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光照在蛋鸡养殖中的合理应用

2019-02-12 12:09:14张凤妮
兽医导刊 2019年20期
关键词:产蛋量产蛋周龄

张凤妮

(鹿寨县四排镇水产畜牧兽医站,广西鹿寨 545606)

蛋鸡相较于其他家禽对于光照条件、光源环境有着极为特殊的敏感性,光照时长、光照强度与光源性质的差异将对蛋鸡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与生产活动产生重要影响。通过结合蛋鸡的不同发育时期确定其对于光照的具体需求,能够为蛋鸡养殖管理水平与经济效益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1 光照对于蛋鸡的作用机理与影响因素

1.1 作用机理

光照对于蛋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其一是同步信号作用,基于光周期的循环使蛋鸡体内各种机能的固有节律变化与明暗变化实现同步,对于蛋鸡的排卵、产卵时间产生影响;其二是刺激作用,能够刺激蛋鸡生殖腺的多种激素分泌,用于控制开产日、调节产蛋率。光照对于蛋鸡的作用机理体现在位于禽类视网膜与下丘脑深层处的2个感受器上,当光线照射在蛋鸡的视网膜上时,将会由感受器刺激视神经、传导至下丘脑处或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使下丘脑感受器在接收到刺激信号后开始分泌、释放促性腺激素,经由垂体门脉系统传递至垂体前叶,刺激促卵泡素与排卵激素的大量分泌,加快卵泡的发育成熟,在卵巢内生成雌激素,再经由血液循环系统刺激输卵管发育、形成机能,促成母鸡的排卵。

1.2 影响因素

1.2.1 光照时长

光照时长变化将影响到蛋鸡性成熟的日龄,以育成期的蛋鸡为例,倘若光照时长较短,将导致蛋鸡性成熟的时间后延;倘若光照时间过长,则将使蛋鸡提前进入性成熟阶段,相应使得开产时间前移,其产蛋的体积较小、数量较少。针对处于产蛋高峰期的母鸡,倘若光照时间突然缩短,将导致母鸡的产蛋率明显下降,还易增加母鸡的死亡率。

1.2.2 光照强度

选取日龄相同的笼养鸡,依照同等数量均匀分成上、中、下层,三层光照强度由大至小排列,试验结果表明位于中层蛋鸡的产蛋量显著高于顶层和底层,说明适宜的光照强度方可提高蛋鸡的产蛋量。倘若光照强度过大,将引发蛋鸡出现焦躁不安、啄癖、脱肛等问题,增加破壳蛋、软蛋、双黄蛋等畸形蛋出现的几率,甚至还会增加蛋鸡的猝死率;倘若光照强度较弱,则将引发雏鸡采食量下降、生长发育减缓等问题。通常雏鸡需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觅食、饮水,因此应将育雏初期的光照强度设为标准光照强度的2~3倍,最佳光照强度应为20lx,确保有2W/m2带伞白炽灯光源;待2~3d后逐渐调弱光照强度,直至将光照强度设为20lx,确保有0.5W/m2光源。

1.2.3 光线颜色

光线颜色的差异取决于波长的不同,通常蛋鸡在红、橙、黄等暖色光下的视觉条件较好,例如在红光下较为安静,少有啄癖,但成熟期略微延迟、受精率下降,产蛋量有所增加;在蓝、绿光下增重速度较快,成熟期提前,但产蛋量下降,蛋的体积、重量略大,促进公鸡性成熟与繁殖力提升[1]。

2 利用光照优化蛋鸡养殖管理的有效对策

2.1 促进雏鸡新陈代谢

饲养人员宜选取自然光进行雏鸡的光照管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促进雏鸡血管的微循环,将雏鸡体内的固醇类物质转化为维生素D,加快钙磷的代谢速度,促进雏鸡骨骼发育。同时,适宜的阳光照射能够通过皮肤转化为热能,利用温热效应加快雏鸡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增加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素数量,其中氮的代谢有助于增强雏鸡的消化机能、刺激食欲。此外,光线通过视觉神经的反射作用对雏鸡的下垂体产生刺激,还有助于促进其生殖器官的发育。

2.2 提前育成鸡性成熟时间

通常蛋鸡到达10~12周龄后进入育成期,性器官开始逐渐发育,应将育成鸡光照时间控制在8~9h/d左右,将光照强度设为5~9lx。在饲养环境为密闭鸡舍时,应利用人工光源配合自然光进行光照管理,注重将光照强度设为恒定值,待雏鸡孵出后将光照时间设为14h,逐周递减15min,待至第20周龄后降至9h/d;针对母雏应将其生长阶段的光照时间设为8h恒定值,待需转移至开放式鸡舍后,应将光照时间设为12h,逐周递增30min,直至达到标准光照时长;针对产蛋阶段母鸡,应将其光照时间设为14~17h恒定值。在饲养环境为开放式鸡舍时,应结合自然光照时长进行光照管理,通常选取恒定法与渐减光照法进行光照时间的调节,应在夏季围绕鸡舍窗口处加装遮阳罩,避免因光线过强引发啄癖。

2.3 增加母鸡产蛋量

待蛋鸡到达20周龄时进入产蛋期,应将其光照时长控制在12~17h范围内,避免因光照时间过短抑制排卵、光照时间过长影响蛋壳质量。在密闭鸡舍饲养条件下,应在育成期8~9h/d光照时长的基础上,逐周递增1h,待2周后将光照增加时长调为0.5h,待到达16h光照时间后保持恒定值直至60周龄,并逐周增加1h至17h,直到淘汰。在开放式鸡舍饲养条件下,应采用渐增补光方法,选取每日清晨补充光照,促进母鸡提前产蛋、保障产蛋率。

2.4 光照管理要点

在鸡舍内部照明系统设置上,应结合不同鸡笼布置形式进行灯具高度的设计,例如针对叠层笼养鸡舍,应将下层灯与地面的距离控制在1.8~2.2m范围内,将上层灯与鸡笼顶部距离控制在0.2~0.4m之间,并确保灯泡呈交错分布,分布均匀、无暗区,保障光照强度适宜,提高蛋鸡的生产性能。

3 结论

养殖人员应密切结合蛋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选取适宜的光照条件,合理调节光照时长、光照强度与光源类型,综合考虑气候条件、温度状况、鸡舍环境与蛋鸡品种差异等因素进行光照管理,并确保光照条件的稳定性,防范因突然或频繁改变光照条件引发鸡群的应激反应,降低蛋鸡养殖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猜你喜欢
产蛋量产蛋周龄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鸡不“歇伏”提升产蛋量
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 06:54:16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特产研究(2021年6期)2021-12-08 03:16:38
产蛋目标
21世纪(2019年12期)2019-12-18 07:22:30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动物产蛋王
影响蛋鸭产蛋的因素(上)
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 14:04:42
浅议影响蛋鸡产蛋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55
褐壳蛋鸡
农村百事通(2016年6期)2016-05-14 00:27:38
母鸡喜欢在舒服的地方产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