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长明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淮安 223200)
此病传染源为病猪和带菌猪,猪舍封闭、湿度大、养殖密集区,此病发病率最高。此病传播,经粪便、乳汁、鼻液、呕吐物等等,通过直接或间接排毒污染空气、饮水、用具等等,而经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染易感动物体。其中,带毒犬、猫、鸟类等等,都携带此病毒传播感染的可能。
此病传播速度较快,2~3d能迅速波及全群。患病症状与感染日龄、流行状况等相关。一般的患病症状,急性呕吐、水样腹泻,排出灰白色、黄绿色稀便,期间夹杂有恶臭味、未消化的凝乳块。仔猪脱水严重,体重迅速降低,一般发病后1周死亡,仔猪10日龄内致死率最高,高达100%。3周龄以上仔猪,能自行存活。但是,个别体质孱弱,有形成僵猪等可能。不同仔猪,成年母猪和公猪感染,表现为:体温高升,厌食呕吐、泌乳停止,这也是造成仔猪高致死率的关键诱因。
肉眼可见尸体脱水明显,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块。3日龄小猪中,约50%在胃横隔膜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壁变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成半透明状。肠系膜出血,主要是肠绒毛萎缩引起的。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到空肠绒毛显著缩短。组织学检查,黏膜上皮细胞变性、脱落。
根据流行病症状和病变可以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诊则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采取病料,经口感染2~3d龄健康乳猪,如经12~48h出现典型症状则可诊断确诊。
该法是最简便和最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取腹泻早期病猪空肠和回肠的刮削物做涂片,进行直接或间接荧光染色,然后用缓冲甘油封盖,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查,可见上皮细胞及沿着绒毛的胞浆膜上呈现荧光者为阳性。此法迅速,可在2~3h内出现结果。
根据TGEV标准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PCR产物,则可证实该 病毒为TGEV。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落实好综合性防控措施是关键前提。
前几天,小刘又因与同学一言不合趴在地上不起来,怎么劝都不管用。这时,班里的一个女同学走过来说:“你还是不是先锋车站的管理人?”
具体的预控措施有:
坚持自繁自养,培养健康猪群,净化养殖群体。严格引种检疫,确保引种健康。引进种源,隔离饲喂,不定期检疫,确保健康后方可混群饲喂。
改善饲喂管理条件,搞好圈舍卫生,注意场内清洁、卫生、干燥。做好猪场保暖,及时清理场内粪污,营造好的养殖环境。
尝试被动保护仔猪,当前针对传染性胃肠炎,有尝试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腹泻二联苗免疫的报道。但是,从此病流行病例来看,新生仔猪头一周内,此病的易感性最大,有的甚至刚出生后数小时即可被感染。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往往来不及接种疫苗,而且有免疫应激造成死亡的可能。为此,地方养殖户主有尝试用被动免疫保护仔猪的方法。将病畜排泄粪便、消化道内容物等等,集中收集冷藏在冰箱内。待到妊娠母猪产前3~5周,用冷藏的上述物喂服母猪,每次用25~30g,使其集中发病、集中处理,能大大提升母猪的抗体水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而起到保护仔猪的目的。这种方法用起来有风险,应谨慎处理避免诱发其他传染病的可能。
落实好综合防病措施是基础,在此条件下,应注意做好接种防疫工作。
胃肠炎弱毒冻干苗,适用于妊娠期母猪,产前2~3周,后海穴注射,每次用2~3ml,能增强母猪抗病母源抗体水平。而仔猪则通过吮吸母乳,而被动获得保护。那些直接受到威胁的仔猪,可尝试用此冻干苗,通过滴鼻或后海穴注射,以增强抗体水平。具体用量,仔猪10~25kg间,每次用1ml。仔猪25kg以上,每次用2ml,一周后可产生强免疫效力。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适用于妊娠期母猪,产前2~3周,后海穴注射,每次用4ml,能增强母猪抗病母源抗体水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被动获得保护。用于仔猪的直接接种,通过滴鼻或后海穴注射,以增强抗体水平。具体用量,仔猪10~25kg间,每次用1ml。仔猪25~50kg,每次用2ml。仔猪50kg以上,每次用4ml,2周后可产生强免疫效力。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苗,适用于妊娠期母猪,产前2~3周,后海穴注射,每次用1.5ml,能增强母猪抗病母源抗体水平。仔猪通过吮吸母乳,被动获得保护。或者,仔猪直接接种,通过滴鼻或后海穴注射。具体用量,仔猪10~25kg间,每次用0.5ml。仔猪25~50kg,每次用1ml。仔猪50kg以上,每次用1.5ml1周后可产生强免疫效力。该疫苗同样适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腹泻的紧急预防接种,能起到不错的遏制腹泻病流行发生。
临床用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尚且没有特效治疗措施,多数采用对症用药、补液治疗相结合的方法。
方一:抗菌消炎类药物,用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呋喃西林类、黄连素等药物,能大大缓解临床症状。
口服补液盐,主要成分:葡萄糖,每次20g;氯化钙,每次3.5g;小苏打,每次2.5g;氯化钙,每次1.5g,兑水每次1000ml,患病仔猪自由饮服,对调整机体酸碱平衡,补充体内流失水分,缩短康复疗程较好。期间,能配用氟哌酸等抗菌素,效果会很好些。
方二:抗菌消炎,用氟哌酸、恩诺沙星、庆大霉素、土霉素、痢菌净等等,均有不错的治疗效果。此外,磺胺类药物同样有不错的抑菌效果。这几种药物能做到交替轮换使用,以避免耐药性的形成。
口服补液盐,氯化钠,每次5g;碳酸氢钠,每次3g;氯化钾,每次1.5g;葡萄糖,每次20g,上述兑水每次用1000ml,用于补液调整机体酸碱平衡不错。或者,在口服补液盐同时,配用环丙沙星,每次用10g。灌服,每头每次用40~120ml,早晚各1次,连续用1周。
上述方剂为在不少地方得到适用,后期为巩固疗效,可尝试饲料中加适量的益生菌、健康猪粪,对增强肠胃蠕动机能,巩固治疗效果更好些。亦或者,先用清瘟止痢类中药剂,及时清理肠胃内有害菌群。而后,用益生菌,维持肠胃内微生态平衡,以缩短康复疗程。
猪传染性胃肠炎,为生猪养殖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从此病流行来看,典型症状:发病急、流行快,不同日龄阶段均有易感性。但是,10日龄内仔猪易感性最大,致死率也较高。而后随着日龄的增加,易感率降低,患病症状减轻,自然状态下可自行康复。除日龄外,生猪养殖环境——舍内封闭、湿度大、养殖密集等等,也会造成此病的高发。
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预防措施应注意落实好综合性防控措施,通过各条件的优化健全猪场生物安全措施。在此基础下,注意做好接种防疫工作。像是:胃肠炎弱毒冻干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活苗等疫苗,均适合用于仔猪的被动防疫。临床针对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尚且没有特效治疗措施,多数采用对症用药、补液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后期,注意适量用益生菌、健康猪粪,对增强肠胃蠕动机能,巩固治疗效果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