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

2019-02-12 11:17:13陈金良
兽医导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候鸟致病性病鸡

陈金良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服务中心,江苏盐城 224001)

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极大,一旦鸡群患病,没有治愈的可能,会导致病鸡的必然死亡。在各养鸡场的日常防控工作中,要及时对鸡群接种防疫疫苗以加强鸡群的抗病毒体质,同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保持养殖场卫生来降低养殖场爆发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几率。在此基础上,加强规范养殖场的生产管理,综合开展防控工作。

1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症状

1.1 临床症状

高致病性禽流感潜伏期较短,四至五天内死亡,发病急,死亡率高。病鸡表现为体温高升,精神萎靡,没有食欲,睁不开眼睛,排出许会带血或黏液的黄绿色稀便。其中部分病禽还会呼吸困难、咳嗽、打喷嚏、突然尖叫,甩头。有时还会流泪,初期浓稠状带气泡的眼泪,后期流黄白色脓性异物,眼下肿胀,双眼外突,鸡的头部鸡冠的部位还会出现肿胀。产蛋鸡感染后产蛋率则会下降,感染程度高的鸡则会停止产蛋,同时产蛋质量下降。病鸡不但拒绝进食,甚至还会减少喝水量。鸡的腿部和爪子可能会出血,变色,此时的病鸡不具备生产高质量鸡蛋的能力。另外,还有鸡群感染禽流感病毒时,羽毛会变得很蓬松[1]。

1.2 流行特征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冬季发病率较高,其次是在春季,春季温度不高不低,适宜病毒生存繁殖,有着极强的繁殖性和传染性。到了夏秋季节,由于温度相对较高,致使病毒存活时间短,造成的危害较小。在夏秋季因为紫外线光照强度大,也能消灭少量的病毒,期间发病率并不高。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特点是突然死亡和高死亡率,潜伏期短,最短一天内发病,出现头部和颊部肿胀,鸡冠和肉垂发绀,脚鳞、腿肌出血等症状。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感染后的鸡群,体现出血性病变,常见的有喉部气管出血、有粘稠状液体,心冠脂肪处有点状出血、心包增厚、心肌迟缓且柔软。前胃乳头出血、溃疡,十二指肠、直肠和泄殖腔出血严重。胰脏常有出血或长出坏死斑[2]。

2 鸡禽流感的传播方式

2.1 通过患病动物的直接传播

与病鸡的直接接触是主要的禽流感病毒传播途径。致病病毒主要存在于病鸡的呼吸道、消化道及内脏等处。病鸡口鼻分泌物、排泄粪便及尸体都是主要传染源。禽流感在家禽中以鸡和火鸡的易感性最高,其次是珠鸡、野鸡和孔雀。鸭、鹅、鸽、鹧鸪也容易受到感染。易感鸡群感染此病,多数经呼吸道、消化道,眼结膜感染等途径致病。鸟类同样是此病病毒的主要携带者,由此候鸟的长途迁徙,可将高致病性禽流感自一个地方带往另一个地方。因此,此病高发时节,最好减少家禽与鸟类的接触,避免导致交叉感染而加重病情。这些年的大量实践调查中,经由野生鸟类感染高致病禽流感的情况较为常见。

2.2 通过流感病源的间接传播

携有禽流感病毒的鸡群或禽产品的流通,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高发的重要诱因。因为与被致病病毒感染过的污染物直接接触就是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间接接触。生活中被禽流感污染的饮水、饲草、鸡舍、用具、车辆、昆虫等都带有病毒。病毒可由感染禽的呼吸道、结膜和粪便中排出病毒。因此,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还需避免与流感病源的间接接触。病鸡可以通过排便排出大量病毒,所以被病毒污染的任何物品,如饲料、水、设备、笼具和运输车辆等都利于传播疾病。各大养鸡场应留意一些特殊传染媒介的变化,做好灭鼠、驱鸟等防控管理,此外,注意远离水库搭建鸡场,有助于降低此病感染[3]。

3 防控鸡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措施

3.1 接种防病毒疫苗

接种防病毒疫苗是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手段之一。目前市面上有许多效果较好的防病毒疫苗。例如H5N1基因重组苗与H5N2疫苗,用于水禽、肉禽、鸡等的防疫效果最好,接种疫苗期间需有专业人员指导。疫苗接种之后,还要对进行疫苗接种后的鸡群病情实时监测。养殖人员需注意禽流感疫苗多数只能用于未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鸡群。疫苗能否得到妥善保存也是流感防控的重要环节,接种疫苗的工作人员需要根据疫苗的适宜温度进行贮藏,必须要保证疫苗的活性。对健康鸡群进行疫苗注射主要是为了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毕竟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率极高。而国内新研究出的H5N1和H5N2防病毒疫苗就起到了有效防控的作用。接种疫苗的工作十分关键,各地养鸡场需要分配专业的接种人员来完成,不可随意操作。

