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长虹
(吉林省通榆县团结乡农业技术推广站,吉林 白城 137200)
地瓜在东北地区栽培较为普遍,因为口感好,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在调整种植结构,为畜牧业提供优质饲料,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一定作用,掌握和了解地瓜栽培技术及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必要。
地瓜,也称为红薯,是一种块根植物,其营养丰富,块根部分富含各种营养成分,茎叶部分富含维生素,其产量十分可观。市面上常见的地瓜品种及区别有以下4种:红心地瓜:口感好,维生素含量丰富;紫心地瓜:硒、碘和花青素含量较高;黄心地瓜:胡萝卜素含量高;白心地瓜:其淀粉含量高。下面以红心地瓜为例,介绍其栽培技术。
地瓜种植应选择中等地力以上的沙壤土或壤土地块,排水性能要好,向阳的坡地,这样有利于地瓜生长,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整地之前先均匀撒播牛粪,另外撒播树叶粉或秸秆粉,在秋收后,用大型旋耕机进行深翻松土镇压,同时,也把粪肥和树叶粉或秸秆粉搅拌均匀,对改良土壤十分有利,经过冬春雨雪滋润和冻化,来年春天土壤变得肥沃疏松,十分有利于地瓜生长。第2年春天3月开始打垅,一般平地实行大垅双播,垅宽33 cm,垅高50 cm,行距49.5 cm;坡地实行小垅单播,一般垅宽26.4 cm,垅高30 cm,行距33~39.6 cm。
冬北地区初春地温低,必须提前进行育苗。农户可根据自家情况选择火炕或拱棚进行育苗。
火炕育苗期:育苗第一阶段,利用宽度1.8 m,长度视育苗量而定。排好种块,选择大小均匀,保存好的种块,淘汰那些颜色不佳、有伤口、腐烂、有虫伤和冻伤的种块,一般100 kg种块可育幼苗2~3万株,种块要经过消毒处理,一般用0.1%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 min后捞出待用;炕上要建小拱棚,用双层塑料膜覆盖,并留有一定数量的小孔,以利于通风换气,种块在出苗前温度控制在31~35℃,出芽后控制在26℃,当茎段长度达到20 cm时,一般在3月下旬,用消过毒的剪刀(可用高锰酸钾0.1%溶液浸泡10 min),剪下第1批茎苗,基部留2~3节不剪,几天后又萌发出2~3株新苗,以后依此方法进行剪苗,大约1个种茎可以剪下18~20株茎段。
拱棚扦插繁苗期:育苗第二阶段,先建拱棚,一般宽4 m,长度根据育苗数量而定,采取两侧育苗,中间留有1 m通道,两侧宽约为1.5 m,用细沙和腐殖土按照1:1比例,厚度约为10 cm,适时浇水除草和防治病虫害,长到4月中旬左右就可以出棚栽植。
先开沟,一般沟深10 cm,然后,浇透水,每亩施一次性化肥30~40 kg,注意要和幼苗保持2~3 cm距离,插苗采取钩式和直式两种方式,一般带水扦插,株距23.1~33.3 cm,扦插深度一般地下留1~2节,入土约5 cm,然后,覆土5~6 cm厚,约7 d即可缓苗,转入正常生长。
在幼苗栽下7 d,要及时到地块进行查看,发现成活率<90%时要及时进行补栽,补栽可以采取穴载,每穴深10 cm,先浇水后插苗,同时适量施一些底肥。地瓜苗生长前50 d需水量不大,一般雨量不用浇水,但遇到天旱时可适当浇水,保持土壤含有一定水分即可;50 d后需增加土壤水分含量,遇到天旱要及时进行灌溉,因为此阶段正式根块快速膨大生长阶段,需水量较大。保证足够的水分有利于增产增收。长到30~50 d时要对长蔓进行拎起,防治次生根生成,浪费养分,并结合除草一并进行,切忌不可翻秧。对地力差的地块要在幼苗生长到约50 d进行一次补施化肥,一般亩用磷酸二铵10 kg,尿素2.5 kg。在地瓜生长过程中,
黑斑病是地瓜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各生产区均有发生。患有黑斑病的病苗黄弱,苗基部有黑色病斑,重者变黑枯死。防治方法:选用无病且有该品种特征的夏甘薯做种,剔除有冻害、湿害、病害和破伤的种薯。种薯育苗前先用50%多菌灵800~1 000倍液浸种10 min,或苗床用50%多菌灵800倍液均匀地喷洒防治。用51~54℃的温水浸种10~15 min,能杀死种薯表面部分病菌。在用火炕育苗的地区,排种后3~4 d内温床底部土壤温度要保持35~38℃,这样既可催芽,又能杀死黑斑病菌。
空心病是地瓜主要虫害之一,危害种苗、块根及茎蔓。防治主法:消灭虫源;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种薯,药剂浸苗,用50%辛硫磷乳油100倍液浸10 min。薯苗移栽时穴施辛硫磷微胶囊剂或三唑磷微胶囊剂进行防治。
地瓜秧是用来饲喂畜禽的优质饲料,可以青喂也可以干喂,注意青喂要注意喂量不要过大,以免下痢发生,一般日为量0.03~1 kg,禁止带露水饲喂。鲜地瓜可以切碎或打浆用来饲喂畜禽,喂量控制在0.05~1.5 kg;干喂即把地瓜切成碎片晒干后打碎饲喂,可以代替一部分能量饲料,占日粮的5%~7%。地瓜可以用来制作粉条,其副产品粉渣也可以用来饲喂家畜,一般占日粮的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