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周林
(黔西南州望谟县郊纳镇农业服务中心,贵州黔西南州 552303)
近段时间,动物食品安全日益突出,成为当今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的问题。这项问题的出现,使得国家加强了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通过一系列的动物疫病防控政策的实施,大大降低了动物疾病的发生率,也缩短了影响范围,对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积极意义。但是从实践中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需要在新时期进行解决。
基层地区开展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于及时检测动物疫病,及时进行处理,保障畜禽健康养殖以及动物产品的质量有积极意义。畜禽疫病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能发生,因此需要做好预防并进行控制,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提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水平,借助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控制动物疫病的传播,实现科学的动物保护和管理。目前来看,我国地方上对于这项工作十分重视,也为此提供了资金、技术和人员方面的支持,但是对城市来说工作成效明显,而乡镇地区效果不太突出,导致乡镇地区最需要疫病防控,但是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开展又最薄弱。另外,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还存在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东西部之间因为经济水平和养殖业发展状况的差异,疫病防控工作也存在较大差别,从防控措施执行到防疫部门的应急应变能力都存在显著差异。
很多养殖人员是依靠自身经验发展养殖,文化程度不高,专业养殖知识缺乏,对于动物疫病防控的观念不强,不能有效配合;动物疫病防控人员的素质水平较低,能力不高,难以支撑工作进行;工作人员队伍老老龄化严重,活力不足;专业技术人员较少,高水平人员稀缺。
养殖场所选址不合适,不符合标准要求;内外部环境不良,比如不注重消毒管理,所以饲养环境较差等;动物育种和饲养不科学,采取的都是传统的方式,部分养殖人员为了节约成本甚至采购劣质饲料和饮水,增加了动物疫病发生的可能。
没有建立完善的防控体系,防控标准不高,工作时模糊不清,标准不够严格;防控工作形式化严重,难以实现全面防控;防控工作不够细致,对于疫情不能第一时间处理,消毒不严格,甚至出现混居情况,增加了疫病风险;对于病死畜禽的处理不到位,不能严格扑杀、焚烧、掩埋和无害化处理,甚至将患病畜禽流入市场,也增加了疫情风险;既抓中心又抓业务,难以协调好。
地方政府要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视,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增强政策上的指引作用;加强宣传,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开设微信公众号、建立网站播放视频等方式,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加养殖人员对此的了解;推广先进的养殖技术,对养殖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科学养殖水平;在社会上大面积普及动物疫病防控知识,让群众了解相关内容,具备基础的防控意识和知识。
新形势下要做好基层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需要完善制度和体系建设。基层兽医站要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机制,统一工作标准,落实制度建设,保证工作的规范性、高效性和高质量。基层兽医站要注意加强宣传,提高从业人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明确各自的岗位责任,提升责任意识;建立三级防疫网络体系,强化村级管理,打造高水平的村级动物疫病防控队伍,定期组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考核,并与绩效考核相挂钩;组织工作人员前往各个养殖现场进行实地防疫检疫工作,对养殖人员进行宣传,做好养殖情况的调查和记录,并注意实时更新相关信息,记录防疫检疫工作的落实情况;加强对动物疫病的监控和监测,建立监测体系,要求养殖单位定期报告自身的养殖情况,发现疫病可能及时上报,通知专业人员处理。
相关部门要定期组织防疫人员进行技术水平培训,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最新防疫知识、最新疫病发展等,进行理论知识普及;注意强化实践技能水平的提升,可以通过举办防疫职业技能比赛等方式提高实践水平;可以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前往防疫现场进行工作指导,或组织技术性讲座,分享防疫工作经验和技巧;注意提高防疫人员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能够对工作认真负责,有效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质量;鼓励畜牧养殖相关科研单位加大科研力度,通过创新技术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招聘和引进高水平的专业人员,打造先进的专业技术队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提升队伍活力。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作,需要相关单位做好细节管理,从各方面关注工作紧张,进而推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