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吉
(江苏省太仓市璜泾动物防疫站,江苏太仓 215427)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具有极高传染性的疾病,如果猪群中有个体感染这种疾病,就会迅速传播,影响整个猪群的健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在对猪传染性胃肠炎进行诊断及防治的过程中,必须掌握该病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对病猪进行准确的诊断,并根据疾病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生猪健康的影响,保证生猪养殖经济效益。
猪传染性胃肠炎源为病猪以及带病毒的猪,病毒可以通过这些猪的呕吐物、排泄物以及呼出气体等传播,也可以通过病猪接触过的饲料、饮水以及养殖工具等传播。猪传染性胃肠炎在冬季发病率较高,一旦有病情爆发,就会大范围流行,出现更多心疫区,常见症状为呕吐、腹泻、厌食等,如果哺乳猪感染,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
如果仔猪感染传染性胃肠炎,会出现消化道、呼吸道感染的现象,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仔猪患病后,会出现短暂的呕吐与腹泻症状,排出的粪便呈水样,并伴有恶臭气味,其中夹杂着没有完全消化的凝乳块[1]。在成年猪患病后,其体温会迅速升高,出现皮毛杂乱的现象,并伴有严重的脱水症状,同样会出现水样腹泻,大部分病猪会因脱水、心力衰竭而死亡。
在无菌的环境下,从病死猪的尸体上取淋巴、脾脏以及肝脏等组织作为病料,分别将其接种在普通琼脂及肉汤培养基上,在37℃的恒温下培养24h,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对病猪进行诊断。
从病猪体内刮取空肠绒毛上皮细胞,将其制成抹片,使用丙酮在4℃的温度固定3min,再向其中滴加猪传染性胃肠炎荧光抗体,30min后,使用磷酸盐缓冲液漂洗15min,再空气干燥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如果胞浆内出现特异性的黄绿色荧光,可以诊断为猪传染性胃肠炎。
取病猪急性期与康复期内的血清样品,在56℃的温度下进行30min灭活,应用二倍稀释法,每个稀释度都需要将其与病毒悬液混合,在37℃的温度下放置60min,再取一定量的混合液接种PK15细胞,单层培养24~48h,观察培养结果,如果康复期税务血清滴度在急性期的5倍以上,代表结果为阳性[2]。
在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预防工作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坚持自繁自养的方式,避免从外界引进生猪,对猪群的出入进行严格的控制,实现全入全出,防止病源进入养殖场。
(2)提高养殖管理水平,定期对圈舍进行彻底的清洁与消毒,为生猪的生长提供清洁、安全的环境。在选择消毒药剂时,尽量选择高敏性药剂,并采取多种药剂轮换使用的方式,防止病毒出现耐药性。此外,在冬春季节,需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保证圈舍内的温度适宜。
(3)做好免疫接种工作,目前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疫苗包括以下几种:第一,胃肠炎弱毒冻干苗。适用于妊娠期母猪,在主可以通过进食母乳获得免疫效果,接种时采用后海穴注射的方式,每次注射2mL。第二,、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适用于妊娠母猪,同样采用后海穴注射的方式,每次注射2ml。第三,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活疫苗。适合在妊娠母猪产前30d接种,采用后海穴注射的方式,每次注射1.5ml。
在养殖场有病例发生时,需要对病猪进行隔离,根据病情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具体的治疗措施包括以下几种:
西药治疗可以选择氟哌酸散,用量为0.3~0.5g/kg,使用温水溶解后为病猪灌服,每天服用2次,连续使用3~4d。也可以选择痢菌净注射液,采取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射量为2mL,同时搭配使用黄连素片,采用口服的方式,每片0.5g,每次服用2~3,每天服用2次,连续服用3~4d。为了避免病猪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可以为其使用链霉素,每次使用30~50万IU。也可以使用庆大霉素,混合溶解后灌服,每次使用4~8万IU,每天服用2次,连续使用2~3d。如果病猪出现严重的脱水症状,并且饮欲与食欲下降严重,可以为病猪灌服氯化钠水溶液,每次服用20ml,连续服用4~5d。
中药治疗使用的方剂为甘草30g,枳壳70g,陈皮、黄柏、白头翁各100g,半夏、黄连、诃子、乌梅各80g,板蓝根150g。将重要混合后用水煎服,如果病猪日龄在30日以下,每次服用10~20ml,而病猪日龄在30日以上时,每次服用20~30ml,每天服用1~2次,连续服用3~4d。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发病快、死亡率高的传染性疾病,该病一旦爆发,就会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工作,对其进行准确的诊断,采取针对性的防治措施,降低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生猪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