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梅花 苏世卫(广西平果县太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1407)
一起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报告
杨梅花 苏世卫(广西平果县太平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1407)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由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特征性的病变主要是法氏囊萎缩〔1〕,腿肌和胸肌出血。本病常年均可发生,但多流行于4~8月份,以3~7周龄的幼鸡最易感。本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传染性强、病程短,发病率高达45%~60%以上,死亡率大多数为12%~ 22%,是造成目前养鸡者受到严重经济损失和危害养鸡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2017年5月,笔者在临床上接触到平果县太平镇某养鸡场有一批26日龄的肉鸡发生传染性法氏囊病,现将防治过程报告如下。
2017年5月3日,平果县太平镇农某养鸡场从本地家禽市场购入肉鸡3000羽(2日龄),并放到本场的育雏室,用全价颗粒料喂养。5月23日畜主把肉鸡从育雏室转移到鸡舍进行继续饲养管理,喂料也相应改变。根据本场的实际情况,畜主对肉鸡免疫接种鸡新城疫疫苗。发病前因相互踩踏等原因,肉鸡共计死亡25羽。5月27日上午畜主喂料鸡群时,发现病鸡252羽,病鸡当天死亡32羽,病状以食欲减少、呆立、排出稀粪为主。从5月27日至29日止,鸡群累计发病1675羽,死亡339羽(包括诊治后30日至31日病鸡死亡40羽),发病率为56.30%,死亡率达到20.23%。在鸡群陆续发病过程中,畜主曾多次用抗菌类等药物进行防治,但疗效欠佳。因此,5月29日笔者到现场观察诊治。
病鸡临床上表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拒食。病鸡发病明显期体温高达42.5~430C,羽毛蓬松杂乱,闭目打盹,双翅下垂[2],不愿走动,嗉囊积食或积水;有些病鸡初期表现自啄泄殖腔的现象,怕冷并互相拥挤在一起,排出白色黏稠或米汤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粪便污染,肛门黏膜发红。病情严重的病鸡后期不饮不食,体温下降,因极度脱水衰竭而死,病程3~7d。
通过剖检8羽病鸡和9羽死鸡,肉眼观察发现病鸡、死鸡病变大致相似。体表发红或暗红色;胸肌、腿部肌肉呈现出血斑点及条纹状出血;法氏囊水肿、出血明显,肿大2~4倍。严重病鸡死亡的法氏囊内含有黄色干酪样物质,囊壁黏膜有明显的灰白色斑点及出血;脾脏表面呈灰白色,有坏死灶出现;肾脏肿大呈红褐色,有出血点;脱水衰竭而死的病鸡,法氏囊严重萎缩、变硬,囊壁变薄。剖检的病鸡、病死鸡的腺胃和肌胃交界处均呈现条状出血带。其它器官病变不明显。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尤其是判断发病日龄、季节,可见法氏囊肿大、水肿出血[3],笔者初步作出诊断该病例为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
5.1 严格消毒 及时隔离病鸡,把病死鸡进行无害化处理。鸡舍、用具、周边环境用复合碘溶液1:500倍清水稀释后喷洒消毒,1次/d,连用5d。
5.2 紧急预防 全群鸡选用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强效感康)投放到饲料及饮水中,对病毒具有极强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每100g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拌料150kg,连用5d。每100g盐酸多西环素可溶性粉兑水300kg,给鸡群集中饮用,连用5d。
5.3 对症治疗 全群鸡肌肉注射高免蛋黄液,用量为每羽0.8ml,1次/d,连用2d。病鸡选用黄芪多糖注射液肌肉注射,用量为每羽0.6ml,1次/d,连用3d,能有效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给予每羽病鸡喂服恩诺沙星液0.1ml,1次/d,连用3d,具有迅速杀灭机体内的敏感菌。经过以上综合防治后,5月30日病鸡死亡28羽、31日病鸡死亡12羽。6月1日开始无病鸡死亡和没有新病鸡出现,6月3日鸡群食欲基本恢复正常,病情得到控制,直至出栏全群鸡未再复发。
(1)加强饲养管理和搞好卫生消毒工作,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措施。通过对该病例的诊治,笔者认为农某养鸡场发生肉鸡传染性法氏囊病,是与以下因素密切关联的:一是肉鸡从育雏室转到鸡舍饲养后,由于饲料、环境、气温等方面改变,促使鸡群发生应激反应及机体抗病能力下降,从而诱发疫病的发生;二是畜主没有及时免疫接种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增加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所以,在饲养管理肉鸡的各阶段,要分段喂给营养全面的饲料,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生素、微量元素,可增加机体的免疫力;注重定期消毒鸡舍、用具及周边环境,及时清除粪便,勤换垫料,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保暖;同时,换料要有一个过渡期,不宜突然改变饲料品种,尽量减少应激反应,保证鸡群良好的环境状况,提高鸡群的抗病能力,预防该病的发生和传播。
(2)免疫接种和早期防治是降低该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手段。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免疫接种时间应该根据该病在当地的流行特点、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来决定。在兽医工作实践中,为了确保鸡体内保持较高的抗体水平,避免法氏囊病毒的感染,采用鸡法氏囊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一般多在鸡只7~9日龄首免,点眼或滴鼻每羽两滴(0.05ml)。鸡只14~19日龄二免,每羽肌注0.2ml。当鸡群发生该病时,选择敏感药物及早防治,对降低鸡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起到积极的作用;病鸡早期治疗选择使用高免蛋黄液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养鸡场(户)在养鸡生产方面,应当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群应分开饲养,并且采取封闭式管理,使鸡群保持稳定的生长健康水平。
[1] 李现胜.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制经验谈[J]. 农村养殖技术, 2011, 13(325): 31.
[2] 孙忠磊, 王洪社.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防控研究进展[J]. 兽医导刊, 2017, 6(273): 21–22.
[3] 李舫. 动物微生物[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243.
(2018–06–21)
S858.31
B
1007-1733(2019)01-003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