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洁 王胜林
(1.华池县林镇乡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监管服务中心,甘肃华池 745600;2.华池县柔远镇动植物疫病防控中心,甘肃庆阳 745600)
腹泻是新生犊牛常见的胃肠消化道疾病,主要发生于1~3周的犊牛,主要表现为拉稀便或水样便,同时还伴有呕吐和脱水,受这些病情的影响,犊牛涨势缓慢。该病在四季都可发生,主要发生在气温变化较大的环境下。初生犊牛自身抵抗力差,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十分容易导致死亡,以下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饲养管理不当。母牛在怀孕以及哺乳期间,需要保证营养的补给,然而部分养殖户饲喂的饲料营养不足,饲料配比不合理,或者喂食劣质、过期饲料都会导致母牛的初乳质量较差,也会直接造成犊牛体质较弱和营养吸收障碍,导致腹泻发生的几率增加。
其次,养殖环境卫生差。犊牛需要在较为干燥、安静的环境下成长,但是部分圈舍吵杂,环境阴暗潮湿,并且养殖户没有及时清理排泄物,导致病菌容易侵入犊牛的机体,进而发生腹泻。
再次,由于感染因素导致。由于日常的管理存在问题,犊牛容易受到病菌或寄生虫的感染而发生腹泻,其中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以及寄生虫性腹泻为感染性腹泻[1]。
最后,由于应激因素导致。如果在养殖的过程中,突然遇到天气剧烈变化,会使犊牛对外部环境极为不适应,由此导致腹泻的情况发生。此外,突然改变养殖环境、突然断奶、运输等也会引起应激反应,降低采食量,导致发病几率增加。
在发病初期,患病犊牛体温基本正常,随着病情的深入,体温开始升高到39~41℃,表现出四肢乏力、行走困难,之后会经历体温降低的过程。犊牛患有腹泻后,可以观察排出粪便为黑色、灰白色、黄绿色,且带有腥臭味,进入发病的后期,粪便开始带有血丝和气泡,呈现出水样,后期明显脱水。从外表和状态观察,可以发现以下情况:黏膜潮红、眼睛塌陷、口腔干燥、被毛粗糙、腹部紧缩,同时进食情况变差,容易怕冷,经常低头,起立迟缓,不及时治疗之后会发生瘫痪,在3d内死亡[2]。
首先,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怀孕母牛的管理十分重要,需要养殖户合理配比饲料,在临产期间要加强蛋白、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的补充,可以适当喂食饲料添加剂,确保营养均衡,这样犊牛在母体内可以吸收更多的营养。同时,妊娠期母牛需要合理运动,养殖户要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做好圈舍的卫生工作,清洗母牛乳房。在犊牛的管理上,需要保证在犊牛出生后及时吃到初乳,进而提升抵抗力。养殖户要及早备料,合理配制断奶犊牛的日粮,补充微量元素、铁、硒等。从母牛怀孕到犊牛90日龄之内,严禁饲喂劣质饲料。此外,养殖户要提供舒适的养殖环境,比如消除噪音,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光照,保证圈舍的通风换气,不仅可以减少疫病的发生,还可以满足犊牛的正常生长需求。
其次,做好消毒灭菌工作。在犊牛的养殖管理中,尤其要定期对圈舍做好消毒工作,在母牛怀孕以及犊牛出生后,需要定期进行灭菌净药物的喷洒,或者使用生石灰消毒,以此减少病菌滋生。同时,养殖户需要及时对粪便、尿液进行清理,善于观察犊牛的粪便情况,发现腹泻要强化圈舍的消毒工作,必须彻底消灭引起犊牛腹泻的病原菌[3]。
3.2.1 中药治疗
在目前的牛养殖领域中,中药治疗已经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通过对症施治可以减少腹泻的情况。具体说来:对于寒湿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山楂、猪苓各15g,陈皮、甘草、厚朴、泽泻各10g,白术、茯苓各12g,神曲、苍术各16g,使用方法为:开水煎后灌服。对于伤食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山楂、麦芽各25g,鸡内金15g,使用方法为:炒黄后研磨成粉末,温开水冲服,之后分3次灌服。对于细菌和病毒引起的腹泻,需要使用黄连、当归、木香、白芍、葛根各10g,黄芩、栀子、柴胡、枳壳各15g,使用方法为:每付药煎2次,一次性灌服[4]。
3.2.2 西药治疗
西药治疗见效快,具体说来:每次喂服4~6g的苏打粉或者磺胺脒、2~3g的乳酶生,使用方法为:①喂服2~3次/d,连续服用3~5d。②1.5~3g链霉素或者新霉素,苏打粉3~6g苏打粉内服,使用方法为:2次/d,连续使用3~5d。③5%葡萄糖氯化钠1000ml静脉注射,如果犊牛严重脱水,还需静脉注射5%的葡萄糖盐水3000ml。
综上所述,犊牛腹泻是影响养牛业发展的疫病类型,在养殖过程中需要做好饲养管理工作。养殖户需要对发病原因、临床症状以及预防和管理方法掌握,养殖过程中要科学搭配饲料,定期消毒,及时对患病犊牛施治,进而保证养殖效益。