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娟娟
(山西省畜牧兽医学校,山西太原 030024)
合理的、安全的、有效的消毒措施,能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很大程度上避免动物疫病的发生。养殖场的消毒表现在养殖过程中的方方面面,现就将这些消毒的技术做一总结。
就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清除或杀灭物体、环境中以及畜禽体表的病原微生物。其目的是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终止疫病的流行过程。
是指为了预防疫病的发生对养殖场的畜禽舍、用具、环境等进行的定期或不定期的消毒。如每天对畜禽舍的清扫,对食槽的清洁等。
就是指在发生疫病时有针对性的对特定的病原体采取的消毒措施。如发生重大的动物疫情时,对病畜禽舍、排泄物、饲养用具、器械等的紧急的消毒。
疫情解除封锁前,对疫区的全面彻底的消毒,以清除病原体。
是指用机械、热力、辐射等方法清除或杀灭病原体。
机械性的消毒法
这是养殖场中最常用到的消毒方法,如清扫、通是风、洗刷等。
(2)干热消毒法
有焚烧、火焰烧灼、热空气法等。焚烧是对于畜禽的尸体及其污染物最彻底可靠的处理方法。火焰灼烧适用于耐烧器具的消毒,如铁质的笼具等可用火焰喷灯进行消毒。
(3)湿热消毒法
有煮沸消毒、流通蒸汽消毒、高压蒸汽消毒等。湿热消毒法适用于各种金属及玻璃器械的消毒。
(4)辐射消毒法
主要是利用紫外线对于空气、种蛋等进行消毒。
是指用消毒剂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这是养殖场最常用的一种消毒法,也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方法[1]。使用的方法有喷洒、喷雾、浸泡、熏蒸、洗刷、涂擦等。
(1)喷洒、喷雾。将配制好的消毒液放于喷雾器中喷洒或喷雾,用于养殖场环境以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2)浸泡。将金属、玻璃等物品的浸泡于配制好的消毒液中一定的时间来消毒。
(3)熏蒸。几种药液混合后通过产生的气体对空舍、种蛋的消毒。
(4)洗刷。用配制好的消毒液对动物的体表进行消毒。
是指利用微生物发酵产热而杀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主要用于养殖场的动物的粪便和垃圾的消毒。
在养殖场大门口要建有消毒池,进入养殖场的人员和车辆,要进行严格的消毒,人员要经更衣、换鞋、喷雾消毒后方可进入养殖场。进入的车辆在通过消毒池时要使用喷雾消毒对车身进行消毒方可进入。消毒池内使用的消毒剂一般选用氢氧化钠溶液、来苏尔或石灰乳等,且要定期更换。工作人员进入畜禽舍要换好工作衣、工作鞋,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在接触畜禽前,要用新洁尔灭等消毒液洗手。
养殖场大环境的清洁对于畜禽的健康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定期对场内环境进行清扫,消毒。如畜禽舍周围环境每2周用火碱消毒或用石灰乳喷洒消毒;场内的污水池、粪坑周围、下水道口,每月用漂白粉消毒一次等。
养殖场执行的“全进全出”制度。所以每批畜禽出栏后,都要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洁消毒。首先是将食槽、水槽、铁笼、蛋架等可移动的用具都先移出舍内,再对畜禽舍进行清扫消毒。先进行机械性地清除,对舍内的灰尘、垃圾清扫,然后舍内从上而下用高压水枪进行冲洗,再选用消毒剂如氢氧化钠溶液、石灰乳、来苏尔、过氧乙酸等喷雾消毒。移出的用具先冲洗干净后,再用漂白粉溶液或过氧乙酸进行浸泡消毒,消毒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移入舍内。最后是熏蒸消毒,密闭畜禽舍,按照每立方米的用量,计算好福尔马林和甲醛的使用量,进行熏蒸消毒,24h后开门窗通风换气。在所有的工作完成后,再空舍两周,再进入下一批畜禽[2]。
畜禽体表的消毒不仅能清洁畜禽体表,更能杀灭体表的病原体。一般是先用清水清洁体表,再选用杀菌效果好而且对畜禽无害的消毒剂来进行消毒,如0.5%的新洁尔灭、10%的聚维酮碘或0.1%的过氧乙酸等。
食槽、水槽、铁笼、蛋架、蛋盘、饲料车等设备,先用水冲洗干净,再用0.1%新洁尔灭或0.5%过氧乙酸进行浸泡消毒;注射器、针头、金属器械用后及时煮沸消毒,干燥后备用。
对种蛋的消毒以对刚孵出的蛋立即消毒效果最好。可选用过氧乙酸气体消毒或甲醛熏蒸消毒,也可用0.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
粪便的消毒最常用生物消毒法,也就是粪便的堆积发酵,发酵产生的高温可以杀灭大多数的病原体。粪池周围常用生石灰撒布,淋水进行消毒。
总之,养殖业要健康发展,对于疫病的预防是养殖场首先要做必须要做的工作,而选择高效、安全的消毒剂和适合的消毒方法,做到有计划的消毒,对于疫病的预防又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建立一套适合自己养殖场的消毒技术,避免疫情的发生,才能让自己的养殖场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