3.2 严格消毒控制病毒

因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外界存活能力不高,使用普通的消毒药剂即可将其消灭,所以严格消毒控制病毒繁殖是非常有效的防控流感的方法。与病鸡接触过的器皿高温杀菌后即可正常使用。同样在光照强度高和紫外线辐射较强的季节,将与病鸡接触过的器皿放置于外界同样可降低流感病毒生存率。平时养鸡的农场要注意环境卫生,经常清理打扫,定时对养殖场进行消毒来为鸡群创造一个低菌无毒的生产环境。在养殖场的工作人员也进出农场时也应接受检查,避免从外界带来病菌病毒,配合场地彻底消毒。鸡舍也应适时更换,有助于减少病毒的扩散。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为抵抗力较低的囊膜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存活能力本身不强。我们常用的一般消毒药剂,普遍情况下,都能将其杀死。而且,致病病毒不耐热,将被病毒污染的养鸡器械,经热水煮沸都能将流感病毒杀死。紫外线照射杀菌,也可以破坏病毒的感染能力。在流感并未爆发的鸡场,应注意场地消毒,以降低禽流感的扩散和蔓延。注意鸡舍的勤扫、勤消毒,贯彻个养殖场的消毒制度。每次每批鸡群进舍前,至少要空舍两三周。鸡场管理人员,进场前同样要严格消毒,以控制禽流感的扩散和蔓延。

3.3 综合落实防控工作

在落实前两项流感防控的措施后,就需要综合落实防控工作。养殖场地址要尽量偏离居民住房、综合市场、交通繁华处等地段,养殖场内不同家禽之间要隔离开来,不可将其混合养殖。坚持执行全进全出的养殖管理制度,做好疫苗贮藏与疫苗接种等工作,确保引进种鸡的身体素质良好。加强鸡场的封闭化管理,所有相关人员、车辆进出都要进行例行消毒。同时,杜绝与养殖工作无关的其他外来人员进行参观考察。因为老鼠及候鸟等都有可能携带流感病毒,所以养殖场要避免鸡群与这些潜在病毒携带者的接触并做好灭鼠、驱鸟等防护管理。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甚大,采用综合防控措施必不可少。农场主鸡养殖人员应对鸡场周围候鸟生存的地方提高警惕意识。一旦发现有可能携带流感病毒的候鸟,务必及时向上级畜牧部门反馈。同时,对被患病候鸟污染过的区域,应做好消毒管理工作。对有候鸟生活的地方,要放好候鸟拦截网,达到驱赶候鸟的目的,减少候鸟携带的流感病毒感染养殖场鸡群的可能。养殖者应科学合理地规划场地布局,让鸡舍远离易污染场地,降低鸡群患病风险。切记不同禽类,尤其鸡鸭禁止混养。坚持全进全出,确保引种鸡的健康。

4 结语

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极大,各地需加强防控力度,减少高致病性禽流感带来的威胁。为更好地落实高致病性禽流感,地方

需要结合成功的防流感经验管理鸡场,并在各养鸡场安排专业的指导人员,时时监督鸡场的环境卫生问题。规范场地养殖管理制度,严格全进全出,做好引种检疫管理,例行严格的封闭化管理制度,彻底控制此病的感染、扩散和蔓延。高致病性禽流感存活性并不强,使用常规消毒剂即可消毒,因此养殖场的消毒工作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的关键。在禽流感传播途径上加以拦截、对鸡群进行疫苗接种,注重养殖场环境卫生并做好消毒工作等多种方法相结合定能有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

猜你喜欢
候鸟致病性病鸡
鸡维生素缺乏症的临床症状与治疗
鸡维生素B1缺乏症的诊治分析
家禽科学(2021年6期)2021-08-26 05:39:32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学生天地(2018年30期)2018-10-17 01:33:30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病鸡治疗期饲料调整与控制
一例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诊治
高致病性蓝耳病的诊断和治疗
兽医导刊(2016年12期)2016-05-17 03:51:42
“洋候鸟”回闽过年
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 15:15:55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