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晶 牟 达 梁冬艳
(昌图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辽宁昌图 112599)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生猪中暑的情况一般发生在中午12时至下午4时之间,这是由于这段时间的光照与温度较高,阳光直射生猪身体,使其体温升高,导致脑膜与脑质发生病变,进而造成中枢神经障碍,出现中暑现象。造成生猪中暑的原因除环境因素外,还与养殖管理不当有关,如果生猪养殖必读过大,会造成生猪中暑的概率增加。在生猪中暑后,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措施,就会严重影响生猪健康,严重的会造成生猪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导致生猪中暑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在天气炎热的夏季,生猪头部受到阳光直射,紫外线会通过脑颅,对内脑组织产生伤害,造成其充血,进而导致体温升高,出现神志异常现象。与此同时,紫外线还会对生猪的中枢神经造成不利影响,导致出现新陈代谢紊乱的现象,进而引发中毒。此外,外界温度的变化会造成生猪的体温调节系统紊乱,出汗量减少,影响身体热量的消散,同样会造成生猪体温升高,对呼吸机能造成不利影响。
在夏季的生猪养殖过程中,由于气温较高,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就会造成生猪中暑的概率增大。与此同时,如果生猪养殖密度过大,通风条件不佳或者饮水不充足,同样会造成生猪中暑的概率增加。
在炎热的天气中,生猪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自身免疫力的下降,造成体质虚弱,造成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与此同时,温度过高会造成生猪体内的盐分与水分大量流失,造成神经系统紊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盐和水分,就会严重影响生猪的耐热能力,进而出现中暑现象。
在生猪中暑前,会出现一些症状,包括烦躁、走路不平衡、大量饮水以及频繁排泄等。在生猪中暑后,会出现体温升高、站立不稳、全身颤动、心律不齐、呼吸加速、大喘气、呕吐以及口吐白沫等症状。中暑生猪的体温会迅速升高,最高可超过42℃,与此同时,中暑生猪眼角膜会充血,瞳孔会放大,然后缩小,严重时会出现倒地不起,四肢无力的现象,四肢向游泳一样划动,可能会在几小时后死亡。中暑生猪还会存在全身出汗,甚至出现痉挛、抽搐的症状,生猪会因虚脱而死亡。
在对生猪中暑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临床症状以及病理变化进行诊断,同时需要参考生猪的病史。在炎热的夏季,生猪受到阳光直射或环境闷热潮湿,如果生猪身体虚弱,出现急性死亡,可以确诊为中暑。
在对生猪中暑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治疗措施:
在生猪出现中暑现象后,需要将生猪立即转移到阴凉通风的位置,并保证周边环境的安静,使用冷水对生猪头部与背部喷洒,也可以使用冷水灌肠,加速体内热量的散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酒精对生猪体表进行擦拭,迅速将生猪的体温控制在38~39℃之间。如果生猪的体温持续上升,出现耳部充血的现象,需要对耳尖部位进行放血。此外,还要采用药物降温的方式,为生猪注射25%的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每50kg体重注射10ml,也可以为其肌肉注射安乃近注射液,注射12ml/kg,对生猪的体温进行有效的控制。
生猪中暑后会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需要使用5%的生理盐水对生猪进行灌肠,也可以为其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800ml,为生猪补充水分,恢复身体机能。
对于中暑生猪的治疗,可以采用中药治疗措施,在绿豆水中加入滑石25g、甘草25g,对生猪进行灌服,也可以使用甘草50g与竹叶煎水,为生猪服用,能够有效的缓解中暑症状。在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根据不同的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保证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为了有效减少生猪中暑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如果遇到炎热的天气,需要保证圈舍具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圈舍过度拥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猪群喷水的方式实现物理降温。在生猪运输的过程中,如果天气炎热,需要保证车厢通风,定期使用冷水对生猪进行冲洗,并适当增加饮水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为了避免生猪中暑现象的发生,需要为猪群提供健康的环境,定期做好圈舍的清理与消毒,用水冲洗粪尿与污物,保证空气清凉,以便生猪能够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对于通风条件不好的圈舍,需要加设电风扇或换气扇,增加空气流通速度,降低圈舍温度。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中暑会对生猪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会造成生猪死亡,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户必须了解并掌握生猪中暑的原因以及临床症状,对生猪中暑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有效的降低中暑对生猪健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