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勇
(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白果乡畜牧兽医站,四川中江 618111)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蓬勃发展,居民生活质量获得显著改善,市场对猪肉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带动了生猪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养殖过程中,流行性腹泻是危害养殖效益和生猪健康的重要疾病,其主要是由于冠状病毒而诱发的传染性疾病,以食欲下降、腹泻、呕吐为基本特征,主要集中在寒冷或者季节交替时期爆发,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需要引起养殖户的高度重视,并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进而实现预期的养殖效益。
任何年龄阶段的生猪都是猪流行性腹泻的感染群体,年龄较小的生猪为易感染群体,并且死亡率和发病率较高,该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以早春和冬季为集中爆发时期,猪舍环境、受污染的饮水、饲料以及病毒都是诱发该病的主要原因,在生猪患病后,会出现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腹泻呕吐等特征,如果不进行科学控制,会短时间内在猪群中蔓延、传播,为养殖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
仔猪患病后会出现急剧腹泻、呕吐不止,粪便呈现灰色或者黄色,气味难闻,体温快速升高,在腹泻后逐渐下降、体重减轻、脱水严重、精神沉郁、消瘦厌食等症状,通常情况下,发病7d之内不见好转的仔猪死亡率较高,即使耐过不死,在后期生长发育中也容易出现僵猪。成年猪、育成猪和断奶猪在患病后症状较轻,主要以呕吐、厌食、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症状为主,经过精心治疗后,在7~10d后症状得到明显缓解,死亡率较低[2]。
对病死猪进行实验室剖检后可发现,其胃肠存在炎症,并且胃内存在大量的凝乳块,黏膜存在轻度出血的情况,小肠壁变薄、呈现半透明状、缺乏弹性,小肠内充满灰白色或者黄色液状物,含有凝乳块以及泡沫,利用显微镜对肠系膜淋巴结进行观察后可发现,小肠绒毛存在萎缩情况,部分病死猪存在心肌出血、肺叶重大、肾脏出血以及脾淤血等情况[3]。
由于猪流行性腹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养殖户尽量不从外界引进种猪,避免种猪携带病菌,导致该病在养殖场内大肆传播,对生猪健康带来负面影响,如果必须要从外界引种,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首先,养殖户在引种之前需要做好疾病调查工作,对生猪的精神状态、饮食情况进行观察,引入健壮、健康的种猪,降低患病隐患;其次,做好种猪运输管理工作,避免种猪在长期运输中发生和感染流行性腹泻;最后,在种猪引进养殖场后,养殖户需要对其隔离饲养40d左右,保证生猪健康后混入猪群进行集中饲养[4]。
消毒管理是控制和预防猪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重要举措,养殖户需要给予高度重视,将消毒管理落实到各个饲养环节中,发挥疾病预防的作用和价值。首先,养殖户要结合生猪养殖的数量和规模,科学制定消毒计划,保证计划的合理性以及科学性,定期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消毒剂开展消毒,避免病毒细菌产生抗药性;其次,对所有进入养殖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全面消毒,避免其携带各种病菌而诱发流行性腹泻疾病,同时,养殖场内要设施生活区和生产区,养殖人员在进入生产区前需要进行消毒,与养殖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养殖场;最后,当猪群发生疫病后,养殖户需要对养殖场内外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消毒,避免流行性腹泻的扩散和蔓延。
优化饲养管理是控制和预防流行性腹泻疾病的重要途径,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为生猪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进而降低疾病发生概率。首先,养殖户要定期组织人员对猪舍进行清洁和打扫,及时排出猪舍内的尿液和粪便,为生猪营造干净的生活环境,避免由于细菌病毒而诱发流行性腹泻疾病;其次,在冬季要做好保温保湿工作,保证猪舍内部干燥,处理好保温和通风之间的关系,有条件的养殖场可以安装控温设备,避免气候剧变而导致生猪出现腹泻情况;最后,确保猪舍光照充足,通过光照提升生猪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当生猪患流行性腹泻疾病后,养殖户需要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在使用止泻药的同时,还要补充维生电解质、电解多维等,对于病程较长的病毒,需进行补盐和补水,避免其出现脱水情况,对于伴随心力衰竭的病猪,要注射强心剂和消炎药物。
在生猪养殖中,猪流行性腹泻是常见疾病,同时也是影响生猪健康和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养殖户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和预防,进而保证生猪健康、提升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