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添麟
(广西河池市水产畜牧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广西河池 547000)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给予高度关注,动物产品作为人们日常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安全问题上应从源头抓起,加强对养殖场动物疫病的防控力度,采用科学有效的防控监测手段,最大限度控制动物产品为食品安全带来的威胁,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现阶段,我国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尽相同,散户饲养与集约化生产并存,在无形中加大了动物疫病的监测、控制难度。近年来,禽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动物疫情频频发生,多种病毒、细菌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病种,导致一些原本已经受到控制的布氏杆菌、结核等病症又有死灰复燃之势。据报道,目前人畜共患病达295种,其中病毒性疾病约129种,细菌性疾病约55种,寄生虫疾病约111种,使人类与牲畜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养殖场作为动物生产加工之源,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对动物与人类健康与食品安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另外,动物疫病对食品安全也构成了严重威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患病动物体内均带有多种细菌、寄生虫虫卵、病毒,通过畜禽的粪便、皮毛、血液、肉尸等传播给人,也可包含在动物食品中,使人服用后出现发病、中毒,甚至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近年来,由于忽视对动物疫病防护与监管,从国外引进的许多动物中含有疫病,导致国内动物受到感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例如,鸡法氏囊病、猪蓝耳病等,均是由疫情发生地调运、转播而生,使动物食品受到污染,对食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另外,我国本身具有一些疫病,如OIE中规定的A类疾病,长期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加上部分地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动物疫病监管不当,导致隐性感染、牲畜长期带毒现象存在,使动物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由此可见,加强养殖场动物疫病防控对维护食品安全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近年来,动物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充分突显行政管理与执法在重大疫病防控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养殖场动物疫病与食品安全监控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实际需求不相符合,仍然采用以往分段管理方法,将政府职能分散到各个相应部门中,例如,由农业部门负责动物饲养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动物产品进入市场、由卫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与卫生监督,这种多头管理的现状很难在统一、集中行政管理下使行政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许多工作开展不畅,影响执法效率。因此,应立足整体、统筹全局,理顺各个相关部门的职能分工,将以往多头管理模式转变为同一部门协调管理,这将是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
在资金投入方面,养殖场上级主管部门应与防控工作需求相结合,为动物疫病防控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使疫情监测、疫情出现后畜扑杀补贴等工作得以高效进行。在以往的患病动物扑杀中,尤其是奶牛、肉牛的扑杀补贴与市场价值相比明显较低,在此情况下,养殖场为了减少损失很可能将患病畜禽投入市场中,导致动物食品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因此,疫情扑杀的补助经费上应严格审核,在坚持分级承担的前提下,与财政部、农业部当年市场行情进行斟酌发放。
建立健全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系统,针对流行病进行有效的跟踪监测,与先进的信息技术相结合,对食源性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借助预报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可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握动物疫病信息与流行特点,使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疫病与食物链发生接触,对保障食品安全来说具有重大意义。养殖场利用网络监测平台对不同地区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可及时有效的对疫病发生与传播水平进行判定,一旦监测出存在重大疫病病原,需要按照流程迅速上报,尽可能的避免这些病原混入食物链之中。
目前,大部分养殖场人员对病原菌的认识不够清楚,没有充分认识到病原菌对食品安全产生的不良影响,加上相关技能水平较低,使食品安全很难得到切实保障。对此,需要养殖场针对饲养人员、兽医、动物疫病监测人员开展培训教育活动,使养殖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显著提升,改变以往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违背国家规定,将含有过量激素、添加剂的动物食品直接投入市场中的做法,引导他们科学饲养动物、生产绿色安全食品,树立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从而在源头上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控制和解决,使养殖场为人们提供更多绿色健康的动物食品,使大家吃的放心、吃的健康。
综上所述,食品安全与每个人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为了有效避免“瘦肉精”等食品安全事故的再次发生,养殖场应从根源上加强动物疫情监测与控制,健全行政管理制度、提高疫病监测水平,为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