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葵
(宁洱县同心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普洱 665107)
圈舍及周围环境,如门窗、墙壁、走道、运输车辆受污染或消毒不严格,存在致病菌,这是诱因。
大肠杆菌是肠道正常菌群,这些细菌随母猪的粪便排出,会污染体表皮肤及乳头、饮料,仔猪通过吸吮母猪乳头或添皮肤、地面等,而食入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发病。
仔猪在哺乳期间pH1.2~3.5仔猪断奶后,中断了乳酸的来源,pH值升高。在肠道内造成消化不良和腹泻。出生后3~4周的仔猪,它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健全,致病性大肠杆菌容易引发腹泻。
由于仔猪体内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机制还尚未完善,对外界因素和环境不适应。如断奶、并窝、突然改变饲料、外界环境剧变等。
本病主要发生10~30日龄的仔猪,以2~3周龄多发。病原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等经消化道进行传播。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严冬、早春等寒冷季节以及炎热季节发病率高,尤其是在气候突然转变后,如寒流或暴雨过后,发病仔猪会突然增多。圈舍阴暗潮湿,卫生条件差,圈舍过小,拥挤等也会增加该病的发生。
病猪主要发生下痢,粪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或灰褐色,浆糊状,有腥臭味。体温一般不高(当细菌入侵血液时,体温会升高),精神尚好,有部分食欲.若不及时治疗,下痢逐渐加剧,粪便转为黄色浆状、腥臭、全身症状明显,食欲减少或废绝,严重者迅速衰弱、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
一是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仔猪转出或购入后对圈舍清扫冲洗干燥,然后用氯毒杀或50%百毒杀4:500倍稀释喷洒。二是母猪转入产仔舍前2h,用0.5%高猛酸钾或喷雾灵1:500倍稀释高压喷洒消毒。母猪本身消毒:仔猪吃初乳前,先用0.01%高锰酸钾液或0.1%新洁尔灭消毒,并挤出几滴奶后让仔猪吮乳。
注意固定乳头,让每头仔猪都能吮吸初乳,并将初生个体小的固定在前面的乳头吃乳。减少断奶应激,抓好仔猪的早期开食训练,采取逐步断奶,逐步换料的方法,达到早期断奶(体重5~7kg,15~25日龄)。
为使仔猪在母体内获得较高免疫水平,在母猪临产前15~21d注射1次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每次2ml以增强母猪血清和初乳中抗大肠杆菌的抗体,有条件者最好选用大肠杆菌自家菌苗。
仔猪出生后1周内,在后腿部肌肉沿内侧倾斜,提起后肢,注射牲血素或富铁力。1ml/头,15日龄再给仔猪第二次注射牲血素或富铁力2ml。
对于母猪自身来说,在分娩前15d至分娩后1周内就应该在其饲料中添加抗菌素进行预防,常采用土霉素、磺胺、氟呱酸等。中药方面:猪太太、止疴过奶灵、三痢克星、子母安康等中成药。对于仔猪来说:一是出生后未吃初乳的仔猪每头口服2ml庆大霉素,可有效预防初生仔猪消化道因细菌感染而引起的黄白痢。二发病10日龄仔猪每头注射2ml诺氟沙星。三是发病中后期,由于大量脱水、衰弱,应适当补液。可口服补液盐,其配方为氯化钠3.5g、氯化钾1.5g,葡萄糖20g,加水1000ml并加入适量维生素C,让猪自由吸吮,必要时采取静脉输液,在葡萄糖生理盐水中加适当抗菌素,地塞米松2ml和维生素C2ml进行治疗。
从2015年5月至2018年10月间,同心镇3个村7个组125户饲养的247头母猪产仔496胎,平均产仔11.27头,共产仔5753头,仔猪发生黄痢5523头,发病率达96%;白痢发病2875头,发病率49.9%;经上述药物治疗3d,黄白痢死亡93头,死亡率达1.62%。
早发现早选择该地敏感药物治疗,发病后对圈舍全面消毒,保持干燥、通风、冬暖夏凉。有条件情况下应建仔猪单独猪舍,配备取暖设备。搞好经常性的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