具有传染性质,如果没有及时对患病牛羊进行处理,很可能会造成大面积的感染,从而使养殖户受到严重的损失。因此,政府部门和养殖户应重视牛羊检疫工作的重要性,并定期对牛羊进行免疫接种,在最大限度上降低牛羊的患病率,继而促进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